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自然 | 长沙麓隐青竹湖
等三等
等三等 Lv.2
2024年06月13日 16:50:31
只看楼主

来源:景观派

|

作者:传承与创新的

          项目地位于长沙,素有“山水洲城,千年古郡”之美誉,也被称为“屈贾之乡”。这座城市带有屈子《楚辞》的别样山水记忆,独具溯源历史的浪漫气息,身处其中,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惊喜。我们将在这片土地的一隅以山水语汇,重构经典。

 
 
 


 
 


项目地位于长沙,素有“山水洲城,千年古郡”之美誉,也被称为“屈贾之乡”。这座城市带有屈子《楚辞》的别样山水记忆,独具溯源历史的浪漫气息,身处其中,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惊喜。我们将在这片土地的一隅以山水语汇,重构经典。

 


麓隐青竹湖,藏于山林,映于溪流,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展示区位于大地块的南侧,作为整个超大盘的开端,如何以点带面,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空间?在这里,我们寻找场地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延续自然环境中最优美的姿态,将 “生活隐于自然” ,以克制内敛、含蓄细腻的写意手法,将人居空间与自然无边界相融, 以山水之境重构隐心遁世之所,延展出独属于东方文化的审美内涵。


 



 


本案为改造项目,场地受限较大。经过重重设计思考,我们选择回归场地本身,尊重原生之美,重新梳理自然界面视线,锚从 “城市界面” “半天然水域” 两个核心方面着重打造屈楚文化中山水的韵外之致,于空间段落间以 “无境融合” 着墨,欲以动态诗性牵引建筑、景观、自然,将建筑消弭于远山之形,将“居所”与“山水”融合相生,山山水水,开放包容,浪漫创新,承续华夏文明,变奏湘楚文化,轻染东方美学。


 


 


文化艺术的呈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存在。 在场地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湘楚文化嬗变为现代艺术与古典美学,传承“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场地山水基因,融入《楚辞》中特有的自然感浪漫,在现代山水的语境下进行文化的重新转译,打造“ 消隐的旷远、神秘的属性、自然的秩序、灵性的韵致” 四种极具东方古典美学的诗性自然空间,由形至韵,由流观至精炼,逐渐饱满、立体的《楚辞》地韵突破客观形状的局限,焕发出主体与客体心灵契合的美学诗意,从而完成了 楚骚中的“生活自然”向麓隐青竹湖“诗性自然”的隐奢转身


 



 




 


眺望远山巍影,自然、山形凝聚于眼前,场地周边通过纯粹的植物生境营造出自然优雅的生活场景,极具抽象的飘渺,具象的明远,使观者暂别城市喧嚣,将自我消隐其中。丈行数步,便可身处旷达清幽的山水之境,所有声色尽收眸底,心驰神往。


 



 




 
 


入谷、穿林,转折迂回的林间步道与片墙交错相织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增加了空间动线的神秘曲径之感,从而营造出一种狭长、探究的观赏心境。转角空间与两侧纯粹飘然的曲线树形融合,沉浸在阴翳礼赞之中,创造出独特的光影质感与艺术肌理,在总体平静且克制的基调中,呈现高雅悠然的古典之境。


 
 
 



 
 
 


在这里,迎面而来的叠水瀑布倾泻而下,视线也随之豁然开朗起来。流动的景观是多空间的有机动态分布,我们充分放大场地特性,重构场所空间尺度,使建筑、景观与自然形成一种咬合关系。远处是山色空濛,近处有氤氲缭绕,山水相融,空间彼此穿透,加以时间的维度,形成有序动势,使得自然与秩序更加衔接、妙不可言。


 
 


水面之上植入绿岛空间,一棵绮丽而又“我执”的丛朴,以曼妙之姿,静立岛间,为场地汇入无限生机。干净清朗的场所氛围,以一种轻描淡写的优雅,将复杂的变化隐藏,映衬出深邃迷离的光影之境,让人感受时间、空间带来的精神思考。


 
 
 


夜幕降临,树叶舞动,路面、水景逐渐现出层层光晕,仿若繁星在其间闪烁,诠释着夜的魅力。


 
 
 



 
 
 


此处以纯粹的现代手法景观围合出山峦层叠之境,多种意象在空间中流转、碰撞与交叠,行人游走其间,与景观产生互动,感受灵性韵致的设计美学。


 
 


商业外延区以层层台阶逐渐下沉的方式消化场地高差,同时通过种植池的穿插组合划分空间,为访者提供自在闲适的林下交流空间,赋予场地生活气息与商业氛围。硬景的肌理与植物的柔美碰撞融合,以包容的姿态凝聚人流,给人从容静谧的归家体验。


 
 



 
 


山水美学,承载着长沙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注入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当自然景观介入空间场地,一池水、一抹疏影、一道微光都属于它的馈赠,我们通过设计的手法“捕捉”这些美好,营造隽永婉致的深远意境,传递当下人们的生活态度,无论你是归人,亦或是过客,都甘愿沉沦于这诗性自然的理想国度。




|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RMATION


项目名称|长沙麓隐青竹湖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