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建筑方面名词的定义
like405
like405 Lv.2
2008年12月16日 11:21:17
只看楼主

]建筑常识定义容积率:项目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自然层:按楼板、地面分层的楼层,一般指层高在2.28米以上的标准层或者2.7米以上的住宅 建筑密度:指项目的总占地基地面积与建筑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项目绿地占地总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日照间距:指两栋楼之间,根据冬至这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最底层窗台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所测定的两栋楼之间的距离。 建筑构件: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形式:如板、墙、梁、柱

]建筑常识定义
容积率:项目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自然层:按楼板、地面分层的楼层,一般指层高在2.28米以上的标准层或者2.7米以上的住宅
建筑密度:指项目的总占地基地面积与建筑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项目绿地占地总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日照间距:指两栋楼之间,根据冬至这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最底层窗台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所测定的两栋楼之间的距离。
建筑构件: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形式:如板、墙、梁、柱
建筑配件:除建筑物构件以外的其他辅助房屋组成和施工的构件:如脚手架、钢筋接头。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的房屋和场所;如房屋、厂房、学校。
构筑物:人们不能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
建筑三大材:刚进、水泥、木材
建筑安装费用的构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建筑统一模数制: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是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建筑基本模数:是在建筑模数制中选定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扩大模数:在基本模数的基础上扩大的倍数:3M/6M/12M/15M/30M/60M
分模数: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1/10、1/5、1/2
定位轴线:指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开间指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横墙、纵墙:横墙是沿建筑物宽度方向布置的墙、纵墙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布置的墙
层高、净高:板面到板面为层高,板面到板底为净高
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标高:建筑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
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位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点。
相对标高:以室内地坪正负零为基准点,某一部位相对基准点的高度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由使用面积、结构面积及辅助面积组成
辅助面积: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面积
使用率:房间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比值
交通面积:指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结构面积:指建筑构件所占的面积
建筑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
建筑物的等级:依据耐火(耐火年限)及耐久(使用年限)分级,
耐火等级:一、二、三、四、从一到四逐步降低
耐久等级:一级:耐久年限在100年以上
二级:耐久年限在50-100年之间
三级:耐久年限在25-50年之间
四级:耐久年限在15年以下
砖混结构: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横向采用钢砼楼板、屋顶板
框架结构:以柱子、梁、板构成承重构件,墙体组成围护构件
剪力墙:在框架结构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的,故剪力墙也叫抗震墙
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担20%-30%,竖向荷载由剪力墙承担70%-80%的结构
全剪力墙结构:指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筒体结构:指将剪力墙或者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密闭结构,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
刚结构: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钢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好优点
与砖混相比较、框架结构有何优点?
1、自重轻:砖混结构1500KG/平方米;框架若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400-600KG/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因此不直比较的灵活。
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增加了有效面积
与砖混相比较、框架结构有何缺点?
1、用钢梁增加高出砖混30%,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的外型尺寸过大,影响美观。
地基:建筑物基础下面的涂层,作用是城市哦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基础:是建筑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承受建筑区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地基
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指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5米的为深基础、0.5米至5米之间的基础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能小于0.5米。
建筑物基础的分类:按材料分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砖石、毛石基础
按构造形式:条形、独立、井格、片伐、箱式、桩基础
按材料受力特点: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防潮层: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和上部墙体隔开,这个组断层就是防潮层,防潮层的部位通常在室内地坪0.00下的60-70mm处。
勒角:外墙墙身靠下接近室外地坪的部分(作用:防止地下水、屋檐下的雨水侵蚀墙体)高度通常为室内外的高差
踢脚: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作用:防止污染墙面)高度150-200mm
散水:勒角下部的排水坡
明沟:靠近勒角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横墙承重:就是把梁板搁置在横墙上,优点是横墙较密集,刚度大,抗震性高,外墙开窗灵活,容易组织穿堂风,缺点是用材料量大,开间尺寸不灵活。
纵墙承重:就是把板梁搁置在纵墙上,优点是用材料量小,空间灵活,缺点是刚度小
普通粘土砖的标准规格:240*115*53,灰缝按10mm考虑、这样标准砖的尺寸(240+10):(115+10):(53+10)=4:2:1,一立方砖砌体的标准砖块为512块(含灰缝)
顺砖:指砖的长度沿墙面
丁砖:指砖的宽度沿墙面
面砖:砖平砌
斗砖:砖侧立
过梁:指窗户口上方的横梁,作用:承受上部荷载,通常过梁的长度是窗洞口宽度加500mm(两边)
圈梁:又称“腰箍”是在墙身上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连续封闭梁,作用是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抵抗房屋的不均与沉降。提高抗震能力
构造柱:是在墙身转角部位设置的竖向构件,其作用是和圈梁一起组成空间骨架,提高整体性和稳定性,增强抗震能力
变形缝:(防止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地震引起建筑物变形而设置的缝隙)分为温度缝(20-30mm)、沉降缝(30-120mm)、抗震缝(50-100mm)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