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我国治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互激荡,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刊从今日起,持续推出“治水十年:变革·创新·启示”专题,敬请关注。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指出“这些年,我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我国治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互激荡,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刊从今日起,持续推出“治水十年:变革·创新·启示”专题,敬请关注。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指出“这些年,我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国家“江河战略”确立的战略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治国理政重大问题,他深刻洞悉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治水事业。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治水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赴长江、黄河沿线考察,七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亲自擘画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出了崭新课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国家“江河战略”是大江大河的战略,擘画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千秋大业,遵循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指明的方向和道路。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有助于从更宏阔的视野应对水危机水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保障合理生产用水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水安全是经济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把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有利于以大江大河为依托,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统筹大江大河保护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部署推进包括水在内的各生态要素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国独特的地形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江河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生境、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以及促进生态福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自古以来,江河的丰枯消长、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牵系着中华民族的福祉和永续发展。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让江河永葆生机活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步骤。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有利于统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引领带动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构筑更加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确把握国家“江河战略”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国家“江河战略”,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大江大河保护治理为牵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擘画让江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是全新的国家战略。学习领会国家“江河战略”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重点从八个方面来把握。
国家“江河战略”是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战略,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式下降,横贯其中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天然地塑造了一个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江河流域。流域是以江河湖泊为纽带的独立空间单元,流域内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复合大系统。这种多元化属性决定了江河治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系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自古以来朴素的系统治理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为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战略路径。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准确把握江河的流域特征,立足于构建人水和谐的经济社会生态巨系统,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处理好水与其他自然要素、经济社会行为的关系,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开发和保护。
国家“江河战略”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战略,强调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
江河是国土空间开发的地理基准和资源要素,是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轴线,在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黄河、大运河沿线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以空间规划统领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岸线使用、航运发展等方面空间利用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将江河保护治理与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贯通起来、一体推进,深刻阐明了江河保护治理的新理念新要求,从基本布局上为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提出了实践要求。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以江、河为主线条,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本参照,根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等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四水四定”刚性约束制度体系,通过全产业、全过程、全人群系统发力,优化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供江河方案。
国家“江河战略”是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强调南北方、东中西部均衡发展
江河不仅为流域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服务,也促进了流域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流域间、流域内各地区在生态环境面貌、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出来就是我国南北方、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了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重大原则。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高效联动,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南北方、东中西部缩小发展差距。 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水为纽带,联陆接海、内外联动,将江河流域各城市群串联起来,相互衔接、协调互济,促进水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优化配置和高效协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协同发展。
国家“江河战略”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强调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水利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时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水利基础设施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系统阐明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基础架构。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把握好水利网络型基础设施的定位,加快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打通“血脉”,加强联通,前瞻性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性水利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战略预置,打造国家水网的“纲”“目”“结”,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智慧敏捷、安全可控的综合性网络格局。
国家“江河战略”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战略,强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的是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保护传承弘扬江河文化,促进物质富足、精神富裕、生态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大力推进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根治江河之患的使命责任,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价值取向。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以造福人民为根本宗旨,通过全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优美的社会环境,让流域人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践水-岸-流域“三位一体”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新模式,持续提升河湖功能,打造生态友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国家“江河战略”是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以江河为纽带的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综合体,是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作用、三元耦合的巨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绿色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底色,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质量要求。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水作为基础支撑和控制性要素的引导约束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复苏河湖生态功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快建设以江河为依托的绿色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要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江河战略”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保障国家水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战略自觉,强调“国家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已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揭示了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支撑保障。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要牢固树立水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从国家安全的全局高度统筹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统筹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要深刻认识我国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管理,打好水旱灾害防御“组合拳”,持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国家“江河战略”是复兴文化文明的战略,强调延续历史文脉、赓续中华文明
古今中外,江河在文明的形成、演进中发挥关键作用。从文明起源讲,华夏文明亦是一种江河文明,江河文明的呈现在于由江河而兴政权、兴经济、兴城市、兴精神,进而形成具有江河文化特质的江河文明。中国的大江大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江河文明在中华民族、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保护传承和弘扬江河文化、赓续治水文明的方向、路径和着力点,揭示了实施国家“江河战略”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将水文化建设纳入江河治理范畴,旨在寻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繁衍不息的兴起之地,复兴文化文明带,夯实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要以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为主线,探索推动中华水文化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复兴以江河为载体的文化文明,弘扬具有江河特质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
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思路建议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水利人肩负着为江河代言、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守护水安全的历史使命。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水利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承担重大责任。要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为主要路径,以七大流域为基本单元,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国家“江河战略”实施体系
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通盘考虑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积极推动中央出台国家“江河战略”有关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将国家“江河战略”要求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将国家“江河战略”部署安排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贯通起来,构建全面完整、上下联动的国家“江河战略”实施体系。
统筹协调配合,加快形成国家“江河战略”实施合力
加快建立健全以流域统筹为核心的部门联动、区域协同体制机制。在中央层面,发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管作用,聚焦国家“江河战略”实施,建立健全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发挥各有关部门职能优势,加快形成推进合力。在流域和地方层面,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流域内省级政府联席会议、跨部门联合监督执法等协调协作机制,实施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湖长制制度体系,增强制度效力。
鼓励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江河流域保护治理样板区
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抢抓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窗口期”,完善国家水网的“纲”“目”“结”,试点建设流域和区域水网先导示范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突出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统筹推进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打造江河保护治理的流域样板。根据各江河流域区位特点、功能定位,对接支撑有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特色,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各项工作。
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进涉水重大法律法规制修订
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夯实国家“江河战略”实施的法治基础。加快推进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涉水重大法规的制修订,将国家“江河战略”明确的重大制度、实践要求,以及河湖长制等重大制度创新成果纳入其中。大力推动大江大河流域立法,择机开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修订工作,积极推动重要水体、流域立法,加快构建全覆盖、上下贯通、深度融合的国家“江河战略”法治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持续深化对国家“江河战略”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
组织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深化对国家“江河战略”提出背景、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实现路径、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逻辑关联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科学揭示水利在国家“江河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水利保障国家“江河战略”的支撑点、突破口和具体路径、政策举措建议。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解读国家“江河战略”,宣介推广长江、黄河、大运河等典型案例,推动全社会各领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