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设计与施工最被忽视的矛盾,应该是楼板负筋配筋未考虑施工荷载。虽然施工单位采取楼面铺设马道,设负筋支撑架,采用成品长马凳等措施,但负筋保护层实体检测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很难做到上下兼顾(上要注意料斗等布料设备,下要避免踩踏钢筋)。钢筋被混凝土覆盖后,依然要进行抹面收光等工作,踩踏钢筋不可避免。
长期以来,设计与施工最被忽视的矛盾,应该是楼板负筋配筋未考虑施工荷载。虽然施工单位采取楼面铺设马道,设负筋支撑架,采用成品长马凳等措施,但负筋保护层实体检测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很难做到上下兼顾(上要注意料斗等布料设备,下要避免踩踏钢筋)。钢筋被混凝土覆盖后,依然要进行抹面收光等工作,踩踏钢筋不可避免。
对于跨度较小的楼板,负筋常采用6,但6在施工荷载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使主筋采用8及以上规格,因6作为分布筋易变形,使得主筋间距及保护层随之变化,致使楼板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1 原因分析
钢筋本身承载施工荷载而不发生塑性变形主要取决于钢筋直径。国内住宅通常采用有梁板结构,而国际通常采用无梁板结构。无梁板结构负筋较大,通常在12及以上,浇筑过程中施工荷载不易造成钢筋变形。
从实践来看,负筋配筋直筋为10,马凳间距按JGJ/T 219—2010《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设置(表1),负筋变形可有效控制。有些开发商已要求楼板负筋不小于8@200,双向拉通配置。
表1??板类的表层钢筋隔间安放间距 m
2 改善措施
为保证负筋保护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必须满扎,严禁跳扎。
(2)控制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尽可能使用井道式布料杆等对楼面钢筋无影响的布料设备,淘汰弯管楼面布料,避免钢筋被过度踩踏。
(3)楼面采用竹串片等重量较轻、易清理的脚手板,供施工人员行走。
(4)设计中采用6作为负筋(主筋或分布筋)的,图纸会审时提出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