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万寿岩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村,此岩由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十几个洞穴,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两个洞内。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 多种动物化石,经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论证,认为其年代分别为18.5万年前和1至3万年前。文物考古专家和第四纪地质专家认为,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灵峰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船帆洞发现的人工石铺面,属全国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船帆洞发现的磨制骨、角器与粗糙的石制品组合的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向高阶段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灵峰洞与船帆洞遗址同处一座岩体山上,时间上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是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仅有的。在两个遗址中出土少量的锐棱砸石核和石片,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意义重大。
1. 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万寿岩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村,此岩由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十几个洞穴,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两个洞内。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 多种动物化石,经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论证,认为其年代分别为18.5万年前和1至3万年前。文物考古专家和第四纪地质专家认为,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灵峰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船帆洞发现的人工石铺面,属全国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船帆洞发现的磨制骨、角器与粗糙的石制品组合的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向高阶段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灵峰洞与船帆洞遗址同处一座岩体山上,时间上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是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仅有的。在两个遗址中出土少量的锐棱砸石核和石片,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意义重大。
2楼
2. 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位于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周围,建于溱水东岸的河旁台地上,为东西长方形,现存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座城门缺口。城址规模宏大,墙高沟深,气势雄伟,城址面积17650平方米,最高处达十六米,最宽处达四十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南河,宽34至90米不等。在古城寨城址的东南部,还发现了大面积的龙山时代夯筑建筑群,此处原为低洼地带,筑城时为扩大面积,不惜调用大批人力物力、垫土夯墙基,最深处达10米,墙基宽度多在60米至100米之间,再加大地面之上的高大城墙,其工程之大,在中国早期筑城史上极为罕见,其中已清出一座大型宫殿基址和大型廊庑式建筑,且与城墙的方向一致,为南北长方形,长28.4米、宽13米,面阔7间,南、北、东三面有回廊。据介绍,这座古城址是目前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宫殿式建筑,同时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也是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专家认为该城的建造是事先经过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的,不仅反映出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使用者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龙山时期的晚期遗存是探讨夏文化的重要对象,河南古城寨城址的发现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增添了重要资料。
回复
3楼
3. 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位于湖北潜江市西南约31公里,西北距楚郢都纪南城约55公里,遗址面积521万平方米。根据台基分布情况,自东向西可分为四大群体:放鹰台宫殿基址群、瓦屋场夯土台基群、打鼓台夯土台基群、娘娘坟夯土台基群。 龙湾楚宫殿基址群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大,现已探明在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19座大型夯土台基,总面积达21余万平方米。二是建筑规格高,春秋时期三层台的宫殿基址在全国东周遗址中是首次发现,贝壳路、土木结合的榫卯结构大型柱洞、土木结构夯土台基,台内地梁的设置,以及贝壳路、完整的地下排水管道,在全国均属罕见。三是建筑风格奇特,它突破了我国古建的传统模式———以南北向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前堂后室等,而是讲究东西高低错落,北高南低,贝壳路及长廊环绕,回廊、庭院交错,呈现出一派离宫别馆风光。专家认定,龙湾楚宫殿基址群就是楚国章华台宫殿苑群落遗址。据此推测,附近的黄罗岗遗址可能为楚国都城。龙湾章华台遗址和黄罗岗遗址的关系,应是楚国的行宫和都城的关系。
回复
4楼
4. 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
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共由二个祭坛与一处祭坛附属建筑组成。三组建筑遗存南北排列长达300多米,占地约2万平方米,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顺钟山南坡一凸出于主山体的山嘴上自高向低呈南北排列,各自都按南北中轴对称建构。按六朝都城建康是依天干、地支规划,这次发现的坛类遗存,正处于建康都宫城东北方的“丑”位上,与文献所载当时位于宫城东南之“巳”位的南郊坛遥相呼应,其空间位置和现尚存的北京明、清时代的天、地坛及其与皇宫的相对方位完全一致,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都城中宫城与天、地坛的布局方位关系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理念。主坛体呈方形结构,与“天圆地方”说相吻合。南京钟山六朝时代郊坛礼仪建筑遗存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早期郊坛礼仪制度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六朝时期礼仪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六朝至隋唐时代的地坛制度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坛址中发现的不同空间的建筑和各类文物对探索六朝礼仪建筑思想和建筑风格、郊祀仪式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5楼
5.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古窑址分布范围之广,为河南瓷窑址所罕见;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发掘区,这次发掘仅限于约4800平方米的汝官窑烧造区的西北部,清理出窑炉15座,作坊2座,大型澄泥池2个,排列有序大型陶瓮10余个,灰坑22个等重要遗迹,出土遗物极为丰富,绝大数为汝官窑瓷器,尤其是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传世品中所罕见的新器形,取得了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并出土一大批形制比较完整且品种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窑具。此次发掘发现了研究陶瓷工艺烧造技术不可缺少的窑炉、作坊和各种有别于民窑的窑具,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官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也为解决汝官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而可信的地层根据。
回复
6楼
6.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遗址
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的东南郊,发掘面积二千一百平方米,钻探十五万平方米,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城围一千五百二十米,墙基二十一至二十五米,残高一点二米,总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用堆 筑和板筑相结合的技术组成;内城位于外城内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和哨所组成;城址平面呈圆角方形,主要由版筑夯打而成。城内众多房址中有一座“回”字形大房址,面积约一百一十平米。此外,城内还发现有供排水用的水沟、宽三至四米的道路、石埠码头、水稻稻田和儿童尸骸等遗迹二百多处,出土石斧、石锛、石刀和陶鼎、钵、盆、盘、杯、纺轮以及动植物标本、玉器等共计一千二百余件。通过对遗址土壤植物硅酸体测定和众多遗址现象初步认定,城外和北部外城之间有着保存较好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并发现一百多粒炭化稻米粒,充分证明这一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以稻作农业为本。中国文物局有关考古专家认为,藤花落遗址距今四千多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史前城址中最典型的,对研究中国史前城址的平面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海岱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回复
7楼
7.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博罗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并从古墓葬中发现了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
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镶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能够证明它确实存在。此次从墓葬群中发掘出了铜甬钟和鼎,连同墓葬群的其它出土物所反映出的“钟鸣鼎食”之贵族气象,说明这里可能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国。另一有力证据是,墓葬群以等级地位为规范排列得非常整齐,贵族墓葬区基本在山腰以上和山脊,大件铜器主要在这里出土,而平民墓葬区基本集中在山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先人生存于一个相当完整的社会组织中,并且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这些发现连同90年代初以来在博罗、增城一带的系列考古发现,共同为寻找和复原先秦之前的缚娄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回复
8楼
8. 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
这是一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相当战国早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墓向为东北-西南向,墓坑长约30米,宽约20米,面积达600平方米,局部在汉代曾被破坏,墓坑现存船棺、独木棺等葬具17具,其中大型葬具4具,最大的一具长达18.8米,直径1.7米,堪称中国的“船棺王”。13具小型葬具中有一些为殉人或专置随葬品的小型木棺。所有棺木均用贵重的楠木整木刳凿而成,葬具下垫有纵横交错的众多枕木。各木棺周围满填青膏泥,因青膏泥有密不透氧的性质,木棺及随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均保存较好。在墓坑东南侧还发现一个巨大的以独木舟端作成的柱础,更为重要的是,在该墓葬南边发现有带榫头的条形方木,方木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 15米,南北宽约7.5米,推测应是建筑的基础,在其东西两侧还有各长约15米,宽约7.5米的边厢。这种条形方木在墓坑上部沿东侧一线也有发现,估计也是建筑的基础部分。这说明当时在该墓葬之上还应有地面建筑,这跟古代文献中记载当时的宗庙及陵寝制度中的“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式是相吻合的,而这在以前国内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 从已知的墓葬情况可以确定,这应是一处极其罕见的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甚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
回复
9楼
9.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清波北门的荷花池头对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80平方米。出土的南宋遗迹有书院厅堂、西厢房、庭院、天井和东回廊、七边形水井等。其中西厢房位于书院厅堂的西侧,总长度超过68米,它的中段与书院厅堂紧贴并设门相通,北段与南段的前方都有压栏石并与书院厅堂的前后压栏石相连。书院厅堂的北面是一个宽10.9米的天井,南面是一个长度超过25米的庭院。在庭院西侧排水沟的北端,还有一个深4.5米的七边形水井。在南宋层的上面叠压着元、明代建筑遗址。这次考古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南宋遗物,有木质仕女俑、建筑构件、弩石和瓷器碎片,瓷器器型有粉盒、碗、盘、碟、钗、灯盏等。遗址营造考究、规模宏大,对宋代建筑史特别是基础建筑的研究具有很高价值。其反映的官府建筑式样目前在全国无其它遗址可与其相比,对宋代建筑史特别是建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南宋临安府治的发现,将与皇城遗址、太庙遗址组成庞大的南宋建筑遗址群。
回复
10楼
10.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济南洛庄汉墓考古出土金银饰品有700多件,它们大的有70多克,小的只有5、6克,并出土一大型编钟。专家鉴定,洛庄出土的大型编钟工艺考究、保存完好,为西汉第一编钟。这套编钟是在洛庄汉墓主墓室陪葬坑内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6套石磬和鼓、笙等西汉王室乐器。这套编钟共19件,上面14件为稍小的钮钟,下面则是大型的甬钟。洛庄汉墓出土的这套编钟是目前为止国内考古中发现的第一套西汉时期的编钟,它与战国编钟在形态、花纹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套编钟不是为殉葬而专门制作的礼器,而是一套实用编钟。这一套19件编钟当年都是调过音的,今天仍然可以用来演奏。而且这套编钟是双音钟,用特制的木棰轻轻敲击编钟不同部位,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