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原产地为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途径广的特性,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美国白蛾,原产地为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途径广的特性,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
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称秋幕毛虫、网幕毛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种虫态。
卵:圆球形,直径0.5-0.53mm左右。卵表面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较强的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顶部呈褐色。
幼虫: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头宽2.4-2.7 mm,体长22-37 mm,头宽大于头高。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
蛹:初淡黄色,后变暗红褐色,体长8-15mm,宽3-6mm。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
成虫:为白色蛾子,雌蛾体长9-15 mm,翅展30-42 mm;雄蛾体长9-13 mm,翅展25-36 mm。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为橘黄色。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
二
分布范围
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中东部、辽宁、吉林中西部、上海、江苏、浙江东北部、安徽、山东、河南以及湖北东北部等地区。
三
习性及危害
杂食性强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
传播途径广
幼虫、成虫、蛹极易随人为活动、苗木调运、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物流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老熟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
繁殖量大
1头雌成虫1次可产卵800~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暴发时可将树叶吃花、吃光,甚至出现扰民情况。
喜光、趋味明显
美国白蛾不远离人群,主要以危害四旁树为主,多在平原地区的行道树,城镇乡村,园林绿化、风景区等发生。在有腥臭味、脏乱差等地带发生较重。
四
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种虫态。据调查,美国白蛾在我国辽宁、吉林、内蒙古北方地区一年2代,北京、天津、河北等及南方地区一年3代(虫子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即为1代),世代重叠比较严重,3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见成虫,幼虫危害期为5月上旬至11月上旬。9月底开始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树洞、树下土块、石块、瓦砾、枯枝落叶、浅土层、包装物和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处化蛹越冬。
五
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的爬行,成虫一次飞翔距离在100m以内。大龄以上的幼虫和蛹可随寄主(原木、苗木、农林产品)、包装材料、铺垫物、集装箱及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六
报告途径
发现美国白蛾任何虫态(特别是幼虫危害期,树冠上有网幕,比较醒目,容易发现),应及时向树木所属单位或物业、社区(村委会)、街办(乡、镇)、绿化(管护)、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七
防控措施
结合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发生危害特点及龄期,综合采取加强检疫、人工物理、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第一代成虫期及幼虫期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可有效防控美国白蛾。
加强检疫
加强检疫是防止美国白蛾远距离传播的关键手段。强化对疫区林产品的检疫,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凡是从疫区调出的苗木、原木、木材、果品、包装材料、交通工具等均应实施严格检疫,发现疫情立即采取除害处理,从源头上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在5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幼虫发生期,美国白蛾幼虫群集网幕危害期,可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烧毁等处理,再对周围百米范围内进行喷药。剪除网幕应在幼虫破网前进行。
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开始进入下树化蛹期,可在树干离地面0.8m至1.5m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集中烧掉。
生物防治
主要包括应用病毒和细菌类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天敌防治。应用美国白蛾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宜在幼虫3龄进行防治效果好。周氏啮小蜂可将卵寄产在美国白蛾蛹内,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宜在美国白蛾大龄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放蜂。
仿生、植物源及化学药剂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和环保的新型杀虫剂,主要有地面喷雾、飞机防治等方式。在具体使用时,同一种药剂不宜重复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在低龄幼虫期,可应用灭幼脲、阿维·灭幼脲、甲维·灭幼脲及苦参碱、苦·烟乳油等药剂喷雾;大龄幼虫应用甲维盐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时应用氯氰菊酯等化学药剂进行应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