看看我的某份作业.
llhllh1102
llhllh1102 Lv.2
2005年06月08日 15:06:35
只看楼主

看了给点意见,大家互相学习.pp我啊?谢谢!

看了给点意见,大家互相学习.pp我啊?谢谢!
fd3f68f80dabade1ae11.rar
0 B
立即下载
llhllh1102
2005年06月08日 20:26:38
2楼
有人在吗?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6月08日 21:52:57
3楼
哦,正在看啊,楼主不要着急啊!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06月19日 17:20:47
4楼
是有点着急.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1:54
5楼
扬州* 苏州* 春夏秋冬
摘要:扬州苏州的总体造景不错,走进扬州不能不说到园林,与苏州园林相比,扬州园林少几分精致,更少了几分斧凿痕迹,增了几分庄重轩昂,多了几分灵气。园中建筑多半巧借原景,一步一景,山水辉映,通道立体交叉,结构紧凑,格式古中有新,小中见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我国四大文化名园之一的个园,叶子呈“个”字形的竹子,将“春”“夏”“秋”“冬”四个景点衬托得天衣无缝,清风起处,像有无数“个”字在空中翩舞翻飞。其情其景,教人驻足留连。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当然,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说来也巧,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像春夏秋冬一样,它也是四个单元。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2:21
6楼
关键词:扬州 苏州 春夏秋冬
一、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之广陵的千古绝唱。多少年来,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又引来了无数海内外名人、游子到文化古城扬州一游。
江苏省扬州市古时别名称广陵,闻名于国内外的瘦西湖以其灵秀曲折而引人入胜,它是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听说,中国以“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有近40处,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
瘦西湖秀就秀在一个“瘦”字。她面积不过50多公顷,游程不过6公里长。但是,她曲折多变,或放或收,或宽或窄,缥碧清澄,鱼翔浅底;两岸边,一步一亭,五步一园,争奇斗艳,可以说,瘦西湖中的一碑一亭、一匾一联、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渗透着淮扬文化的灵光。这是扬州的骄傲!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说得好:“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各知名。怜她下立亭亭柳,送客送宾总是情。”
走进文化古城扬州,我们都是历史的阅读者。这扬州的人文景观,在向游人叙说着古广陵昔日的辉煌,而又处处展示着新扬州的进步。
走进扬州不能不说到园林,与苏州园林相比,扬州园林少几分精致,更少了几分斧凿痕迹,增了几分庄重轩昂,多了几分灵气。园中建筑多半巧借原景,一步一景,山水辉映,通道立体交叉,结构紧凑,格式古中有新,小中见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我国四大文化名园之一的个园,叶子呈“个”字形的竹子,将“春”“夏”“秋”“冬”四个景点衬托得天衣无缝,清风起处,像有无数“个”字在空中翩舞翻飞。其情其景,教人驻足留连。
碧水、蓝天、绿树、垂柳、长廊、榭、亭台、楼阁,构成了扬州一幅精美绝仑的山水画,一种和谐的人文景观。
对于扬州的古城景致,当年的郑板桥曾用“绿扬深巷,人倚朱门”的洗练词句加以形容。婆娑的杨柳,曲折的巷陌,窈窕的佳人,朱红的大门,构成一幅古代广陵风情图。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2:39
7楼
烟花三月,正是琼花盛开的季节,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痴迷琼花,且留下光彩夺目的诗章。有北宋初期的扬州太守、诗人王禹偁的诗句:“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晶莹洁白的琼花繁缀枝头,像杜甫诗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一样,呈现着繁花竞相怒放勃勃生机的景象。
琼花被称为“淮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天下无双独此花”的世间奇葩。又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至今扬州人还留传着顺口溜:“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古代尊贵的琼花树早就被历史文人雅士炒热了。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3:11
8楼
二、苏州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还有没去过的环秀山庄和起来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初夏时节,走进园中,虽地处闹市却格外幽静;是居家之所,却满目山水;处处不对称,却和谐自然;景观绝不重复,又各有特色;像立体的山水画,又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随处可见精美的书法、绘画、盆景、古式家具,以及品种名贵的树木和花卉。事实上,苏州古典园林正是凭借巧妙运用了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林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当然,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
说来也巧,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像春夏秋冬一样,它也是四个单元。
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宋元明清,依次对应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这种排列,由造园年代而定,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但约定俗成。
  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从艺术感觉上着手,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
  1、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会有许多遗憾。造园和演戏;游园和听戏,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正如“梧竹幽居亭”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但即使是春的风格的拙政园,还是能感到它秋的气息,从那些匾额上就能一目了然,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秫香馆”——秫香,就是稻谷飘香的意思。苏东坡有诗曰“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红楼梦》可以和它对应的是“大观园”里也有个“稻香村”,命意相同。
  “待霜亭”,就更不言而喻了。
  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有时候也是隐隐约约。“见山楼”,如果不知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留听阁”,如果不知道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飒飒的秋意……
 2、夏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留园就是夏姿。
  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湖石……折回身,踱步到“绿阴水榭”,盛夏就来了。盛夏带着绿阴就来了。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二十四诗品》〈冲淡〉)”的“花步小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十四诗品》〈纤秾〉)”的“恰航”,徘徊此处,悟得其妙,也就知道园林的神韵了。
  “恰航”楼头的明瓦,简约素净,这一块地方,甚至比“闻木樨香轩”更具有秋意。木樨就是桂花。
  二十年代有一篇著名的美文,叫《乌篷船》,其中写到了“明瓦”:
  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
  独坐“绿阴水榭”,怀想这样的文字,明瓦都是一样的,秋天在头顶高了。
  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明瓦的月色弥漫,氤氲着董其昌的法书“饱云”。
  饱云,秋天的巧云,多少个童年的日子仰酸颈脖看着它的变幻啊。
  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从探春的“清风池馆”出发,走过“涵碧山房”,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荷花厅”。然后访秋,顺着长廊渐次升高——“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真州东园记》)”——这是欧阳修的句子。在阵阵清风里,没有坐进“闻木樨香轩”,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闻木樨香轩”的话,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听得到月宫里桂子轻轻滴落的声音。
  “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遥遥相对,一个春天,一个秋天,时间沙沙而去,历史沙沙而来,遥遥相对的“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一部春秋,谁来解读?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3:36
9楼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苏州园林是历史的艺术。
  从“闻木樨香轩”往高处望去,是用来赏雪的“可亭”,碰巧遇到银桂飘落,也是可以以花代雪,也是可以陶庵梦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秋
  沧浪亭沿河一带的黄石,据说是宋朝造园艺术在苏州唯一留下的雪泥鸿爪。是耶非耶,并不重要,细细体会,的确大有遗意:隔水相望,朴素坦率一如王禹偁、梅尧臣的诗作;近身相抚,方阔瘦硬恰似欧阳修、黄庭坚的书法。
  在午后的阳光里,远远看来,黄石的色泽,更使沧浪亭这个古老的园林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秋天醇厚如酒的况味。
陈从周谈到园林时这样写道:
中国园林,予谓有静观与动观,大园以动观为主,小园以静观为主,并相辅而行事,要之景随人意,动静适时,且与园之大小有关……
苏州园林,除了动静适时相辅相成之外,还有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或者说动静适时相辅相成,就是为了获得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一层面,所以苏州园林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风景区,它虽然是人工山水,但它的人文精神,使它具有了即使天开也不能达到的某种深度。
  苏州园林中,气息最为高古的则非沧浪亭莫属。北宋时的沧浪亭一带,地势高阔,草木郁茂,三面环水,仿佛大隐隐于市,虽在城里恍若郊外,庆历年间,被罢官的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举家南迁,一见此地,即以四万贯钱买下,他的朋友欧阳修听说了,随即寄赠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有点调侃。因为李白曾说“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
  把这两个人的诗句放在一起就会看到,李白是个倜傥少年,衣食无忧,风流飘逸;而欧阳修已是位颇有世故的中年了,柴米油盐,相视一笑。中国文化发展到宋代,秋天的况味渐深渐浓。
  苏州的园林,像杂色社会一般,有贫有富。富贵的是拙政园,而穷困的,则是沧浪亭了。我偏爱它后面的小院,块石铺地,了无杂草,仿佛平平仄仄的诗词格律,还没有被填上赋出字句。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4:00
10楼
4、冬
  狮子林是个石园,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其实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它过去是个寺院。
  坐在“听雨楼”头喝茶,帘卷树声——石榴仿佛木铎,银杏好像一只只翡翠的铃铛……想起昆剧《跪池》,也是狮子吼,只不过是“河东狮吼”,也就想起了这句成语的发明人苏东坡,也就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春夏秋冬,春天的拙政园、夏天的留园、冬天的狮子林,或多或少都有秋天的色彩,而沧浪亭则是秋天的故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苏州园林的风格尽管纷呈,但总体是娴静的、幽静的,寂静的;是蕴藉的,既不喧哗,又不骚动。
春夏秋冬,最后说到的好像还是秋天,看来秋天是一个象征,就是说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从不缺失的品质,它接近黄金般的秋天——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苏州园林则是映着它的一滴水,从檐头漏下,透明的身体被拉长了。
回复
llhllh1102
2005年12月01日 16:24:19
11楼
三、总结
扬州与苏州的造景总体不错,都可以用春夏秋冬来修饰,这是我当方面的一个观点,希望给读者一点借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