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规范中要求:7.1.8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由此,设计单位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在屋顶部分就出现了两端支座为暗柱的WKL(见下图).而在03G101-1中无此情况的说明. 请问1、此中情况中的WKL的端部做法和中间支座时上下层主要纵向钢筋的锚固有何要求。 2、此中情况中的WKL的端部和中间支座的暗柱的竖向纵筋的封顶锚固时,是按照墙柱的封顶做法还是按照KZ的封顶做法?
由此,设计单位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在屋顶部分就出现了两端支座为暗柱的WKL(见下图).而在03G101-1中无此情况的说明.
请问1、此中情况中的WKL的端部做法和中间支座时上下层主要纵向钢筋的锚固有何要求。
2、此中情况中的WKL的端部和中间支座的暗柱的竖向纵筋的封顶锚固时,是按照墙柱的封顶做法还是按照KZ的封顶做法?
(参考03G101-1中37页 55页 56页和剪力墙墙柱封顶做法图).
二、关于LL的腰筋的设置问题:
本人认为:1 抗震地区,无论LL的高度多少都应该设置腰筋.设计不注时按照剪力墙的水平钢筋拉通(两端为暗柱时,按其他位置的 剪力墙的水平施工),设计注明时,就按照注明的钢筋直径按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施工.
2 抗震地区,无论LL的腰筋设计图纸中是否标注"G""N"都应该按照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做法施工(即伸到端部外侧纵 筋内弯15D).
3 如此抗震地区,LL的腰筋都都应该放在LL箍筋的外侧.
4 LL的腰筋拉钩都应该按照梅花状隔一拉一设置(根据03G101中的剖面,可以是矩形设置,但是两者的拉钩数量相差较大).
三、 04G101-4中,25页,“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括号内的锚固长度La用于梁板式转换层的板)”中“≧5d且至少到梁中线”中“≧5d”下有表示“(La)”,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的板时,容易存在两种理解:
1、“≧La”即可。
2、“≧La且至少到梁中线”。
本人在施工时理解为第二种,要求的工程也是这样施工的,但是有些人认为为第一种。
四、 04G101-4中,25页,左下图“a.端部支座为梁”的图中,板的上部钢筋的做法当梁板式转换层的梁较宽时(KZL一般较宽),只满足La,是否需要弯钩,如果不需要弯钩,有时虽然满足La,但是还不到上部墙体的范围,这样La就锚固在混凝土保护层内,这样是否不妥,本人认为:应≧La,且在梁角筋内侧弯钩到板底部,本人的工程转换层就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否正确。
五、04G101-3中的57页,基坑构造中,如果基坑边存在钢筋混凝土墙体时,墙的纵向钢筋是否也象前面中的表示一样插至坑底 部,这样是否太长了。
六、 03G101-1中,67页,右上角的“1-1”剖面中所表示上部墙体的插筋做成“U”型的,有什么道理,能明示说明以下吗,实际上,现场的施工很难做的(KZL的箍筋、拉钩,有时还在KZZ范围内,KZZ的箍筋和梁的交错钢筋等等),都是经过甲方和设计院同意,在KZL上直接插筋到梁底部,在KZZ和墙的范围参照42页“图1”下插1.2La,实际都做成1.2 LaE,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