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U上的高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和中阻力是多少?
jswgq-55
jswgq-55 Lv.12
2005年05月08日 19:51:08
只看楼主

初效过滤:初阻:40pa,终阻:150pa中效过滤器:初阻:230pa,终阻:430pa高效过滤器:初阻:500pa,终阻:600pa请各位高手来谈谈。。。。

初效过滤:初阻:40pa,终阻:150pa
中效过滤器:初阻:230pa,终阻:430pa
高效过滤器:初阻:500pa,终阻:600pa
请各位高手来谈谈。。。。
免费打赏
zht2004
2005年05月08日 20:31:19
2楼
高效过滤器:初阻:500pa,终阻:600pa
这么大啊?
算了 ,偶暂时不回答了
省得偶一回答SUNNDAY就不高兴
sunnday快来啊
回复
gzcarl
2005年05月08日 22:46:35
3楼
高效过滤器:初阻:500pa,终阻:600pa????????


初阻220左右吧
回复
xyzjm12
2005年05月09日 00:38:32
4楼
我也保持沉默!
回复
xh_520
2005年05月09日 08:26:53
5楼


你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怎么那么大啊!!!
回复
gzcarl
2005年05月09日 13:03:37
6楼
SUNNDAY可能很忙哦
回复
jswgq-55
2005年05月09日 13:20:21
7楼
洁净网站,大伙看看,偶的意思是有没有国家标准?标准是多少?
回复
zht2004
2005年05月10日 08:59:48
8楼
过滤器对气流形成阻力。过滤器积灰,阻力增加,当阻力增大到某一规定值时,过滤器报废。
新过滤器的阻力称“初阻力”;对应过滤器报废的阻力值称“终阻力”。
设计时,常需要一个有代表性的阻力值,以核算系统的设计风量,这一阻力值称“设计阻力”,惯用的方法是取初阻力与终阻力的平均值。
确定终阻力终阻力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系统风量变化范围、系统能耗。
一般情况下,终阻力的选取是空调设计师的事。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改变原设计的终阻力值。有的设计师会忘记告诉用户他所选定的终阻力值;有时用户会改换其它型号过滤器或其它供应商,这时,现场工程师不得不自己确定终阻力值。

大多数情况下,终阻力是初阻力的2~4倍。
过滤器越脏,阻力增长越快。过高的终阻力值并不意味着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会明显延长,但它会使空调系统风量锐减。因此,没有必要将终阻力值定得过高。
低效率过滤器常使用直径≥10mm的粗纤维滤料。由于纤维间空隙大,过大的阻力有可能将过滤器上的积灰吹散,此时,阻力不再增高,但过滤效率降为零。因此,要严格限制G4以下过滤器的终阻力值。
阻力监测 每个过滤段都应安装阻力监测装置。终阻力要靠仪表来判定,不能仅凭操作者的感觉。

最便宜的阻力监测装置是U型管压差计。斜管压差计和曲管压差计比较美观。压差表档次和价格都高一些。此外,还有将阻力变成电信号的差压变送器。
除了能读数的阻力监测装置外,还应加上终阻力报警装置。省事的办法是在压差计上划红杠;保险的方法是使用差压开关。
终阻力建议值

过滤效率规格 建议终阻力,Pa
G3(粗效) 100~200
G4 150~250
F5~F6(中效) 250~300
F7~F8(高中效) 300~400
F9~H11(亚高效) 400~450
高效与甚高效 400~600



回复
zht2004
2005年05月10日 10:14:41
9楼
老GB高效过滤器

外形尺寸宽高厚(mm) 额定风量m3/h 初阻力Pa 过滤效率(钠焰法)
484 484 220 1000 <200 >99.9
320 320 220 500 <200 >99.9
630 630 220 1500 <200 >99.9
610 610 220 1500 <200 >99.9
968 484 220 2000 <200 >99.9
1260 630 220 3000 <200 >99.9
610 610 150 1000 <200 >99.9
回复
zht2004
2005年05月10日 10:16:20
10楼
深圳市粤兴发过滤器材有限公司的产品介绍也不错







http://www.goepe.com/company/show_product.php?uid=ulgmywxf
回复
zht2004
2005年05月10日 10:20:23
11楼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办公建筑部分)  

5.3 通 风 与 空 调
 


5.3.11 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新风应按质、按量直接送入各空调区内,不应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当空调区面积较大、或人员分布分散时,新风口应均匀布置。
【说明】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并合理分配到人员的停留部位,对于提高送新风的清洁度和降低新风年龄、保证室内各人员的卫生条件都是有利的。

5.3.12为了避免建筑内污染物交叉传播和降低空调能耗,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
【说明】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吊顶上部存在较多的尘土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吊顶上部存在较多的尘土等污染物,采用吊顶回风对室内卫生条件极为不利,同时考虑到此方式也加大了空调的能耗,因此对吊顶回风应作限制。

5.3.13 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充分利用排风中的热量和冷量对新风进行预加热和预冷却。
1 送风量≥3000m3/h的直流式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2 送风量≥10000m3/h、新风比≥40%的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3 设有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
【说明】 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期以来,业内人士往往单纯地从经济效益方面来权衡热回收装置的设置与否,若热回收装置投资的回收期稍长一些,就认为不值得采用。时至今日,世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已提高到了保护全球环境这个高度,而节省能耗就意味着保护环境,这是人类面临的头等大事。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有条件(如有合适的机房面积,风管布置较为合理等)时应优先考虑。

5.3.14 有人员长时间逗留且不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房间,宜在各空调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
【说明】采用双向换气装置,让新风与排风在装置中进行显热或全热交换,可以从排出空气中回收55%以上的热量和冷量,有较大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提倡。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一般是指连续使用超过3小时的房间。

5.3.15 热回收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全热型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
2 显热型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0%。
【说明】 根据国内对一些热回收装置的实测,不论是在南方沿海地区,还是“三北” 地区,全热型热回收装置的效率普遍在62%~78%范围之内,都高于60%。因此,规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显热型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定为50%。
对于防污染要求严格的空调系统(如医院的病房空调系统),应采用对被预热(或预冷)的新风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热回收装置(如采用间接式的热回收装置)。在有可能对新风造成污染的热回收装置(如全热转轮式换热装置)中,为了尽量减少回风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如细菌、病毒等)对新风造成污染,系统设计时注意使新风系统相对于排风系统保持正压。

5.3.16 选配空气过滤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50Pa(粒径≥5.0μm,效率:80%>E≥20%);终阻力≤100Pa;
2 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80Pa (粒径≥1.0μm,效率:70%>E≥20%);终阻力≤160Pa;
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过滤器,应能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
【说明】粗、中小空气过滤器的参数引自《空气过滤器》(GB/T14295-1993)。
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要考虑到空调过渡季全新风运行的节能要求,因此对其过滤器应有同样的要求——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