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梧州市某环保科技公司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二氧化硫案 2.广西某材料公司未保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案 3.来宾市某橡塑制品公司通过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案
1.梧州市某环保科技公司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二氧化硫案
2.广西某材料公司未保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案
3.来宾市某橡塑制品公司通过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案
4.梧州某造纸公司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大气污染物案
6.文山某生物科技公司未按排污许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案
8.澄江某工贸公司违反排污许可规定排放污水案
9.绥江县某贸易公司违反排污许可管理违法案
1.梧州市某环保科技公司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二氧化硫案
2022年7月24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投诉电话反映“梧州市某环保科技公司周边以及国道321上均弥漫着刺鼻的雾霾,要求立即处理”。
执法人员立即赴该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当日废气二氧化硫自动监测数据瞬时值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达3500mg/m3)。
执法人员调阅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历史监测数据发现,该公司一旦启动制酸生产线,废气二氧化硫浓度即严重超标,持续时长3—8小时不等;调取该公司中控室数据发现,超标时催化剂温度仅245℃,未达到正常运行的400℃。执法人员要求该公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7月26日,执法人员再次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制酸车间正在生产,且未采取任何有效整改措施,废气二氧化硫浓度再次严重超标,小时值浓度最高达2724.93mg/m3。
据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显示,7月24日、26日,该公司共有10个二氧化硫小时浓度均值超过其排污许可证明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中规定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400mg/m3,其排放的浓度最大值高达3504.16mg/m3,超限值776%。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工业——铅锌冶炼》(HJ?863.1—2017)规定,铅锌冶炼排污单位各废气排放口污染物或无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标是指“任一小时浓度均值均满足许可排放浓度要求”。
执法人员对该公司制酸系统自动监测设备通入标气,设备显示数据与标气样品包装瓶标签上标注气体浓度基本一致,证明该公司制酸系统自动监测设备的自动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执法人员同时对该公司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人员进行询问,并调阅相关台账记录,证实该公司能按规定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运维、校准工作,且无自动监测设备故障报告,证明该公司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显示该公司7月24日15时起数据超标
该公司中控室数据显示超标时催化剂温度未达到规范要求
该公司上述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行为 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 “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规定。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4条第1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一)超过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排放污染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的相关规定,2022年8月18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于11月24日对其 处以罚款24.6万元。
(一)使用自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是环境行政执法的难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桂环规范〔2022〕3号)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从自动监测设备现场端或自动监控业务平台获取的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本案大胆运用了该条规定,为今后办理该类型案件提供参考。
(二)该公司上述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的规定,该案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彰显生态环境部门严惩超标排污的决心,通过最严格监管、最严谨的标准倒逼排污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
2.广西某材料公司未保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案
2022年4月13日,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广西某材料有限公司自动监测数据连续出现烟气氮氧化物浓度超标现象,贺州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步开展执法监测。
调查发现,该公司烟气尿素喷淋脱硝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由于炉膛维修后烟道管路不合理造成烟气中氧含量过高进而导致氮氧化物自动监测数据折算浓度值过高,但其未按规定及时在监控平台进行标记说明;执法监测结果表明,烟气氮氧化物浓度未超标。
执法人员进一步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设置、运行维护频次和台账记录情况等逐一进行检查。
经查,2022年1—4月,该公司在SO2、NOx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未开启自动校准功能的情况下,只对自动监测设备开展了3次校准,不符合《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17)(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关于定期校准的规定。
2021年10月—2022年4月,该公司在SO2、NOx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未开启自动校准功能的情况下,仅于2021年11月1日开展了1次自动监测设备校验,2022年未开展校验,不符合《技术规范》关于定期校验的规定。
此外,该公司2021年11月1日的自动监测设备校验只获取了1组数据对进行校验,不符合《技术规范》关于校验数据对数量的要求。该公司属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
该公司上述未依法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行为 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20条第1款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的规定。
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6条第4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四)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的相关规定,2022年5月23日,贺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于7月13日对其 处以罚款8.75万元。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传统的仅靠“现场监管”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生态环境执法的需求,“非现场监管”已经成为执法监管的重头戏。该案执法人员利用各种平台,抽丝剥茧,发现企业违法线索,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迅速锁定企业违法问题,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3.来宾市某橡塑制品公司通过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案
根据群众举报,2022年6月7日,来宾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来宾市某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时,该公司正常生产,但喷淋+UV光解+活性炭吸附设备、引风机以及处理环保型橡胶再生罐有机废气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均未运行,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两套烟气自动监测设备均未开启(其中1#自动监测设备最近采样日期为3月21日,2、4、5月无历史数据;2#自动监测设备最近采样日期为4月22日,2、5月无历史数据)。
检查还发现,该公司自2020年5月22日申领排污许可证以来,仅开展了两次自行监测,最近一次监测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且未按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每季度一次的臭气浓度、硫化氢、甲苯、二甲苯和每月一次的非甲烷总烃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工作。
处理环保型橡胶再生罐有机废气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未开启
该公司通过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的行为,分别 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 “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和第19条第1款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的规定。
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4条第2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36条第5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五)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的相关规定,2022年6月28日,来宾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于10月11日对其通过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38.9375万元, 对其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监测频次开展自行监测的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7.8965万元,两项共计处罚款46.834万元。 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7条第1项、第4项“《环境保护法》第63条第3项规定的 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情形:(一)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过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的;(四)在生产经营或者作业过程中,停止运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的规定,来宾市生态环境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实施行政拘留。
该公司两套烟气自动监测设施均未开启的行为涉嫌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4条第1款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20条第1款的规定,执法人员调查后发现,该公司非重点排污单位或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故不属于以上条款规定的违法主体,执法人员严格公正执法,依法排除后,对该公司的前述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4.梧州某造纸公司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大气污染物案
2022年6月,梧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梧州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专项整治集体约谈会,明确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梧州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时限和要求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运行维护。
10月26日,梧州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梧州某造纸公司进行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整治专项核查,发现采样平台的烟尘仪镜面上残留有大量油污且管道内堆积有固态凝结物及油污。
执法人员将烟气采样管路拆开,让自动监测设备采集空气,此时设备数控
面板显示氧含量为15.71%(空气中氧含量应为21%左右)。
执法人员立即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该公司锅炉废气进行采样监测、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
《检测报告》显示,该公司锅炉废气排放口颗粒物、氮氧化物、氧含量、流速、湿度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不合格;
此外,该公司锅炉废气排放口颗粒物折算浓度>134mg/m3(标准为50mg/m3),氮氧化物折算浓度927mg/m3(标准为300mg/m3),超过了该公司排污许可证明确的大气污染物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燃煤锅炉标准限值。
经查,该公司被列入2022年梧州市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烟尘仪镜面上残留有大量油污且管道内堆积有固态凝结物及油污
该公司上述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和超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分别 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20条第1款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和第17条第2款 “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规定,
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6条第4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四)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和第34条第1项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一)超过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排放污染物”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的相关规定,2022年11月18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于2023年3月14日对其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2万元,对其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23.4891万元,两项共计罚款25.4891万元。
本案查处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企业存在未按照技术规范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的情况,立即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废气进行采样监测以及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借助第三方力量核查自动监测设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查实排污单位的违法行为。
2023年2月22日,昆明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中发现:云南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氮氧化物核定的排污总量为191.1吨/年,但该公司2022年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327.956吨,经进一步调查核实,该公司氮氧化物超过2022年年度总量排放违法行为属实,超过了排污许可核定总量的71.6%,其行为违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构成生态环境违法。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4条第(1)项、
《云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规定(试行)》有关规定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46.27万元。
在污染物排放治理实践中,单靠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无法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必须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将超总量纳入法律禁止的违法种类,必将有助于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本案中,排污单位超过排污许可核定总量排放氮氧化物受到行政处罚,案例具有警示性。
6.文山某生物科技公司未按排污许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案
2022年7月,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文山合一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色素万寿菊颗粒建设项目》开展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水污染物;生产煤灰、建筑垃圾、生产用煤露天堆放,未采取围挡及覆盖措施;未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的行为。
经对该公司的2000?废水收集池废水、后山废水收集池外排水进行采样监测,外排废水氨氮浓度值308mg/L,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排放浓度限值15mg/L的19.5倍,COD浓度值24696mg/L超过限值100mg/L的246.96倍。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第42条,《水污染防治法》第39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4条第1款、第72条,《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19条的规定, 构成生态环境违法。
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83条第(3)项、《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4条第(2)项、《环境保护法》第63条第(3)项、《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00条第(2)项和第117条第(1)项、《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6条第(5)项之规定, 生态环境部门决定对该公司“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处以
吊销排污许可证,责令停业、关闭,罚款13.2万元 的行政处罚,并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移送公安机关处十日行政拘留。
该案件是文山州生态环境部门办理的首例责令停业关闭企业案,案件涉及报请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吊销排污许可证、移送公安拘留、处以罚款处罚,案情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文山州生态环境部门在案件办理中,综合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以案练兵,不断提升执法人员在平时检查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兵效果明显,具有示范性。
本案中,案件当事人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主观恶性深、危害后果严重,被吊销排污许可证,被责令停业、关闭,得不偿失。该案例向公众诠释了“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案件具有警示性。
2022年11月,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姚安分局行政执法人员对某花卉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发现该公司虽开展了花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但自2020年至2022年陆续投资建设2台1吨/小时生物质锅炉、1台3吨/小时天然气锅炉(因天然气未接通未启用)及1台3吨/小时生物质锅炉并配套除尘设施后投入使用,新建锅炉项目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未进行排污登记管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25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19条、《水污染防治法》第37条第1款第(4)项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24条第3款的规定, 构成生态环境违法。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第1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3条第1款、《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第1款第(4)项和第5款的规定, 生态环境部门决定对该公司“未批先建”“未验先投”,以及向农灌沟渠排放种植肥水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68.62万元 (其中对公司处罚款57.72万元,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处罚款10.9万元);依据《云南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试行)》第一项规定,决定对该公司未进行排污登记管理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宽严相济”是全面贯彻落实“包容审慎”执法理念的核心内容。本案中,生态环境部门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未批先建”“未验先投”以及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严肃予以查处的同时,通过审慎分析、判断,认定企业未进行排污登记管理的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决定不予处罚。案件的处理处罚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包容审慎的执法理念。案例具有示范性。
2023年2月25日,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澄江某工贸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企业持有的排污许可证内规定其产生的污水不外排,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职工2022年6月入住厂区西南侧生活区后,生活污水流入生活区东侧复合板仓库与生活区之间的雨水沟排入外环境。该公司的行为
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18条第2款 的规定,构成生态环境违法。
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6条第(1)项、《云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规定(试行)》第7条第(1)项、第(4)项的规定,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决定对该公司处
罚款4万元, 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排污许可证是企业排污的权利清单,同时也是企业排污的责任清单。企业在持证排污的同时,应当按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查,避免违法排污行为发生。本案中,企业违反排污许可违法排放生活污水受到行政处罚,教训深刻。案件具有警示性。
严格执法与服务企业并重,是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社会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案中,生态环境部门针对企业绿化面积少、中水回用量有限的问题,帮助企业对接住建部门,在中水回用较少的时候将厂区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及时消除环境隐患,服务企业、柔性执法效果明显。案件具有示范性。
2022年10月11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市级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对绥江县某贸易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排污许可证要求对总排放口废水的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动植物油、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每半年开展1次自行监测,但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开展生产废水自行监测工作,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19条第1款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之规定,构成生态环境违法。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36条第(5)项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之规定,依据《云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规定(试行)》,生态环境部门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处以罚款7.9万元。
持证排污、依法排污、达标排污是排污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认真编制自行监测方案,并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按时开展污染物排放监测工作是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本案中,排污企业未编制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监测受到行政处罚,教训深刻。案例具有警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