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蒸发器是否也存在积油问题?
w9513702
w9513702 Lv.2
2008年11月20日 22:05:47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机组在一次严重的湿冲程后,油分的油位下降很多,补油后,盐水温度很难拉下来,吸气压力正常,制冷剂充足,是不是干式蒸发器内因积油导致换热面积减小造成的?从油液位计观察到有粘稠的絮状物一直从液位计上部向下部流淌,絮状物也不像什么杂质,感觉是比较粘稠的油,和润滑油的颜色一样。请大家讨论,在不停车,或短时间停车内能否将干式蒸发器内的积油排除?

机组在一次严重的湿冲程后,油分的油位下降很多,补油后,盐水温度很难拉下来,吸气压力正常,制冷剂充足,是不是干式蒸发器内因积油导致换热面积减小造成的?
从油液位计观察到有粘稠的絮状物一直从液位计上部向下部流淌,絮状物也不像什么杂质,感觉是比较粘稠的油,和润滑油的颜色一样。请大家讨论,在不停车,或短时间停车内能否将干式蒸发器内的积油排除?
yzhchlan
2008年11月24日 17:23:07
2楼
湿冲程后,为什么要补油?
油还在系统中,又有油分,油应该会慢慢回到曲轴箱中的。
油太多了。
回复
tecumse
2008年11月28日 12:16:29
3楼
絮状的感觉是因为 融了制冷剂的润滑油(或者融了润滑油的制冷剂)的比重变了,所以对光的折射反射发生变化导致的

一般下边的是贫油层

干式蒸发器因积油导致换热面积减小 会造成 温度下不去,更或者是湿冲程。对于干式蒸发器而言,因为制冷剂是在蒸发器内沿程蒸发的,靠制冷剂气流裹挟油滴回油。回油情况好坏取决气流速度还有油品的粘性。制冷剂溶油越充分,才越容易将油带回压缩机。

检查油品质量,检查油分,检查管路,回油弯,立管。。甚至坡度
低温工况对润滑油要求更高一点,不行就换好油。 油分是不是堵塞了?有电磁阀的还要检查开启闭合。。。制冷配管,你翻翻以前的帖子,讨论很多的

油分 对已经到系统里的油 是鞭长莫及的,系统里的油,只有靠制冷剂和管路的帮助,才能回去。

排油的话,如果是热气融霜的系统,容易点。

湿冲程 是开机时候发生的还是运行时候发生的?
回复
w9513702
2008年11月28日 18:19:24
4楼
在运行时发生的,那时因为膨胀阀经常不过夜,打开清洗时,把阀芯的弹簧松到最松,当班人员懈怠,所以造成夜里发生严重的湿冲程。
现在已经解决此问题,阀芯弹簧的松紧度应严格按说明书的标注调整,系统冷冻油已经使用一年多,更换后发现油质很差,油里面有许多像水母样黄豆大小的絮状沉积物,和液位计里观察到的糖稀样絮状物很不一样。
现在有时仍不过液,但是用蒸汽冲到阀体烫手仍不过夜,判断可能是油堵或者是脏堵。
回复
tecumse
2008年11月29日 02:06:46
5楼
楼上的观察很细心啊,哈哈

糖稀样絮状物 反映在比重,或者密度不同上
像水母样黄豆大小的絮状沉积物 反映在 油品本身的变化,不可逆的

还有要指出的是 用蒸汽冲到阀体烫手仍不过夜, 和油堵或者是脏堵 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只是讨论啊,没有对错的区分)

没有油堵或者脏堵,阀体热到烫手,也还可能不过液
因为对 TXV 来说,开启的力量 主要来自于感温包的温度引起的压力。和阀体本身的温度关系不大。
回复
w9513702
2008年11月29日 15:06:35
6楼
“开启的力量 主要来自于感温包的温度引起的压力。和阀体本身的温度关系不大。”
这句话不错。但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机组有四个供液膨胀阀,其中两个过液结霜效果都很好,一个不过液时用蒸汽冲冲后就解决了,最后一个膨胀阀怎么加热都不过液,也不结霜。所以最后判断该膨胀阀可能油堵,脏堵或感温包泄露。
回复
tecumse
2008年11月30日 00:46:12
7楼
了解
:handshake
回复
知冷者hsxl
2008年12月13日 09:15:56
8楼
从油液位计观察到有粘稠的絮状物一直从液位计上部向下部流淌,絮状物也不像什么杂质,感觉是比较粘稠的油,和润滑油的颜色一样。----------------就是低温下混了制冷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