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于近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通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厦门市可回收物综合选出率达到74%,每年将15万吨“垃圾”变为资源,经济价值超过1.35亿元,并降低垃圾终端设施投资成本40%左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5万吨。
《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于近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通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厦门市可回收物综合选出率达到74%,每年将15万吨“垃圾”变为资源,经济价值超过1.35亿元,并降低垃圾终端设施投资成本40%左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5万吨。
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为“政府+企业+居民”通力合作模式,同时构建了覆盖前、中、后端的一体化运行体系。
首先,厦门市构建了“环环相扣”的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全面覆盖了链条的前、中、后端,并实现了上下游有效衔接与垃圾收运与再生利用的有效协同;
其次,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过程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在分类环节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约束居民行为,运用社会广泛宣传引导居民分类意识的提高,在收运环节为垃圾收运提供车辆支持与资金补贴,在分选利用环节给予分选中心用地支持和运营补贴;
最后,厦门形成了各相关主体协同治理的发展格局,形成“政府总体部署、政策支持——企业专业化运作——居民积极参与”的顺畅运行体系。
(图片来源:《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下同)
为充分调动各环节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厦门市在低值可回收物的分类、收运、分选、再生处置等各环节均建设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源头监督机制、用地及补贴政策等。
在分类环节,厦门市将低值可回收物源头分类投放纳入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进行系统推进。建立了常态化监督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前者是利用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对居民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力约束,后者是通过组织居民参观分选中心、对居民开展宣传教育,来引导居民分类意识的提高。
在收运环节,厦门市指定环卫企业作为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单位,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与低值可回收物收运系统的有机衔接。
厦门市针对低值可回收物收运给予相应补贴,在其他垃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低值可回收物的增加意味着其他垃圾运输量的减少,因此原则上可以将原有生活垃圾收运补贴给到低值可回收物收运补贴,不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但考虑到相较于其他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具有体积大、重量轻的特点,运输费用相对较高,企业缺乏回收运输动力,厦门市在实际操作中各区按距离等综合因素给予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在180-270元/吨不等,略高于生活垃圾收运补贴标准。
在分选利用环节,厦门市政府出台用地支持政策,将分选中心纳入城市环卫设施用地规划,同时给予不高于焚烧处理费的处置补贴以支持项目运营。
厦门市按照每吨低值可回收物的处理成本不高于垃圾焚烧处置成本的原则对低值可回收物分选加工环节给予补贴。目前,按照厦门市125元/吨的补贴标准,低值可回收物分选加工环节的补贴与生活垃圾焚烧补贴持平。具体操作流程是由市环卫中心固废管理科对分拣中心进行集中监管,开展分选作业量核算,并向市财政局出具报告,作为核算处置费补贴金额的依据,由市财政局统一支付给分拣中心运营企业。
厦门通过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对可回收物进行集中分选和资源化利用,打通了源头分类与末端利用的“堵点”,畅通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利用的一体化运行体系。
目前,厦门市海沧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已投入运营,日分选处理能力达到50吨。由于居民在前端垃圾分类投放时,仍存在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混投或误投放到蓝桶的现象,运输至分选中心的并不是100%可回收物。根据运行数据测算,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综合选出率由2020年的72.72%提高到2022年的74.31%,居民投放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运行效率在不断提高。
根据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统计数据:从品种来看,低值可回收物中分选出最多的是塑料类,占62%;其次是纸类,占10%;还有少量金属类、织物、玻璃和误投的厨余及其他垃圾等。从试运行结果看,2020-2022年分选项目累计回收低值可回收物总量为3176吨,其中可回收物量为2339吨,按照平均900元/吨的价格计算,总经济价值达到210万元。
目前,厦门市每天产生约1000吨低值可回收物,每年约36.5万吨,拟扩建的集中分选中心的低值可回收物年处理量为20万吨,项目达产后年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将达到15万吨。在资源化利用基地,这些分类分选出的可回收物最终会生产成再生塑料、再生纸浆等资源化产品,经济价值超过1.35亿元。
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吨投资成本约25-35万元/吨。在公众投放准确率达到80%或以上且达到日处理100吨时,回收利用企业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可通过低值可回收物的高值化利用产生一定经济利润,并且可以不需要政府给予额外的补贴。即使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仅比较投资成本,对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相较于生活垃圾焚烧,其投资成本就可降低40%左右。
将低值可回收物加工利用成再生材料,可代替原生资源;同时,相较于利用原生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塑料为例,1吨混合废塑料(碳含量约85%,杂质约12%)直接焚烧的碳排放约2.74吨,而生产1吨塑料会带来约2.3吨的碳排放;如果废塑料得以回收利用,总体将减少约2.9吨的碳排放,按照15万吨/年的回收利用量计算,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仅废塑料部分每年就可以减少约4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节选自《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