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层间位移角限值的研究
yolanda206
yolanda206 Lv.5
2009年03月17日 09:03:44
只看楼主

虽然目前有很多异形柱的地方规程已经颁布,但是关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层间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专项研究工作并不多见,即便是最新颁布的天津规程也只是将抗震规范的限值直接应用,即弹性:1/550弹塑性:1/50,对于弹性的限值因为是以控制填充墙的开裂作为依据,直接应用普通框架的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的通。但是对于弹塑性阶段,则不然,它以框架柱的破坏作为标准。异形柱的抗震性能不如矩形柱,这个结论是目前:?)得到公认的,其抗侧能力,即抗倒塌能力也处于不利,所以对其弹塑性阶段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见到文献报道取1/75较为合理,各位有何见解,多多指出,本人只是抛砖引玉。

虽然目前有很多异形柱的地方规程已经颁布,但是关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层间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专项研究工作并不多见,即便是最新颁布的天津规程也只是将抗震规范的限值直接应用,即弹性:1/550弹塑性:1/50,对于弹性的限值因为是以控制填充墙的开裂作为依据,直接应用普通框架的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的通。但是对于弹塑性阶段,则不然,它以框架柱的破坏作为标准。异形柱的抗震性能不如矩形柱,这个结论是目前:?)得到公认的,其抗侧能力,即抗倒塌能力也处于不利,所以对其弹塑性阶段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见到文献报道取1/75较为合理,各位有何见解,多多指出,本人只是抛砖引玉。
免费打赏
天柱
2009年03月17日 19:14:37
2楼
1/75的根据是什么?
不能简单地取剪力墙结构(1/100)与1/50的一半.
异形柱的性能还是接近于柱,不是处于柱和墙的正好中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