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条”拜访过3个小户型的家 。 改造后, 有限的空间“长”出无比丰富的功能区, 1㎡都不浪费。 它们不仅满足了刚需, 也体现不同人生阶段的真实渴望。 正如设计师们所说, 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大内心的需求, 主动追求一种更能疗愈自我的居住空间。
主动追求一种更能疗愈自我的居住空间。
▲
▲
如同回到了童年的梧桐树之家。
“这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一个家。”
▲
“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
“最初我是采访对象,跟她分享了所观察到的住宅对人的影响,聊着聊着兴致来了,她干脆托我装修北京的新房子,也许是觉得我思路清晰。”张萍回忆。
▲
如果说北京的家干练、便捷,上海的新家则是慵懒、柔软的,恰恰是黄澜的另一面。
说到这,设计师不由感慨道:“我们都是40多岁的女性,经历过婚姻、养育孩子和忙事业的阶段,精神紧绷,不太有时间发呆。现在孩子们渐渐长大,我希望她能放松下来。”
▲
房子周边
整个改造历时一年多,空间被一分为二,前一半兼具客厅和餐厨功能,既能会客、做饭,又能看书弹琴,后半部分是一位职业女性光鲜亮丽后的休憩:卧室、浴室和衣帽间。
▲
玄关温馨而热烈,深浅有异的地板以人字形拼接,设计师考虑到:“原本她住在大家庭里,有孩子或家人陪伴,希望独自来这儿度假也不孤单。”
▲
玄关
地砖沿用雅灰与素白的马赛克造型,这种拼贴手法充满岁月感。
▲
▲
搬进公寓后,黄澜感觉生活变得更有人情味,坐在窗台前或窝在沙发里 ,抬头便能望见街上摇曳生姿的梧桐树叶,绿意触手可及,不似从前那么焦虑。
这个窗台1米高且很窄,原本只能摆放些花花草草,人无法走上去,更别说放家具。
“每次去她家,我都坐在窗台上,爱看城市的人群来往、骑自行车,年轻人谈恋爱或阿姨们买菜,很有生活气息。我还特别喜欢把鞋子袜子脱了,实木地板能激发人的天然触觉系统,让人状态松弛。”??????
由于房子小,考虑到屋主经常会碰到墙壁,设计师铺上了暗灰色壁布,触碰时就像摸到衣服般,很有安全感,不似白墙那么有“刺激性”。
房子深处是主卧套房。卧室呈现出优雅素白的法式风格,而细节最丰富的要属卫生间,是深受朋友欢迎的“打卡地”。
▲
▲
每逢来这个家度假,黄澜的生活方式都变得健康,从出门离不开车到爱上了步行,时常沿着种满了梧桐树的街道漫步,在路上发现新乐趣。
▲
这儿也上演着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前房主是三姐妹,房子装完后,黄澜又邀请她们回来做客,并说道:“我这个家永远为你们开放,随时都能来玩。”
▲
张萍欣喜地看到好友状态日渐松弛:“她变得柔软,多了些力量。”
“这个房子的意义就是,当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后,我是可以放手的,我自己也能过得很好。当我不害怕孤独,我还害怕什么呢?”
王拾贰和太太陈翀都是90后。王拾贰是一名职业乐手,陈翀曾经做大型演出执行,全国各地跑,工作上24小时待机。
▲
给金毛爱犬的空间却非常有限
用王拾贰的话来说:“房子很大,我们真正需要的面积其实很小。”
▲
▲
夫妻二人决定换房。在一个建于1988年的老小区中,他们找到了这支“潜力股”:房子在一楼,带院子,室内是传统的两室一厅,60㎡不到,部分区域没有直接采光、非常狭小,整个房子几乎没有收纳功能。
▲
“没有夸张,就是一见钟情、一眼看中。”王拾贰立刻发了私信给设计师吴状。
▲
房子不需要增加面积,也没有一处是多余的。
▲
▲
经过梳理,王拾贰一家需要的功能区,至少有9个。除去院子,不到60㎡的面积内,要装下儿童房、卧室、客厅、工作区、猫和狗的空间……加上收纳,如果一一对应,解决所有成员的起居问题,可能需要100㎡。
▲
书柜等都是设计好后,师傅现场制作的。
吴状夫妇在施工过程中利用钢结构
做了很多二次加固的措施
▲
其中靠左的褐色“大家具”,置入了多功能区,
串联起厨房、家政间、mini吧台等
▲
▲
图中用麻绳缠成的猫爬架,前身是卫生间落水管,
猫可以通过水管爬到Z字型的柜体上方
▲
部分柜体没有做到顶,留出“通道”,方便猫咪活动。
▲
“对于小户型而言,过道仅仅作为交通要道是非常可惜的。”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同时赋予住宅以游览性,那么就会让家多几分情趣。
▲
▲
矮墙被设计成吧台的高度,台面很小,却满足了王拾贰日常在家小酌的需要。
第三,对于收纳的问题,吴状认为,“可能有不少人会说,空间太小了,可以有一些特殊机关实现,比如做一个翻折床。但事实上,这种设置往往比较鸡肋,而且在后期使用中也会不方便。”而对于小户型来说,在有限的面积上,做一些功能延伸,也许是更可取的办法。
▲
此外,家政区做了内嵌式收纳柜,厨房也有吊柜、地柜等等,一些靠窗区域的层板,也适当留了收纳空间。
▲
缠上麻绳后,成为了猫咪玩乐的猫爬架
▲
让吴状最欣慰的,大概是夫妻俩搬进去后,王拾贰告诉他,“如果可以,我们希望能一直住下去。”
武嘉仪在博物馆工作,先生相建康是一名历史老师。来上海的这些年,他们租过两个“老破小”。一个建于1950年代,“条头糕”户型,采光不好;另一个整体很敞亮,只是厨房小。领证之后,两人决定置办婚房。
▲
他们发现了一间位于坡屋顶建筑顶层的公寓,58㎡,阁楼划分出5个独立房间,底层带露台,下午两、三点的阳光刚好能洒在阳台与客厅。夫妻俩找来了设计师陈茜茜和傅翀,决定改造这间“老破小”。
▲
夫妻俩的需求很明确:
书与猫优先。三只猫可以在家自由穿行,希望将楼下的主卧改成书房,有尽可能多的放书空间,书房同时作为客卧,方便朋友留宿;
改造楼梯,并将整个阁楼打通成集洗手间、卧室、衣帽间、小起居室于一体的“套房”;
每个区域都能“嵌套”一个小收纳区。
▲
▲
▲
▲
▲
第二,在阁楼做局部挑空。
▲
▲
小起居厅的另一侧,是一排书柜。书柜旁做了挑空,使得书房贯穿了底层与阁楼。
▲
第三,最大化收纳空间。楼梯下藏着一个储物间,阁楼衣帽间和洗手间内的坡面空间,也做成了储物区,足够夫妻俩存储大件物品和不常用物品。
搬进新家的这半年里,来做客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家中长辈也感慨:“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夫妻俩的生活,慢慢安定于这58㎡的家:工作的时候,可以不受打扰地在书房待很久;做饭不再畏手畏脚了,也不再担心,买来的东西放不下,以至于出游在外,夫妻俩也常常惦记:“还是家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