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新生:一段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 桂语兰庭
小小漫画家
2024年05月21日 15:45:38
只看楼主

   ?雾镜文化 设计源起 丽水,一座多山之城,古樟林立,素有“浙江绿谷”的美誉。   桂语兰庭项目位于丽水老城区主干道人民街延长段,占地面积89817㎡,北靠白云山,面朝瓯江,满目环翠。   原生场地南北高差近8m,拥有2棵逾百年树龄的古樟,这些客观条件,赋予了项目非常鲜明的特征。

   ?雾镜文化

设计源起
丽水,一座多山之城,古樟林立,素有“浙江绿谷”的美誉。   桂语兰庭项目位于丽水老城区主干道人民街延长段,占地面积89817㎡,北靠白云山,面朝瓯江,满目环翠。   原生场地南北高差近8m,拥有2棵逾百年树龄的古樟,这些客观条件,赋予了项目非常鲜明的特征。

初到现场时,远山连绵、古樟苍劲,莫名地心生敬畏。   项目所处的地块,原是紧挨老城区的蛙蟆坑村,这几株古樟树,作为精神归属,承载着一代代原住民美好的生活记忆:   农忙时,大家围坐纳凉、午休;   逢年过节,会挂上红丝带祈福许愿;   外乡打拼归来,走到村口看到这棵树,就知道到家了.……

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化的保留和延续这份场地记忆,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馈赠,并且营造一个具有人情味、归属感和高辨识度的美好生活社区,赋予古树新生,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现场完好保留的古樟,在远山的衬托下,散发着独特的精神气质




空间   营造
一棵树,成一片荫,吸引人们聚集,于是便有了生活。

我们探讨了木与人之间,或探寻、或倚靠、或栖息、或观赏、或陪伴、或邂逅……的无限可能;   尝试围绕树木营造一系列动静相宜、多元融合的主题功能空间;   静待未来美好生活的发生。


01寻木:   回归自然之道

场地上120年树龄的古樟旁边,还共生着两株原生的樟树,好像是两个孙辈在听老爷爷讲故事。   他们枝干交错,不分彼此;   苍劲的虬枝,伸向四面八方;   最小的那一株,倔强地想要逃离长辈的浓荫,努力的不断倾斜伸展着……我们和业主、建筑规划的伙伴共同讨论后,大家都一致地希望完好的保留下整个林荫,留下这份原始质朴的自然记忆。

▲古樟下,光影斑驳,一片安宁的自然净土

接下来,就是怎么样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多角度的让人与树产生关联:   包括观赏、停留、引导、陪伴.……等等。   古树树根的位置介于园区和地库标高之间,无论单纯从地上还是地下,都无法看到全貌,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把古树庭院作为一个媒介,连通地上与地下;   对于地库,打开的庭院可以增加采光,同时引入自然对景,弱化封闭感;   对于地上,结合竖向的处理,形成不同的观赏层次和角度,营造林荫休憩平台,落地春知学堂,丰富园区的体验。

▲地上与地下 ?雾镜文化

但是,之所以说这个想法大胆,是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意味着地库需要再释放出原本一倍的面积(约660㎡),损失车位等经济价值,在寸土寸金、高周转又限成本的商业住宅开发语境之下,似乎并不存在选择的对等性。   值得庆幸的是,业主对于产品的执著,让决策几乎是一拍即合,高效且肯定。

后续的设计和建造,更多是景观和建筑专业密切协同配合的过程,共同探讨看与被看,地上与地下,解决竖向、排水、结构、采光、无障碍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有趣也充满挑战。

▲寻木庭营造过程分解示意

  ▲寻木庭施工过程  




02倚木:   挖掘生活本真

项目的南入口,市政道路与园区内有   7.6m   的高差。   在规划设计初期,建筑将这里定位为全区创新主题“芯空间”之一的“芯港湾“,希望   突破   传统   归家   大堂的单一模式,营造一处融合立体园区交通、一站式物业大堂以及邻里社区聚院的多元复合型园区生活港湾。

▲结合高差、分层设计的邻里社区聚院

以这个大的产品定位为先导,我们在建筑天然围合的下沉空间内,借用高差、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置入涌动的泉水,自然的林荫,交错的木条凳、潺潺的水声.……共同营造出一个舒适不张扬的社交生活空间。

▲在这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或停留小憩,或穿梭往来,如同日常上演的一幕幕生活话剧,为空间赋予着无尽的意义。 ?雾镜文化    


▲倚木庭营造过程分解示意




03 栖木: 重塑精神记忆

场地西北角的另一棵古樟已有101年的树龄,在原有的村落记忆中,一直作为村口的精神地标,为外乡归来的居民指引着回家的路。   我们将其原地保留,以连廊环绕形成围合院落,呼应原有的空间模式,同时连接起园区内外漫步道体系,成为另一个园区入口;   结合树根的标高增加了回旋错落的台阶坐凳,形成一个可以聚会停留的社交空间,为古树赋予新的生机。  

  ▲夕阳西下,居民三两成群,随性而坐,纳凉聊天,一起回忆儿时在古树下发生过的趣事。 ?雾镜文化  




04观木:   打磨人性化细节

在“高周转、限成本”的当今地产逻辑之下,全区贯通的风雨连廊和全架空层体系已然是当之无愧的奢侈品。   全区1km长的风雨廊,如何最便捷的连通入口大堂和每一幢楼栋,如何与架空层无缝衔接,如何跨越消防道路,如何对低层住户产生最小的不利干扰;   半室外的架空层空间,除了内部主题打造、功能分区、材料细节等等之外,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都是在一轮一轮和建筑、精装的反复碰撞中,逐渐清晰起来。  

风雨廊 ,是除了建筑之外,场地上最明晰的空间边界,肯定地划分出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的多重景观空间。每一个空间对于廊下的行人来说,又是非常开放与包容的,步移景异,让人流连忘返。

▲风雨廊围合古樟,形成天然的画框

▲廊下行走,步移景异 ?雾镜文化

架空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尝试向内引入自然,向外延展功能,精细对位建筑雨棚轮廓及立面划分,营造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一体化首层社区生活空间。

▲架空层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雾镜文化  

▲主题空间与外部景观相互融合 ?雾镜文化

芯归院   ,也是“芯空间”的重要组成。我们在8#、9#、13#幢架空层外,设计了一处半开放的花园院落,植花栽木,随意摆放几组坐凳,营造一个可以歇歇脚、聊聊天的地方,让人和人之间的接触交往变得自然而愉悦。  

▲芯归院,归家前的一处邻里交流花园,其乐融融 ?雾镜文化  




05嬉木:   留下成长回忆  

一座桥,集合多重体验,吸引人们聚集;
一棵树,长成一片浓荫,伴随孩童成长。

嬉木庭,位于拥有全园最佳日照的东南角组团,我们设计了一座高低起伏的多功能桥环绕大香樟,与西南角三株 古樟相互呼应,一古一新,一动一静,在延续场地记忆的同时,营造更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生活体验。

▲多功能桥为孩子们带来一连串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体验

多功能桥同时将滑梯、爬网、秋千等功能集合于一体,形成极具地标感的全龄活动场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肆意跑跳、攀爬、玩耍的户外成长空间; 西北角为低龄区域,沙坑、滑梯、攀爬、蹦床等,充分满足了小朋友们对于世界的初始探索与好奇; 无障碍设计以及栏杆防护、圆角防磕碰等细节处理,也让家人更安心。

▲简单的上上下下、跑跑跳跳,就够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玩上一整天




06和木:   初探适老花园

伴随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让社区对老年人更加友好,也是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我们在东西向轴线的端头,营造了一个近2000㎡的适老疗愈花园。

▲疗愈系长效花境、立砌的卵石步道、连通的扶手栏杆,共同营造一处宁静的放松花园

环绕着5个相互交错的绿岛,设计了高低微起伏的立砌卵石步道;坐凳休憩区和健身器械区的布置,以及不同高度的扶手栏杆设计,也充分满足了不同老人的生理需求。

▲安静舒适的夜间氛围

在清新自然的花径之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散散步,和三两老友唠唠家常,打发打发时光.……就是我们希望为可能正面对孤独与病痛的老年人,带来的一点简单与美好了。

项目探索
回顾总结项目设计与落地的全过程,其实是我们与业主、专业伙伴以及未来居民之间合作共创的过程:
- 与   业主共同结合项目自身的在地属性,以客户需求为先导,深度挖掘产品价值,以古樟树为精神内核,适度设计,创造未来业主与自然、与传统的多重互动可能;
- 协同建筑规划、精装等相关专业,密切交圈、反复讨论,解决古树保护,结构衔接,高差化解,场地排水及无障碍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产品愿景真实落地;
- 通过多重途径,收获未来居民的反馈建议,进一步优化提升,实现品质生活。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创新,经历兰庭项目实践后,   渐渐   觉得,创新是不是恰恰是一种回归?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人性本真,为成长、交往、甚至老去提供一些更质朴、更纯粹的可能性。


项目名称:桂语兰庭

业主: 浙江 控  绿城中国

景观设计:会筑景观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