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指点香樟部分枝条叶片枯死原因
shz_23
shz_23 Lv.2
2009年04月30日 09:12:43
只看楼主

图纸简介: 制药厂外檐装修、屋顶天窗、点式幕墙、断桥铝合金窗等节点图。 附件名:20096291246238863110.rar 文件大小:4066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图纸简介:

制药厂外檐装修、屋顶天窗、点式幕墙、断桥铝合金窗等节点图。



附件名:20096291246238863110.rar

文件大小:4066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SDC10217.JPG

免费打赏
shz_23
2009年04月30日 09:35:49
2楼
怎么图片没法显示啊,晕
回复
zhbwjwh
2009年04月30日 14:11:48
3楼
楼主拍些细节点给大家看看!!!!!!!!!!!!!!!!!!!!
回复
guoyuan1222
2009年05月06日 17:00:47
4楼
:)得抓紧修剪 另外根部得松松土
回复
lovejingguan
2009年07月28日 16:54:34
5楼
根部积水 局部烂根 松土排水!
回复
lizhiziyang_2006
2009年08月07日 17:02:06
6楼
还未看,不好评论,先谢谢楼主的辛勤劳动!
回复
cdj0526
2009年08月07日 18:12:33
7楼
谢谢楼主提供的图纸!很有参考价值,期待更好的作品出现,和大家分享,互相借鉴,促进知识的进步。
回复
zhaogfa
2009年08月22日 14:19:36
8楼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回复
housong.1
2010年03月09日 16:32:49
9楼
得抓紧修剪 另外根部得松松土
回复
jiang88564
2010年05月31日 08:12:19
10楼
肥害伤根?
回复
chiao49655
2010年06月04日 09:09:50
11楼
最佳答案樟叶蜂
简 介

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台湾、江西等省,以幼虫取食叶片(图1),是樟树的主要害虫,尚未发现取食其他植物。



( 图1 幼虫取食叶片 )


形态特征
樟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图2)体长5~9毫米,翅展13~18毫米;雄虫体较小。头黑褐色,触角丝状,黑褐色。胸部背面黄褐色,有光泽,略间黑纹。中胸腹面及腹部均黑色有光泽。翅膜质半透明,翅脉和翅痣褐色。卵乳白色,肾形,长约1毫米。成长幼虫体长15~18毫米,浅绿至黄绿色,全体多皱纹。第3龄后,胸部及腹部第1、2节背侧面出现许多小黑点,至4龄时,这些小黑点大而明显。胸足3对,黑色,有淡绿色斑纹。腹足7对,位于腹部第2-7节及第10节。蛹浅黄色,复眼黑色。茧黑褐色,椭圆形,丝质,长8~14毫米。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在广州室内饲养每年1~7代,以3代为主。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樟叶蜂各代均有一些虫滞育,故在同一地区,1年内完成的世代也不同。卵单个散产于嫩叶组织内。幼虫取食嫩叶,对樟树幼苗造成严重为害。幼虫共4龄,初时取食叶背表皮及叶肉,留下上表皮,稍大后即可将叶啃成穿孔及缺刻,并可转移至另一叶,2~4龄幼虫取食全叶,将叶吃成穿孔、缺刻或仅留主脉。在香港一年发生5代,各代幼虫出现期与樟树新梢叶抽发期吻合,即3月、4月、5月、6月和7月。成虫多于上午羽化,飞翔力强,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即可产卵。在广州,天敌发现有蜘蛛、捕食性蝽蟓、蚂蚁以及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蜘蛛和核多角体病毒作用最大。

综合防治措施
1. 人工防治:低龄幼虫群集嫩叶上,较矮植株可用人工捕杀。

2. 生物防治:可喷射苏云金杆菌0.5~1.5亿/ml孢子悬浮液;或进一步研究核多角体病毒的应用。

3. 药剂防治:用8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剂10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








药用植物害虫蔷薇叶蜂



学名 Arge pagana panzr 膜翅目,叶蜂科。分布河南、北京、河北等省市。

寄主 月季、蔷薇、玫瑰、黄刺攻等药用植物和花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该虫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雌虫把卵产在枝梢、致枝梢枯死,影响生长和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5mm,翅展17mm。翅黑色半透明。头、胸及足黑色,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鞭状3节,黑色。卵椭圆形,微绿色。末龄幼虫体长23mm,初孵时略带浅褐色,头部浅黄色,老熟后黄褐色。胴部各节具横向黑点线3条,黑点上具小刚毛。6对腹足。蛹白色。茧暗黄色,椭圆形。

生活习性 北京年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春4—5月成虫羽化,6月份进入1代幼虫为害期,l代幼虫7月上旬老熟,入土作茧化蛹。7月中旬1代成虫羽化。2代幼虫于8月上旬开始孵

化,8月中、下旬进入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9月下旬2代幼虫作茧越冬。雌蜂产卵时用产卵管于寄主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在其内产30一40粒卵后,产卵部位纵向变黑,孵化后新梢几乎开裂或变黑倒折,卵期7天左右,初孵幼虫群集在叶片上为害。

防治方法 (1)在成虫产卵盛期及时剪除着卵枝梢,幼虫发生期及时捕捉幼虫。必要时于冬春季在药用植物或花木附近挖茧,消灭越冬幼虫。(3)幼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9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酪乳油2000一2500倍液。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