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化保护传承“更实处”着墨——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傻傻的弓箭
2024年04月24日 14:14:29
来自于水利时事
只看楼主

    向文化保护更深处着墨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向文化保护更深处着墨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无锡老城区龟背地图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所置的无锡县,是今无锡城的最早雏形。据《汉书》《唐书》《惠山寺记》及历代方志记载,最初的无锡城依运河而建,位置在无锡历山(今惠山)东五里(一说七里)、伯渎河北五里、古江南运河和西溪(今梁溪)之间。


这里地势较高、水陆交通便利,自吴古故水道开通后就已形成人类聚落。无锡城的建立,和泰伯城、阖闾城一样,也是先有运河,而后有城,其产生和发展与运河息息有关。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市梁溪区,老城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组成部分、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街区总面积47.74公顷,保留着传统“一河两街”的河街空间格局,遗存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8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4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6处,历史建筑60处,集中展现了运河文化、工商业文化、乡绅文化、水乡人居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江南千年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


       


在对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践中,无锡市始终贯穿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维护,以及对历史遗产的合理利用与创新。街区保护遵循空间维度,厘清城市尺度、密度和肌理间的关系;立足时间维度,在“保护、传承、创新、复兴”的原则指引下,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成果,为老城焕新做出重要支撑。


规划保护


2007年,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的指导下,贯彻“整体创造、有机更新”的思想,秉持了“永续留存、永葆活力、永泽于民”的保护与发展理念,奠定了街区的保护发展基调。在此后的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及相关规划中,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持续不断推动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


       

▲街区整体轴侧


如今,从南长街出发,沿水流追溯漫游,跨越千年的运河已然成为无锡的重要文化地标。截至目前,以清名桥区域为核心,共完成保护性修复15.3万平方米。


建筑修护


街区通过对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植入符合保护要求与发展需要的功能业态,如文艺场馆、文化创意、特色商业等,实现遗存的活化利用,带动周边地块发展,形成了一幅以南长街、南下塘为主轴,以周边地块为腹地的特色活力图。


           
           

▲古窑餐厅改造前后对比


           
           

▲德懋堂酒店改造前后对比


           
           

▲南下塘入口     ▲南长街入口


           
           

▲祝大椿故居      ▲古窑遗址


目前,街区已完成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水仙道院、和平书场、游客中心等重要节点的修缮改造,完成薛南溟旧居、王绍先老宅、张氏嘉乐堂、祝大椿故居等14处文物古迹的修复工作,累计修缮或复建南长街两侧、南下塘沿河建筑约5.8万平方米。


风貌维护


青石板,油纸伞,雨巷长,夜未央。人们漫步于此,赏非遗,买文创,共同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街区开展兼顾历史风貌保护、民生环境改善、环境修复的综合整治工程,塑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可游可玩”的无锡水乡生活样本。


坚持新旧共生理念,街区对沿线建筑、河道、滨水空间等进行分类施策,在维护风貌和延续记忆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街区内伯渎港区域、古窑区域、中萃南区域修缮及改扩建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


▲钱少卿老宅活化利用


目前,街区保护更新三年行动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围绕完善市政公共配套,加强危旧房屋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街区整体风貌的总体目标,项目加快滨河空间改造,提升沿河景观环境,打造休闲节点,为沿河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通过重新规划和种植绿化植被,维修亲水平台和景观设施,增设公共休闲空间、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休闲需求。


文化守护


从跨塘桥沿南长街步道一路向南,便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这里,见证了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是富庶江南的漕运重地,也是无锡主城区发展中当仁不让的“C位”。



如今,在“规范之中有灵动、传承之中有创新”的微更新理念下,这里空间网络得以修补、特色风貌得到塑造、功能活力全面提升。街巷尺度、生活图景、城市记忆愈发可亲可感。



通过整合古运河、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祝大椿故居等各类资源,创设水上游、岸上走等游线,让游客了解无锡运河沿线特有的“丝码头”“丝厂”“窑业”等历史文化标签。



以运河文化艺术馆为载体,引入世界级文化艺术展览,形成高能级文化艺术空间,打造古运河“遇见博物馆”,发挥文化空间、优质文旅内容的引流作用,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动力。


运营赋能


文化与商业、旅游等内容创新融合,是街区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近年来,无锡市以街区为载体,举办了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城市美食节、民俗文化节、古运河国际风情夜游节、“今夜‘梁’宵”夜市等100多场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主题活动,这些特色文旅活动吸引了各年龄层及不同需求的游客参与,有效激发街区活力,增强街区文化品牌影响力。



如今,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每年接待游客约3000万人次。未来,街区将积极探索文脉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在创新发展中延续文脉,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江苏建设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