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古镇过去与未来的通道——常熟折桥曲廊
热带的企鹅
2024年05月09日 10:07:03
只看楼主

来源:AT建筑技艺

|

作者:36万粉丝点击关注

▲ 项目鸟瞰,两座唤醒古镇的穿梭通廊 常熟折桥曲廊 项目位于苏州常熟华侨城沙家浜时光小镇内,我们设计与改造了2座桥: “折”与“曲”,分别连通新商业区与古镇,满足居民和船只日常通行的同时,也希望给古镇带来更多停留与穿梭的生机。 ▲  项目总平面    折 Fold 场景:太阳升起,阳光把雾蒙蒙的古镇撕开了一道缺口,落在折桥上,折面带来的明暗光影变化;居民的穿梭停留;游客的驻足探索,这些或动或静的轨迹都在唤醒这沉睡的古镇。

▲ 项目鸟瞰,两座唤醒古镇的穿梭通廊


常熟折桥曲廊


项目位于苏州常熟华侨城沙家浜时光小镇内,我们设计与改造了2座桥: “折”与“曲”,分别连通新商业区与古镇,满足居民和船只日常通行的同时,也希望给古镇带来更多停留与穿梭的生机。


▲  项目总平面 


 

Fold


场景:太阳升起,阳光把雾蒙蒙的古镇撕开了一道缺口,落在折桥上,折面带来的明暗光影变化;居民的穿梭停留;游客的驻足探索,这些或动或静的轨迹都在唤醒这沉睡的古镇。


▲  “折”鸟瞰,光线照射多折面带来的光影变化

 

“折”为新建人行天桥,满足船只通行的前提下希望在主入口区域建立新商业与古镇之间的联系,桥体全长40.6米。

概念上希望转译古镇这些老房子的肌理的同时创造出通透感,设置一些人可以停留在桥面的空间:小平台,下沉休息台阶,使得桥体具备穿梭与停留的双重属性,不论是游客还是居民,在桥上享受阳光古镇风光或是穿梭而过。希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汇,新旧肌理的穿插给古镇带来不同属性交融的生机。


▲  多折面桥面与桥顶,虚实呼应 

▲  “折”桥是一种古镇肌理的转译 

▲  夕阳下通透的 “折”顶自然地嵌入古镇的坡屋顶中 


折桥位于古镇主入口,为了保留一定视线的通过性,展示古镇风貌,顶部折面格栅打开了一个近人尺度的洞口,不仅打开了城市到古镇的视野,也给过桥的人更多通透的视觉体验。


▲  “折”桥桥体与古镇 

▲  新旧对比与融合  


桥体栏杆采用格栅形式的防腐木,在虚实比例的控制下,与光线和穿越的人群产生虚幻的光影关系。


▲ 穿梭肌理  

▲ 停留肌理


桥的两端分别有一处下沉阶梯,供人休憩,观赏古镇风光。


▲ 居民与游客 

 

桥顶为多折面,折点标高局部近人尺度,选择此区域折面作为镂空区域,增加整体通透感的同时,提供不一样的景观视线。


▲ 三角形开口的景观视窗


桥体为新建钢结构,侧面幕墙外包银灰色缎面不锈钢,漫反射出一定的环境色彩,底部与桥体局部暴露钢结构,诠释一种结构、幕墙之间粗犷与细腻的对比。


▲  剖面 

▲  桥面下沉休憩空间

▲ 平面图  


 

Curve


场景:古老的万安桥上,三几老友并排而行,摩托车突突突的穿过,绵长的线条,古朴的木头和混凝土给通勤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也给古镇标记了一处标志性通廊。


 

“曲”为万安桥,是一座历史桥梁,用改造的方式介入,桥体全长60米。



概念上与“折”一样都是提取古镇坡屋顶的肌理,通过设计尝试把不同坡屋顶的屋脊作为一个连续变化的元素,通过60米长的桥体依次排列这种逐渐变化的状态,形成一条蜿蜒的曲廊。曲廊由脊线变化产生的木格栅的疏密变化,远眺古朴厚重,近人尺度通透。


▲  鸟瞰,秩序的坡屋顶产生的曲线变化

▲  曲廊对景古树  

▲  居民透过“视窗”观望  


桥体部分保留原有桥的混凝土结构,改造新建部分为钢结构+防腐木格栅,分段拼接优化以适应现场快速建造以及成本控制。


▲  剖面

▲  古朴的木头与原有混凝土栏杆形成一条人视点的低窗

▲  曲廊与古镇肌理  

▲  平面图  


加倍努力
2024年05月10日 08:28:38
3楼

学习了连通古镇过去与未来的通道案例—常熟折桥曲廊,多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