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制冷剂排放量每年约几十万吨,但可以回收的量仅在5万吨到 10 万吨左右,为何制冷剂回收量这么小呢,是他的技术难度太高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制冷剂排放量每年约几十万吨,但可以回收的量仅在5万吨到 10 万吨左右,为何制冷剂回收量这么小呢,是他的技术难度太高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天津澳宏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先生告诉记者, 制冷剂的回收并不难,普通的制冷企业都可以做到,复杂的是将制冷剂回收后做再生 ,“做制冷剂再生的企业要有相关的资质,比如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气瓶充装许可证等;企业要有相应储存能力,像制冷剂这种危险物品的储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仓库就可以了,肯定得有储罐储存才行,同时还要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操作资格和技术手段等,否则风险很大;此外环评和安评也都要符合条件才可以。”
据了解澳宏目前是亚洲地区从事制冷剂回收再生利用的最大企业之一,工作得到了生态环境部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联合国环境署有关负责人的赞赏。目前澳宏每年回收的量已经达1400万吨,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制冷剂回收企业,折合减排近300万吨二氧化碳的环境效益。
除了制冷剂的再生较为复杂,回收成本高、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也是制冷剂回收量低的原因之一。
制冷剂因为是气体,从收集到运输都是危险物品,同时我国的制冷剂处理技术较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缺乏技术人员、回收设备的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因素,造成制冷剂回收成本较高,企业难获利。
此外,制冷剂作为气体被运输,企业需要有运输危险物品经营许可证,安装需要有能源安装资质,处理和销售也都需要相关资质,一套流程下来,费时费力。
再加上国家虽然呼吁不要随意排放制冷剂,但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条文来进行管理,这就容易让部分法律意识淡薄的人“钻空子”,随意排放制冷剂;环保意识淡薄的群体意识不到制冷剂排放的危害。像我国的居民群众淘汰废旧冰箱、空调时,大多是直接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人员直接现场拆解导致制冷剂全部排放。这也导致超过半数拆除空调制冷设备未进入正规回收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