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度生物处理污水氨氮超标问题
甘度环境
2023年09月20日 15:39:03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镇污水的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近年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污染物数量以及种类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污水处理的稳定达标,就必须要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优化,促进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镇污水的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近年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污染物数量以及种类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污水处理的稳定达标,就必须要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优化,促进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

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

一、氨氮超标原因

1.有机物浓度高。运行管理不到位,预处理效果差,SS较多,使得废水处理的生化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已经超出了生化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低下。COD高时会抑制硝化菌的活性而有利于发挥异氧菌的活性,使得有机氮发生水解而转化成氨氮,从而造成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更高。  

2.内回流异常。因电气故障、机械故障或人为原因导致内回流异常。内回流导致的氨氮超标也可以归到有机物冲击中,因为没有硝化液的回流,导致好氧池中只有少量外回流携带的硝态氮,总体成厌氧环境,碳源只会水解酸化而不会完全代谢成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大量有机物进入曝气池,导致了氨氮的升高。  

3.PH过低。一般微生物要在pH=6-9范围内比较合适。

4.DO过低。曝气器老化和间歇曝气容易导致曝气器堵塞,池内曝气充氧和搅拌受阻,而硝化反应是有氧代谢,需要保证曝气池溶氧适宜的环境(缺氧池DO=0.2~0.5mg/L,好氧池DO≥2mg/L)下才能正常进行,而DO过低则会导致硝化受阻,氨氮超标。

5.泥龄过低。排泥过多和污泥回流过少都会导致污泥的泥龄降低,因为细菌都有世代期,SRT低于世代期,会导致该细菌无法在系统中聚集,形成不了优势菌种,所以对应的代谢物无法去除。一般泥龄是细菌世代期的3-4倍。多系列中,污泥回流不均衡,各系列污泥回流相差过大,导致污泥回流少的系列氨氮升高。

6.水质波动冲击。水质水量波动大,调节池处理不到位,导致来水氨氮突然升高,脱氮系统崩溃,出水氨氮超标。

7.温度过低。冬季进水温度很低,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往往低于细菌代谢需要的温度,使得细菌休眠,硝化系统异常。  

8.工艺选择问题。脱氮选用的工艺是单纯的曝气池、接触氧化、SBR等等这些工艺,其实,在保证HRT(水力停留时间)和SRT(泥龄)足够长的情况下,这些工艺是可以脱氨氮的,但不经济。

二、甘度氨氮(部分)项目现场

image.png 

-技术勘查某纸业印刷厂污水氨氮超标现场

image.png 

-东莞某生活污水处理厂解决氨氮超标问题

image.png 

-医院医疗废水投菌处理氨氮问题

三、氮生化去除过程

氮生化去除过程主要包含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其中反硝化过程包含全程反硝化和短程反硝化,硝化细菌世代周期5-8天,反硝化细菌世代周期15天左右。

image.png 

全程脱氮和短程脱氮生化原理图

1.硝化过程。硝化反应过程原理为:在有氧条件下,氨氮被硝化细菌所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参与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硝酸菌参与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

2.反硝化过程。反硝化反应过程原理为: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污水中溢出,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

针对企业污水氨氮处理问题,甘度生产的硝化菌种,投加操作简单方便,挂膜快,效果好。氨氮超标不仅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含氮污染物的任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去除过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3年09月21日 07:43:04
2楼

案例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