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阐述了他的这一独特论断。 苏剑是一位毕业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博士,目前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和中国经济。苏剑认为,当今,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是大学生普遍不愿把自己的能力定位在动手操作上,大学生不再是“精英阶层”,高等教育也日趋“平民化”。市场需求变了:从分数第一到实用第一。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苏剑是一位毕业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博士,目前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和中国经济。苏剑认为,当今,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是大学生普遍不愿把自己的能力定位在动手操作上,大学生不再是“精英阶层”,高等教育也日趋“平民化”。市场需求变了:从分数第一到实用第一。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对苏剑的观点,我基本赞同。本人就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前一段时间,公司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实践,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位刚分配的大学生在皮带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找到工段长说:我是要做领导的,这个岗位工作很累,把我的腰累坏了谁负责?
台湾城邦出版集团CEO何鹏飞先生撰写过一篇文章《不做小事做大事》,对一位新员工提出的自己是期待做大事不做小事的人亲笔回信。他这样写到:孙中山先生的做大事逻辑是立志,立志求高远。但工作则相反,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志可高,但工作要务实,从小事学起。它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这封信其实就是警告,公司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能力再强,学历再好,抵不过观念、态度的偏差。
不耐烦做小事的人,通常不知道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就是对努力做小事的最佳批注。一个人如果心中想的只是做大事,心浮气躁、心高气傲,他们很少能够成功。
深思大学生不被企业看重的根本原因,苏剑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以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消化得差不多了。而当现阶段产业转型尚未完成时,已显现出民工的不足。尤其是面临产业转型向技术转型,劳动密集型也开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当前,初级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初级劳动力均已吸收殆尽。因此,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需求变得更多起来。
对这一观点,我不甚赞同。中国的义务教育使得中国的青年国民的素质普遍得到较大提高,大学生不再是“精英阶层”,高等教育也日趋“平民化”。
一般企业,并不需要很高素质的员工,即使现在中国的产业转型完成,企业所需要的还是大量的能够在普通岗位上操作的普通工人。自然,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大学生是不愿意安心做普通工人的。问题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民工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企业不缺大学生,缺少的、需要的是民工。
就拿我身边为例,每年公司招录的大学生数百人,到年底总要流失近半。追究其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普遍不愿把自己的能力定位在动手操作上,在学校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心里失落感所致。
企业为何喜欢民工,也有原因,民工能够吃苦耐劳,待遇低,很多地方民工没有什么三金保障,而且来去自由,这是企业所喜欢的。
这里,只是想给大学生提个醒: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我们无论心怀什么远大理想,都得立足实际,从底层一步步做起。
最后,对民工,我真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健全制度,保障民工权益,实现同工同酬。这也可能会成为解决大学生不被企业喜欢的一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