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气的景观之“全面文人化的宋朝私家园林”
岁月打更人
2023年12月30日 14:57:34
只看楼主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继续来聊古代私家园林的发展史,这期我们来讲讲 宋朝的文人园林 。 文徵明版《独乐园记》(局部) 在隋唐文人园林已经成为了民间造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文人地位的提高, 文人园林开始全面统治造园宋朝园林 ,甚至连宋徽宗的艮岳也深受影响。 看上图,唐代大明宫还保持着前殿后园的形态,并且园林主题还是仙苑式,而艮岳布局更为接近私家园林,以叠石理水,植物花木取胜。可见文人园林影响之深。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继续来聊古代私家园林的发展史,这期我们来讲讲 宋朝的文人园林

文徵明版《独乐园记》(局部)


在隋唐文人园林已经成为了民间造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文人地位的提高, 文人园林开始全面统治造园宋朝园林 ,甚至连宋徽宗的艮岳也深受影响。



看上图,唐代大明宫还保持着前殿后园的形态,并且园林主题还是仙苑式,而艮岳布局更为接近私家园林,以叠石理水,植物花木取胜。可见文人园林影响之深。


可以说 文人园林起源于东汉、萌芽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到了宋朝正式成为了造园的主流



周维权把宋朝划分为园林的成熟期,其实也很好理解,园林自从商朝开始延续到宋朝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任何事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也应该成熟了吧~(狗头)


但我们还是能够从宋朝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出一些原因。


经济上,城市手工业发达,唐朝严格的坊里制度被打破,我们能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繁华的商业街,这一方面表达了 宋朝民间文化经济的繁荣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破家亡后, 社会上弥漫的奢靡享乐的病态思想



清明上河图中坊里已经没有明显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繁华的商业街道


政治上,宋朝提倡 重文轻武 ,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五代十国重武轻文的教训,通过重用文人来削弱地方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的可能性。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科举制得到传承和完善,社会中文人的数量大大增加,社会中出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氛围。



宋朝以文官治国


再这样的政治经济氛围下,宋朝的文化开始蓬勃地发展,请注意宋朝的文化发展特别的全面,不仅在文人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书画,更是在理学、史学、科技、宗教等领域全面开花。


(传)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 》局部,展现了文人在宋朝各种娱乐活动


所以这时的私家园林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其实很难列举清楚,在这里我只列举我认为几个影响最大的方面。


影响一: 文人画的兴起


绘画原本作为一种职业,而此时的绘画的笔杆从职业画家到了文人手中,这让绘画彻底摆脱了狭隘的功利性, 获得了美学上的自觉和创作上的自由


马远《月下赏梅图》


你看这幅马远的团扇,树枝和山体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概括。


很多 文人通过绘画来指导造园 。所以宋代的园林和绘画一样讲究“以形写神”注重作品的“风、骨、神、气”。



比如说这张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在潇洒飘逸的山间亭台楼阁,竹林栈道一应俱全。


影响二:禅宗的兴盛


佛教在宋代完整了彻底的汉化,主张修习禅定,察觉自我的起心动念,提倡“蝉我合一”,也就是让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通过内心的观照,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也渗透到了造园实践中,使得 宋朝的私家园林达到情、景、哲理交融 ,从而形成完整的意境。


浙江绍兴宋代沈园


我们现在一直说的“小中见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来自于佛教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但它却能容纳佛教世界中巨大的须弥山。任何事物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所以在小小的园林中也能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可能。



影响三:中隐思想被普遍接受


中隐思想在中晚唐时期被白居易提出,到了宋朝这种思想成为了一种文人社会的普世价值,“ 仕隐合一 ”可以暂时平衡士人这种拧巴的处境。


士大夫乐于“隐于园”,进可以身居庙堂修齐治平,退也可以回归园林返璞归真。所以这时的中隐已经没有多少反抗现实的精神了,而是一种审美的追求。


总之 宋朝的文化从开放包容转向内在的精致细腻 ,从审美上说向内或者向外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此时大家更喜欢观照自己的内心。



“壶中天地”和“须弥芥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而园林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载体。这时的私家园林规模也不再一味地追求奢靡和广大,因为“以小见大”才是更流行的精神追求。


游戏《江南百景图》中的私家园林


在小的空间中感悟宇宙的广大,园林就需要缩龙成寸,所以写意也就成为了园林的主流。所谓“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


苏州残粒园,园林只有140平方米


总结起来,宋代私家园林有四大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简远 :指的是园林塑造的景象简约但却意境深远。

疏朗 :是指园林中景物数量不求多,园林的整体性墙,景色开朗。

雅致 :是指园林大多托物明志,表现不同于流俗的高雅情趣

天然 :是指园林不仅和外部的自然环境契合,园内也主要以植物为主。




周维权总结的这四点十分精辟,前朝那种追求奢靡华丽的风格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些在普通人看来简朴甚至有些简陋的园林,表达的是文人的审美。园中的叠石花木、草堂花圃无一都蕴含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就 从这时起,欣赏园林有了门槛,赏园从一项单纯的游览变为了文人"以意求意"的活动了



我来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的经济文化中心,也代表了南北方不同的园林风格。中原的园林我们可以看这本书—— 《洛阳名园记》



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父亲写得一篇记录他亲历的洛阳19处园林的文章,其中就有《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园林“独乐园”。


独乐园


独乐园规模不大,而且非常朴实无华,面积不大,约20亩,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南北布置。平面大概是这个样子:



明代仇英曾经画过一幅《独乐园》,长卷从右向左也可看做是游人的游览顺序,非常适合让我们理解独乐园。



庭园格调简素,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设置七处景致,且分别与一位古人先贤有关。景致与对应的古人先贤分别是:


第一景,弄水轩 ——杜牧之,在此寓意不同流合污。这里是司马光的“会客厅”。概念来源于古代文人的“曲水流觞”。




第二景,读书堂 ——董仲舒,在此寓意潜心学习。司马光在这里潜心写作完成了史学巨制《资治通鉴》




第三景,钓鱼庵 ——严子陵,在此寓意不慕富贵。以竹作亭,抒发了隐士淡泊名利的情怀。




第四景,种竹斋 ——王子猷,在此寓意洁身自好。王子猷是一位爱竹的魏晋名士。据说有一次他借住在别人家,马不停蹄地在周围种上竹子,曰“不可一日无竹”。司马光敬仰这位名士,以竹赞颂高洁的品质。




第五景,采药圃 ——韩伯休,在此寓意淡泊名利。韩伯休是东汉名士,常采草药卖于街市,因三十年不讲价而成名。




第六景,浇花亭 ——白乐天,在此寓意隐居自由。希望可以像白居易一样闲适潇洒,乐于园林生活。




第七景,见山台 ——陶渊明,在此寓意倾心田园。描绘陶渊明似的隐逸生活。再此可望远处的山景。




整个园林没有华丽的亭台楼阁,就连建筑都极其简朴,由此可见宋朝文人园林 重视的是通过文化隐喻引起游人的联想,从而达到意境的深化


我们再来看看江南的文人园林,宋室南渡,偏安江左,江南遂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有一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园林位于平江(苏州)城南,这就是沧浪亭。

沧浪亭



沧浪亭是北宋苏舜钦因为党政斗争而辞官隐退在苏州建造的园林,这块地原本就是吴越国节度使孙成佑的别墅废址,苏舜钦被园林的苍古之情所打动,遂保留了山池地貌,在北边的小山上构筑一亭,名为沧浪亭,也就是说 沧浪亭的立意就是在城内表现自然景观中的苍古之意


图片来自river2014大河


据说 原本的沧浪亭布局非常简单,“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大致意思是: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园林建成不到一年,苏舜钦就去世了,之后这里屡次易主,扩充、增建,在清朝时建设成为了公共园林,至今仍为苏州名园。


无论是独乐园还是沧浪亭,都符合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宋代私家园林特征。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宋朝的私家园林游憩园占据了大多数,也就是 宅与园分开设置 ,园林单纯地作为游赏玩乐的场所,这样一来园林就成为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士大夫们在此雅集,所以园林开始设置一些大型的堂榭或者户外空地,有的甚至能容纳上百人。



游园赏园彻底变成了文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活动,真应了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那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在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园林虽有低潮,但都大致承袭了宋朝文人园林的风格。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 园林兴盛都在于当时文化经济的繁荣,园林虽然可以表达自我,更可以看做是时代王朝兴衰的风向标。


接下来的元朝蒙古进军中原和江南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私家园林的发展。从现有资料看,有关元代私园的记载很少,与宋时的盛况相比,园林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状态。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2月14日 08:09:16
3楼

好资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