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边城”看花垣“锰转型”
iytvsqna
iytvsqna Lv.2
2023年08月25日 10:03:50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作为“锰三角”之一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花垣县,近年来在“锰三角”污染整治中积极推动矿业整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如今成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作为“锰三角”之一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花垣县,近年来在“锰三角”污染整治中积极推动矿业整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如今成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合” :6家到1家,重组整合涉锰企业          

         

湖南省花垣县、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是我国锰矿储藏量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曾被称为“锰三角”,锰产业曾经是这片区域重要的经济支柱。


但是,在“国有民采,有水快流”的大政策背景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当地因无序开采矿山和粗放型生产加工方式,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从2005年起,“锰三角”地区污染治理就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


近年来,面对开发和保护,“锰三角”地区一直在寻找着矿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的要求与标准下,用什么样的思维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是花垣县面临的重要抉择。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探寻矿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的道路上,花垣县选择“合而为一”,重组整合涉锰企业,以期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花垣县副县长龙光平介绍:“去年底,花垣县将全县锰冶炼企业从6家减少至1家,组建了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矿业),年产能控制在15万吨/年金属量以内。全县锰矿山企业也整合为1家。


目前,由东方矿业牵头推动的集采、冶、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矿业企业集团正在形成。”


         
“转”: 对锰渣场风险管控,推动矿业转型          

         

根据规划,花垣县将在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重点整合整治任务;2025年年底前,有效解决花垣县“锰三角”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标本兼治和矿业绿色转型目标。


可以看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矿业绿色转型,是此次花垣县锰污染整治的两大重要内容。


2021年,生态环境部成立锰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组(以下简称帮扶组),帮扶组由中国环科院牵头,开展“锰三角”地区锰污染治理技术帮扶工作。


由于过去一些锰渣场选址不当,加上特殊地貌,虽然采取了灌浆和封场等措施,但仍难以有效防渗,锰渣场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针对花垣县的20个锰渣场正在开展环境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每个渣场对周边水环境和土壤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并系统模拟分析20个锰渣场对花垣河流的总体环境污染和影响。在满足国家和地方河流断面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每个渣场的控制目标,并形成每个渣场的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同时,指导设计和工 程施工单位实施锰渣场风险管控方案,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达到国家要求,并帮助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研究员潘涔轩介绍。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未来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也需要从源头控制。据了解,东方矿业是花垣县仅保留的一家电解锰企业,帮扶组将指导东方矿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水平提升。


潘涔轩告诉记者:“我们将对标电解锰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开展全过程清洁生产诊断,识别清洁生产潜力,提出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改造方案,指导东方矿业实施改造方案,帮助其在两年内达到国内先进的清洁生产Ⅱ级水平,从源头上控制电解锰加工污染,且根本上消除锰渣环境污染。”


         
“变”: 花垣变花园,“边城”实现效益最大化          

         

走在清水江畔,清澈的水流展示了近年来花垣县环境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2005年这里还是‘酱油河’,水很黑。但是现在你看,清的咧!”住在清水江畔的居民向记者自豪地说道,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现在的清水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鱼的种类也基本恢复,跟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光平介绍。


目前,花垣县20座历史锰渣库除了保留3座以外,其余17座已经全部完成闭库治理。


2022年,花垣县全县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空气质量和改善幅度综合排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涉锰企业外排水的重金属、氨氮浓度分别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绿水青山可以创造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近几年,花垣县在已关闭的尾矿库及矿坪种植蚕桑8000余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著名景点“边城”便是花垣县历史文化发掘的成功尝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2022年,花垣县共接待游客421.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5亿元。


全县共有A级以上景区(点)3个,十八洞景区田园综合体、溶洞等项目抓紧实施,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质工程加速推进;边城茶峒景区成功实现开园,刘邓大军指挥所、沈从文旅居地等旅游业态建成开放,成功举办花垣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苗河大峡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建成开放,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回看花垣,任何时候,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金山银山才会越做越大。


来源: 中国环境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3年08月26日 07:00:01
2楼

思路很好,对于其他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