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设备运行异常问题的分析与排除
yj蓝天
yj蓝天 Lv.16
2024年05月31日 06:00:46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厌氧设备运行异常问题的分析与排除 1.现象一 VFA/ALK升高,说明此时系统已出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如果VFA/ALK>0.3则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水力超负荷:水力超负荷一般是由于进泥量太大,消化时间缩短,对消化液中的产甲烷菌和碱度过度冲击,导致VFA/ALK升高,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进而导致产气量降低和沼气中甲烷的含量降低。首先应将投泥量降至正常值,并减少排泥量;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将消化池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消化池,补充产甲烷菌和碱度的损失,

厌氧设备运行异常问题的分析与排除

1.现象一

VFA/ALK升高,说明此时系统已出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如果VFA/ALK>0.3则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水力超负荷水力超负荷一般是由于进泥量太大,消化时间缩短,对消化液中的产甲烷菌和碱度过度冲击,导致VFA/ALK升高,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进而导致产气量降低和沼气中甲烷的含量降低。首先应将投泥量降至正常值,并减少排泥量;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将消化池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消化池,补充产甲烷菌和碱度的损失,

②有机物投配超负荷进泥量增大或泥量不变,而含固率或有机物浓度升高时,可导致有机物投配超负荷。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消化液,使VFA升高,而ALK却基本不变,因此VFA/ALK会升高。控制措施是减少投泥量或回流部分二消污泥;当有机物超负荷是由于进水中有机物增加所致时(如大量化粪池污水或污泥进入),则应加强上游污染源的管理。

③搅拌效果不好搅拌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排除,搅拌效果不佳,会导致局部 VFA积累,使VFA/ALK升高。

④温度波动太大温度波动太大,可降低产甲烷菌分解VFA的速率,导致VFA积累,从而使VFA/ALK升高。温度波动如因进泥量突变所致,则应增加进泥次数,减少每次的进泥量,使进泥均匀。如因加热量控制不当所致,则应加强加热系统的控制调节。有时搅拌不均匀,使热量在池内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产甲烷菌的活性,使VFA/ALK升高。

⑤存在毒物产甲烷菌中毒以后,其分解VFA的速率下降,导致VFA积累,使VFA/ALK升高。此时应首先明确毒物的种类,如为重金属类中毒,可加入Na2S降低毒物浓度;

如为S﹣类中毒,可加入铁盐降低S﹣浓度。解决毒物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上游污染源的管理。

2.现象二

沼气中的CO2含量升高,但沼气仍能燃烧。该现象是现象一的继续,其原因及控制措施同现象一。现象一发生时系统内的VFA/ALK 刚超过0.3,在一定的时间内,还不至于导致pH值下降,还有时间进行原因分析及控制,但现象二发生时系统的CO2已经开始升高,此时VFA/ALK往往已经超过了0.5,如果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不及时,则会很快导致pH值下降,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如果已确认 VFA/ALK>0.5,则应立即加入部分碱源,保持混合液的碱度,为寻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时间。

3.现象三

消化液的pH值开始下降,该现象是现象二的继续。出现现象二,但没有予以控制或措施不当时,会导致pH值下降。其原因及控制对策与现象一和现象二完全一样。当pH值开始下降时,VFA/ALK往往大于0.8,沼气中甲烷含量往往在42%~45%之间,此时沼气已不能燃烧。发生该现象时,首先应立即向消化液内投入碱源,补充碱度,控制住pH值的下降并使之回升,否则如果pH值降至6.0以下,产甲烷菌将全部失去活性,则需放空消化池并重新培养消化污泥。其次,应尽快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待异常排除后,可停止加碱。

4.现象四

产气量降低。其原因及解决对策如下。

①有机物投配负荷太低在其他条件正常时,沼气产量与投入的有机物成正比,投入的有机物越多,沼气产量越多;反之,投入有机物越少,则沼气产量也越少。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浓缩池运行不佳,浓缩效果不好,大量有机固体从浓缩池上清液流失,导致进入消化池的有机物降低。此时可加强对污泥浓缩的工艺控制,保证要求的浓缩效果。

②产甲烷菌活性降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产甲烷菌的活性降低,分解VFA速率降低,因而沼气产量也降低。水力超负荷、有机物投配超负荷、温度波动太大、搅拌效果不均匀、存在毒物等因素、均可使产甲烷菌活性降低,因而应具体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5.现象五

消化池气相出现负压,空气自真空安全阀进入消化池。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排泥量大于进泥量,使消化池液位降低,产生真空。此时应加强进排泥量的控制,使进、排泥量严格相等。溢流排泥一般不会出现该现象。

②用于沼气搅拌的压缩机的出气管路出现泄漏时,也可导致消化池气相出现真空状态,应及时修复管道泄漏处。

③加入Ca(OH)2、NH4OH、NaOH等药剂补充碱度,控制 pH 值时,如果投加过量,也可导致负压状态,因此应严格控制该类药剂的投加量。

④一些处理厂用风机或压缩机抽送沼气至较远的使用点,如果抽气量大于产气量,也可导致气相出现真空状态,此时应加强抽气量与产气量的调度平衡。

6.现象六

消化池气相压力增大,自压力安全阀逸入大气。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产气量大于用气量,而剩余的沼气又无畅通的去向时,可导致消化池内气相压力增大,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增大用气量。

②由于某种原因(如水封罐液位太高或不及时排放冷凝水)导致沼气管路阻力增大时,可使消化池压力增大。此时应分析沼气管路阻力增大的原因,并及时予以排除。

③进泥量大于排泥量,而溢流管又被堵塞,导致消化池液位升高,可使气相压力增大,此时应加强进排泥量的控制,保持消化池工作液位的稳定。

7.现象七

消化池排放的上清液含固量升高,水质下降,同时还使排泥浓度降低。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上清液排放量太大,可导致含固量升高。上清液排放量一般应是每次进泥量的1/4以下,如果排放太多,则由于排放的不是上清液而是污泥,因而含固量升高。

②上清液排放太快时,由于排放管内的流速太大,会携带大量的固体颗粒一起排走,因而含固量升高,所以应缓慢地排放上清液,且排放量不宜太大。

③如果上清液排放口与进泥口距离太近,则进入的污泥会发生短路,不经泥水分离直接排走,因而含固量升高;对于这种情况,应对系统进行改造,使上清液排放口远离进泥口。

8.现象八

消化液的温度下降,消化效果降低。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蒸汽或热水量供应不足,导致消化池温度也随之下降。

②投泥次数太少、一次投泥量太大时,可使加热系统超负荷,因加热量不足而导致温度降低,此时应缩短投泥周期,减少每次投泥量。

③混合搅拌不均匀时,会使污泥局部过热、局部由于热量不足而导致温度降低,此时应加强搅拌混合。

 


b0e401b9ab3a79479b3e.doc
28.5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6月01日 06:22:44
3楼

资料总结了厌氧设备在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