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针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变化,开展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是地方政府科学制定相关规划、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立足深圳市疫情前后数据,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 2022—2035 年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值的变化。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需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灰色模型适用于原始数据少、序列完整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预测精度高,运算简便且易于检验。目前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垃圾产生量预测,如任婉侠等对影响沈阳垃圾产生量的 7 个内在因素进行斜率灰色关联度分析,Vu 等分析了气候和经济因素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垃圾产生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BP 神经网络预测法等,其中回归模型着重于垃圾产生量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大范围预测;而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较为广泛,具有预测精度高、高度自学习和自适应等能力。汪坪垚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大连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持续增长。夏晶等依据武汉历年垃圾产生量统计数据,建立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应向发达国家及地区看齐,取高等水平。疫情后居民活动减少、流入人口降低,垃圾产生量同比下降显著,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应如何调整,能否达到《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2019—2035)》等相关规划的预期,新建转运、处理设施的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利用,都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生活垃圾产生量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与再生资源回收量。采取垃圾分类措施对垃圾总量的影响不大,但会改变其中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再生资源回收量的占比。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可分为焚烧填埋量和分类综合利用量。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计的焚烧填埋量、分类综合利用量数据,以及《深圳市再生资源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中再生资源产生量数据, 计算出 2011—2021 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如图 1 所示。
结果表明,深圳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 4.18%,深圳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从 2011 年的 20388 t/d 上升至 2021 年的 30709 t/d,其中日均再生资源回收量为 8936 t/d,日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为 21773 t/d。
由图 1 可知,受疫情影响及人口、消费等因素综合作用, 2020、2021 年的垃圾产生量数据较之前波动较大 :2020 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 2.59%;2021 年出现回升,恢复至2019 年同期水准。
疫情暴发以来,通过对多方面内在因素产生影响(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指标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导致生活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因此,分别以 2011—2019 年、2011—2021 年的垃圾产生量数据作为参考数列,以各类内在因素的历年指标值为比较数列,采用 灰色关联度法 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疫情后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在预测样本中, 添加 2020、2021 年垃圾产生量数据后,常住人口的灰色关联度升高;第三产业产值指标始终保持与垃圾产生量较高的关联度;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下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与垃圾产生量数据的灰色关联度数值在居民生活水平 3 项指标中最大。最终选择 第三产业产值、常住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作为 3 项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深圳统计年鉴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主要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灰色模型预测其将来值,如表2 所示。灰色模型预测法所需原始数据量小、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建立 GM(1,1) 模型预测 2022—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到 2035 年深圳市服务人口预测值为 2334.3 万人,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中规划期末的 2300 万人口径一致。灰色模型预测法远期数值偏大、增速过快, 对于第三产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保持高增速与现实不符,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更贴合实际 ,3 项因素预测值的变化趋势如图2 所示。
分析 2020、2021 年垃圾产生量数据对预测曲线的影响,从而反映疫情后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值的变化。分别以 2011—2019 年、2011—2021 年的垃圾产生量数据为样本,根据 3 项主要影响因素值(设第三产业产值为 X 1 ,常住人口为 X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X 3 ) 作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式(1)、式(2) 所示,复相关系数 R2 均达到0.99 以上,说明 拟合程度很好。
在样本中添加 2020、2021 年数据,预测值的变化及增长趋势如图3 所示,发现到规划期末水平年(2035 年),添加 2020、2021 年数据后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降低,但是未改变垃圾产生量总体的增长趋势。
图3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垃圾产生量趋势
对比1.3 预测结果(表3、图4) 发现,由于 2020、2021 年数据较之前波动较大(图1),虽然据 2011—2021 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保持逐年递增的走势,但增幅相较据 2011—2019 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更为平缓。由表3 可知,到规划期末水平年,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具体数值有一定程度调整。
由此可知,由于 2020—2021 年内出现了垃圾产生量的负增长和持平,以及疫情等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虽然不会改变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的总体趋势,但会引起增长幅度在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建议对中远期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进行动态规划 ,如每隔 3~5 a 再以当年为基点对预测曲线作动态修正。
结合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固体废物产生量情况可知,就产生量而言,在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等主要影响因素保持相同水平的前提下,采取垃圾分类措施后不会出现较大变化;但分类收集、清运后,会改变其中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再生资源回收量的占比。
深圳市于 2017 年被选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通过各类末端处理设施及调研报告综合分析,得出 2018—2021 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量及占比,如表4、图5 所示。在垃圾分类政策的持续推行下, 分类综合利用量、再生资源回收量逐年递增,在分类处理量中的占比亦总体呈增长态势。
根据 1.3 中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结合各类垃圾产生量指标,推算其中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再生资源回收量的占比,得到生活垃圾产生量组成的预测值如表5 所示。 到 2035 年再生资源回收量为 14576 t/d,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为 30971 t/d,其中分类综合利用量为 5010 t/d。
以深圳市疫情前、疫情后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数据为样本,分别预测了 2022—2035 年的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到规划期末水平年(2035 年),垃圾量具体数值出现一定程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