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快,工业废弃物和城镇垃圾、污泥以及危险废弃物产生量逐步增多,对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日益明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含城镇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以及危险废弃物等,下同),既可替代部分原料、燃料,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又可通过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和居民健康损害,同时还可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水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固废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美化城镇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快,工业废弃物和城镇垃圾、污泥以及危险废弃物产生量逐步增多,对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日益明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含城镇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以及危险废弃物等,下同),既可替代部分原料、燃料,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又可通过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和居民健康损害,同时还可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水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固废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美化城镇人居环境。
甘肃省水泥窑协同处置现状
目前,甘肃省海螺水泥(平凉、临夏)、永固水泥、嘉峪关祁连山、兰州红狮等已建成5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产线,年处理固体废物50余万吨。
平凉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是西北首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镇生活垃圾项目,主要依托平凉海螺水泥生产线,利用垃圾气化处理技术将垃圾气化成可燃气体,通入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的分解炉进行彻底燃烧。协同处置系统总投资1.2亿元,日处理城镇生活垃圾300吨,2014年10月投产运行,年可处置城镇生活垃圾10万吨。2021年7月,平凉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海螺集团环保板块分公司)再次升级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投资7616万元,建成后年处置固体废物13万吨,其中危险废物6万吨(可处置危险废物17大类、252小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7万吨。
临夏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镇生活垃圾项目依托现有临夏海螺4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协同处置城镇生活垃圾技术(CKK技术),利用水泥窑与气化炉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对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灰渣及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有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日处理城镇生活垃圾300吨、年处理10万吨。
甘肃永固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永固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分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位于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铁丰村甘肃永固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厂区内,依托公司现有2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现有厂区内新建预处理车间、危废暂存间,同时配套建设备用恶臭气体处理系统。项目建设总投资7500万元,2020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7月建成,协同处置固体废物10万吨/年。
嘉峪关海中协同处置固体(危险)废物项目(安徽海中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利用嘉峪关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现有的40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固废、危废,该项目采用海螺环保先进的工艺技术,将收集的固体(危险)废物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泵送或皮带输送进入水泥窑的不同位置投料,经过窑内高温焚烧去除有害物质,焚烧残渣作为水泥原料,实现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该项目占地面积约32亩,2022年4月29日正式投产运行,建设规模为20万吨/年(其中,危险废物10万吨/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0万吨/年)。
兰州红狮工业固体废物水泥窑协同综合利用项目主要依托公司46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建固体废物预处理车间、废液间、飞灰仓等贮存、预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备用恶臭气体处理等烟气收尘及排放系统。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年处置工业固体废物13万吨,包括10万吨危险废物和3万吨一般固体废物(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污泥)。
永登祁连山在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镇生活垃圾项目,依托现有4500吨/天、2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技术”,可将固废及水洗飞灰转化为水泥生产的替代原料、燃料,有效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并有效避免固废二次填埋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项目计划投资2.85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相关前期手续。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工业固废15万吨,其中一般固废6万吨、危险废物4万吨、飞灰水洗5万吨。
水泥窑协同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推广应用不足。 截至2022年年底,甘肃省水泥熟料生产线39条,分布在省内12个市(州),建设地址均位于县城附近乡镇和工业园区。省内开展协同处置水泥企业较少,目前建成运行的仅有5条,分别位于平凉市崆峒区、临夏州和政县、兰州市永登县、嘉峪关市,这几个市(县)区附近协同处置服务范围的固废垃圾基本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其余的除有些采用焚烧(发电)处理外相当一部分固废垃圾仍采用传统的填埋处理。固废垃圾填埋处理,既增加了城镇周边土地占用,又增加了周边环境压力。
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 目前,甘肃省固废垃圾相当部分仍然采用填埋和焚烧(发电)处理,相比填埋和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具备先天优势,可彻底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无需二次处置。个别地区垃圾焚烧企业与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布局较近、市场交错,存在无序竞争,导致产能利用不充分,亟需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
三是处置条件和技术管理不足。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适应性广泛,既可处置生活垃圾,也能处置污泥(包括城镇污泥、工业污泥)、污染土、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等多类固体废物,只要求针对不同种类危废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国内个别企业现有的技术装备无法满足协同处置设施技术要求,并且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争取财税政策补贴,出现超标滥掺固废现象。
四是公众和政府认可度不高。 受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水泥工业正面临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垃圾、污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产生量逐渐增多,处置不当,将影响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水泥窑对固废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是一个很好的双赢局面。但水泥窑协同处置涉及到不同的行业管理,某些地方公众的认知度不够,政府支持力度和意愿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与经济发展相协助的政策体系。
从四方面入手
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健康发展
一是合理规划协同处置布局。 甘肃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生产线只分布在4个市(州),其他固体废物产生量集中区域还没有采用协同处置技术,大部分仍然采用填埋和焚烧(发电)处理,个别地区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发电布局相距较近,固废垃圾来源相互竞争。建议结合各地城镇居民、工业生产、社会组织产生的固废、危废垃圾特性、产生量及周边水泥企业分布生产状况,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明确省内市(州)府所在地及县城周边有条件的干法水泥生产线都要承担固废垃圾处理工作,并把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作为首选处置方案,有序开展协同处置工作,避免固废垃圾资源争抢。合理配置水泥窑协同处置装备,切实提高垃圾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能力。
二是规范协同处置市场管理。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结合甘肃省实际,统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和传统焚烧、填埋处理方式,制定优先推进、重点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的政策,规范并引导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固废,避免垃圾焚烧发电与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不良竞争、产能闲置,规避水泥落后产能借协同处置名义逃避关停,确保市场有序发展。按照省委办公厅《甘肃省青海省深化合作暨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23年)》文件精神,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甘、青两省省级边界地区垃圾固废,尤其是危废运输的协调、登记、备案等的规范化管理,同时简化手续,互联互通、互促共进、互利共享,推进两省协同处置的合作。
三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进一步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结合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在水泥窑中焚烧的特点,提高对固体废物的精确分类,加强对含氯、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预处理科研,提升自主创新应用技术,不断优化水泥窑对不同种类固废危废的处置方式。同时配备专业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管理技术人员,强化水泥熟料质量的监控检测,实现稳定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效果。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般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改造工程投资费用在8000万~10000万元,水泥企业经济压力较大,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在投资、电价、财税、信贷方面对协同处置给予倾斜。建议省级相关部门考虑对新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给予政策性投资补助200万~500万元,促进协同处置技术的推广应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国家相关财税政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原料掺入比例达到规定要求且符合国家规定的大气排放标准的,可享受增值税退税70%;企业所得税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宣传力度,并建议自第七年起继续享受所得税减半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