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除磷方法和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一、常见的污水除磷方法有哪些?1.物理法:利用多孔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吸收去除污水中的磷去除磷。 2.生物法:利用活性污泥或简单的生物菌种降低磷含量。 3.化学法:化学除磷法是直接向污水中投加除磷剂,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废水中分离出去。 二、3种除磷工艺,哪种工艺更为成熟?3种除磷工艺,生物法除磷最为成熟,且成本低。
常见除磷方法和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
一、常见的污水除磷方法有哪些?
1.物理法:利用多孔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吸收去除污水中的磷去除磷。
2.生物法:利用活性污泥或简单的生物菌种降低磷含量。
3.化学法:化学除磷法是直接向污水中投加除磷剂,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废水中分离出去。
二、3种除磷工艺,哪种工艺更为成熟?
3种除磷工艺,生物法除磷最为成熟,且成本低。
三、影响总磷处理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生物除磷中通过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摄取磷,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而除磷。其影响因素有: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厌氧池DO、厌氧池硝态氮、泥龄、CP比、RBCOD含量、糖原、HRT等。
1.温度:
虽然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那么明显,但试验表明,生物除磷的温度宜大于10℃,因为聚磷菌在低温时生长速度会减慢。
2.pH值:
生物除磷的pH在6.5-8相对稳定,低了会影响吸磷效果,而且pH下降造成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经过短时间大幅度的下降,即使能提升回原样,吸磷的效率也没办法做到完全恢复。
3.溶解氧DO:
溶解氧DO浓度是聚磷菌聚磷和释磷的判断条件,厌氧池溶解氧不能高于0.2mg/L。而好氧池的溶解氧要高于2mg/L,方可确保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顺利进行。
4.厌氧池硝态氮浓度:
厌氧区的微生物处理硝态氮会消耗有机质,如果硝酸盐浓度大于2mg/L会明显抑制聚磷菌的释磷。
每毫克硝酸盐氮可消耗易生物降解的COD8.5mg,致使厌氧释磷受到抑制,一般控制在1.5mg/l以下。
5.泥龄:
由于生物除磷系统主要通过排出剩余污泥实现除磷,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决定系统的除磷效果,而泥龄长短对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和污泥对磷的摄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污泥龄越小,除磷效果越佳。
但为了保证好氧池污泥的正常活性,泥龄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6.碳磷比:
污水生物除磷工艺中,厌氧段有机基质的种类、含量及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与污水中含磷的比值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碳:磷大于20时,聚磷菌的正常新陈代谢才能保证。
7.RBCOD(易降解COD):
研究表明,当以乙酸、丙酸和甲酸等易降解碳源作为释磷基质时,磷的释放速率较大,其释放速率与基质的浓度无关,仅与活性污泥的浓度和微生物的组成有关,该类基质导致的磷的释放可用零级反应方程式表示。而其他类有机物要被聚磷菌利用,必须转化成此类小分子的易降解碳源,聚磷菌才能利用其代谢。
8.糖原: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是胞内糖的贮存形式。聚磷菌中糖原在好氧环境下形成,储存能量在厌氧环境下代谢形成为PHAs的合成的原料NADH并为聚磷菌代谢提供能量。所以在延迟曝气或者过氧化的情况下,除磷效果会很差,因为过量曝气会在好氧环境下消耗一部分聚磷菌体内的糖原,导致厌氧时形成PHAs的原料NADH的不足。
9.回流比:
A/O系统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但过高的回流比会增加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的能源消耗,且会缩短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BOD5和P的去除效果。如何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回流比,需在实际运行中反复摸索。一般认为,R在50~70%的范围内即可。
四、生物处理法后总磷还超标,怎么办?
常规的生物处理法可以从废水中去除磷,但生物处理法的除磷效果有限。
当磷的排放标准很高时,往往需要使用化学除磷或将生物法与化学除磷结合起来使用。
五、什么是除磷剂?
除磷剂是一种对污水混凝除浊处理及除磷的化学药剂,对污水混凝除浊处理同时,达到深度除磷效果。
除磷剂特别合适总磷突然升高时候应急用。
六、客户案例:
东莞一家食品厂的污水一直稳定达标,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出水总磷经常超标。找出原因,解决总磷超标问题。
基本情况:
时间:2022年10月
行业:食品厂
水量:80方/天
问题:总磷超标
浓度:生化池处理后的总磷浓度约6mg/L
要求:总磷浓度<0.5 mg/L
工艺:厌氧-好氧-混凝搅拌池(PAC/PAM)-沉淀池-排放
我司工程师推荐试用除磷剂JP-3,并展开实验。
除磷剂实验数据:
实验表明:除磷剂的添加量为300PPM(每升水加0.3克),总磷可以从6.15mg/L降低到0.5mg/L以下。
用量非常少且几乎不影响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