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何在,是一个极其专业及其严肃的问题。不深层次反思和改进,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花一样的生命?不尽快寻找出其中人祸的一部分,将一些应该为此承担起责任的人绳之以法,将存在问题的制度更正,怎么对得起中年丧子,而又已经早已做了绝育手术的学生家长?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出来反思和道歉,更别提承担责任了。我们只看到教育部急切地想把责任推卸给建设部。我们只看到一些权高位重的“专家”们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荒唐透顶的“技术解释”。
校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何在,是一个极其专业及其严肃的问题。不深层次反思和改进,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花一样的生命?不尽快寻找出其中人祸的一部分,将一些应该为此承担起责任的人绳之以法,将存在问题的制度更正,怎么对得起中年丧子,而又已经早已做了绝育手术的学生家长?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出来反思和道歉,更别提承担责任了。我们只看到教育部急切地想把责任推卸给建设部。我们只看到一些权高位重的“专家”们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荒唐透顶的“技术解释”。
教育厅是这些校舍的“业主”。学生在你的校舍里出了这么大的伤亡,无论原因如何,你都应该内疚,应该道歉,应该反思。其次,鉴定校舍的倒塌原因,应该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工程师进行。一个教育厅的党官我想是不具备这个资质的。
我们先看看其调查结果:四川省教育厅对倒塌校舍做了初步调查和评估,将倒塌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这次地震首先是超过了预计强度,学校校舍抗震难以抵御如此强烈的地震。
二、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集体伤亡人数比较多。
三、学生上课时集中在教室,楼面负荷大,疏散时又集中在楼梯间,这些走廊、楼梯相对来说是建筑比较薄弱的,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四、根据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的材料,四川省倒塌的相当多的校舍建筑时间比较长,校舍陈旧落后,这也是导致部分校舍垮塌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着设计方面的先天性缺陷。
很多院士级别的建筑抗震专家,也在为某些人背书,反复向公众强调“震级高、烈度大”甚至可以误导大众对抗震的理解!我不想驳斥他们,因为对于专业工程师来说都不屑于驳斥!如果这些专家们还有良心,请他们自己打开他们自己作为委员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看看第一页是如何写的。当然这些专家平时都忙着喝酒吃饭拉项目,可能记忆力衰退了,那我不妨给他们读一下。读者们也别总被专家乍乎得不敢说话,其实有些基本问题,还是可以澄清的。
首先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中,将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属于次要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学校建筑的抗震要求如下: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12楼
教育厅作为监管部门,那个环节出问题都难辞其咎!
天灾可恕,人祸难容!
强烈要求成立专项调查组,速查严惩,以安逝者,以儆效尤!
切实提高建筑质量,从我作起。
回复
13楼
中国地震局修正了汶川地震的震级,由7.8改为8级。震中烈度达到了11度。
震级和震中烈度的经验关系:
I1=1.3M=1.3X8=10.4;
I2=1.5M-1=1.5X8-1=11;
I3=(M-1.5)/0.58=(8-1.5)/0.58=11.2。
(式中:地震震级:M;地震烈度:I1、I2、I3)
注:烈度应该是有衰减的,与震中距、震源深度、场地条件等很多因素有关,真正烈度的确定应该是由地表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原则“三水准、两阶段”。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用“两阶段”设计来保证。
第—阶段设计是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中震可修)。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对结构设计而言,小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中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大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2%至3%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当结构基准期为50年时,小震烈度比中震烈度约小1.5度,大震烈度比中震烈度约大1度。也就是说汶川的7度设防,能够抵抗的最大地震是8.0度,完全无法抵御11度的地震,房屋倒塌是难免的,至于设计与施工的缺陷就另当别论了。
(发生地震烈度9度以上地震,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9度地区。)
回复
14楼
小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中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大震是指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2%至3%的烈度水平的地震影响。当结构基准期为50年时,小震烈度比中震烈度约小1.5度,大震烈度比中震烈度约大1度。也就是说汶川的7度设防,能够抵抗的最大地震是8.0度,完全无法抵御11度的地震,房屋倒塌是难免的,至于设计与施工的缺陷就另当别论了----详见GB50011-2001条文1.0.1;不过楼主说阐述的是涉及到制度的问题,有些是没办法改变的,现历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会有贪污腐败问题,更何况现下为利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想要彻查彻办,牵涉太广,没有任何一个个人或者组织能有这个能力办到,我想唯一能依靠的是民众的觉醒,大众的参与,但是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个人意见)
回复
15楼
同意楼主部分观点,但此次震中地震烈度确实大,房子倒是必然的,不管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房子不倒才是奇迹。
回复
16楼
地震灾害考察将房屋震害分成: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垮塌等5类;
结构工程师感兴趣的是高烈度区中等破坏~严重破坏的房屋,我们要在这些房屋中汲取抗垮塌元素;
抗倒塌元素不在清华/同济校园内,不在清华/同济教授的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中,而是存在于汶川严重破坏还没有倒塌的结构物上,等待工程师们去感知。抗震抗倒塌设计,重要的是要从实践中汲取抗震抗垮塌元素。
面对某幢严重破坏还没有倒塌的结构物,100个工程师有100个不同看法,请他们写画,他们可以写画出100个未必相同的抗震元素集合,将这100个写画的集合的合理部分进行综合,就是这个房屋不垮塌的设计要点!
回复
17楼
都是强人,概念很清晣
回复
18楼
问题在于你不能把所有的房子设计完
你也不可能每天去为"那些付不起钱来做正规设计的学校"做免费设计.
事实上 正规设计的学校恐怕在某些地方根本就不能实现.
而且人家解释的那五条.有哪点错了啊? 解释得很好嘛 虽然那不是必要条件
回复
19楼
希望我门能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很多地方民情的建筑标准,比如说经济节省,有一定的抗震性的建筑,毕竟我国区域严重发展不平衡,对于贪.我门所做的只能是倡导国家从严制国
回复
20楼
政府可以在全世界华人中间(鉴于农民造飞机可以在蓝天飞翔和农民造水陆两用汽车的实际,应当不限于结构师)征集少层11度裂而不到的砖结构校舍的设计,征集到之后,选取那么3几种标准设计大量印刷,供经济欠发达地区择优因地制宜的免费取用!
回复
21楼
不能说房子倒了抗震性能不好,房子没倒抗震性能就好! 在汶川地震断裂带上的房子抗震性能再好也得倒.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