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楼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研究
陈鸣岳, 林萍, 胡文鹰, 潘晓群, 吕淑荣, 成俊艳
摘要: 目的探讨高效、经济、可行的去除饮用水中藻毒素的水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烧杯试验, 研究不同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 液态聚合氯化铝、固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 , 氧化( 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臭氧) , 吸附( 粉末活性炭) ]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 并进行工艺优化组合和验证; 藻毒素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结果混凝沉淀可少量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 去除率为4.3%~29.7%) , 臭氧等氧化剂预处理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组合后, 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提高, 达83.3%~91.9%; 成本效益分析表明, 所选臭氧预处理工艺及“氧化剂+吸附剂”预处理工艺使每吨水处理成本仅增加0.03~0.14 元。结论在常规水处理基础上进行臭氧、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氯、粉末活性炭等预处理, 能较好地去除微囊藻毒素, 且经济可行。
关键词: 水污染; 微囊藻毒素; 处理工艺; 成本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2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产和生活性废水排放不断增加, 使地面淡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范围不断扩大, 水华发生更加频繁, 甚至导致供水困难。在这些发生水华的藻类中有许多能产生毒素,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囊丝藻等, 以微囊藻毒素存在最普遍且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因此, 控制水源水体富营养化, 避免有毒蓝藻大量繁殖, 采用恰当的净水工艺有效去除水中的藻毒素是防治藻毒素危害的必然措施。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说明, 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仍需相当复杂的过程, 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效, 所以, 必须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 以减少甚至消除藻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本研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进行臭氧、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氯、粉末活性炭等预处理, 探讨了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有效水处理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含微囊藻毒素原水在淡水藻类大量繁殖期间( 7 月) , 于T 湖水厂取水口采集水样, 水样贮存于- 20℃冰柜, 实验前一天取出, 融化, 备用; 验证实验用水, 将所采集的湖水沉淀, 并用沉淀物将原水调节成不同的浑浊度, 备用。
1.1.2 试验用水处理剂及设备
1.1.2.1 水质处理剂选用江苏地区使用较多的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 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1.1.2.2 氧化剂选用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臭氧; 高锰酸钾为分析纯试剂; 二氧化氯原液由星科牌HXF-100 型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新鲜发生; 臭氧由南京绿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LW-200 型臭氧发生器现场发生( 发生量为200 mg/h) 。
1.1.2.3 吸附剂用市售的粉末活性炭制成新鲜炭水浆。
1.2 方法
1.2.1 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微囊藻毒素处理效果研究均采用烧杯试验, 并做平行样。所有水处理单元均参照常规水处理投加剂量, 在预试验的基础上, 每个水处理单元配制4 个不同浓度组, 共配置了32 组试验( 3.0、10.0、25.0、40.0 mg/L 液态聚合氯化铝, 1.0、5.0、10.0、15.0 mg/L 固态聚合氯化铝, 3.0、10.0、25.0、40.0mg/L 聚合硫酸铁, 0.1、0.2、0.4、0.5 mg/L 聚丙烯酰胺,0.5、1.0、1.5、2.0 mg/L 高锰酸钾, 2.5、5.0、6.0、7.5 mg/L二氧化氯, 3.3、5.6、8.3、11.1 mg/L 臭氧, 2.0、4.0、6.0、10.0 mg/L 粉末活性炭) 。在此基础上, 按照较小投加量产生较大去除率的原则, 筛选最佳投加剂量, 选中的浓度组( 投加剂量) 作为组合处理工艺和验证试验的投加浓度, 共配置了13 组试验。检测样品为处理、静置30 min 后水样的表层水。所有试验均在同一实验室内,试验用水的水温、pH 值均相近。
1.2.2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采用ELISA 法, 用Beacon 微囊藻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主要试剂为微囊藻毒素-LR 系列标准品、微囊藻毒素HRP 酶标记物、兔抗微囊藻毒素抗体、包被有羊抗兔抗体的微孔板、底物等。主要原理: 试剂盒由可以和微囊藻毒素及微囊藻毒素酶标记物结合的多克隆抗体制成, 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微囊藻毒素酶标记物竞争结合数量有限的抗体结点。
1.2.3 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 微囊藻毒素-LR 的限值为0.001 mg/L。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水处理剂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最佳投加剂量
2.1.1 混凝沉淀表1 可见, 混凝沉淀单元共配置16个浓度组, 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具有一定的去除微囊藻毒素能力, 微囊藻毒素去除率最低为4.3%, 最高为29.7%, 聚合氯化铝去除微囊藻毒素的效果比聚合硫酸铁好; 87.5%的处理后水样微囊藻毒素平均浓度未达到GB 5749—2006 规定; 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有一定的去除微囊藻毒素的能力( 去除率最高达16.7%) 。筛选的最佳投加实验浓度组为: 聚合氯化铝( 固体) 1.0 mg/L、聚合硫酸铁( 液体) 10.0 mg/L。
2.1.2 氧化氧化预处理单元共配置12 个浓度组, 随着氧化剂投加剂量的增加, 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大幅度提高, 臭氧、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2.0%, 87.0%, 78.2%; 经该单元处理后, 91.7%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达到GB 5749—2006 规定。筛选的适宜投加实验浓度组为: 臭氧5.6 mg/L、二氧化氯5.0 mg/L、高锰酸钾2.0 mg/L。
2.1.3 吸附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单元共配置4 个浓度组, 模拟前处理模式, 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并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 微囊藻毒素去除效率提高, 去除率最高达40.0%。筛选的适宜投加实验浓度组为4.0 mg/L。
2.2 组合处理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在单元处理工艺基础上, 按照筛选的浓度组进行组合, 结果见表2。
2.2.1 混凝剂与氧化剂组合工艺此工艺为氧化剂预处理, 然后进行混凝、沉淀, 结果表明, 此工艺均使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率明显增加, 高锰酸钾、臭氧、二氧化氯与聚合氯化铝组合的藻毒素去除率分别为85.7%,84.5%和73.8%。
2.2.2 混凝剂与吸附剂组合工艺粉末活性炭进行前处理后, 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 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比单元处理工艺好, 并且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剂量的增加, 去除率升高, 最高达到52.9%。
2.2.3 混凝剂与氧化剂复合组合工艺“高锰酸钾+臭氧”或“高锰酸钾+二氧化氯”预处理后, 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 其处理结果与2.2.1 节相近, 氧化剂复合组合去除率为88.1%和83.3%。
2.2.4 混凝剂与氧化剂、吸附剂复合组合工艺“氧化剂+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后, 进行混凝、沉淀等, 获得较好的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 其中最好的是“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二氧化氯”, 去除率分别高达91.9%和90.4%。
2.3 微囊藻毒素去除验证试验在不同浑浊度的原水中进行微囊藻毒素去除试验, 结果见表3, 浑浊度的变化对臭氧去除藻毒素效果影响最小, 藻毒素去除的最大差异为3.8%; 对“高锰酸钾+臭氧+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的影响最大, 藻毒素去除的最大差异为38.5%。
2.4 所选工艺的成本效益分析氧化剂预处理工艺以及组合处理中的“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二氧化氯”工艺对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较好。由验证实验可见, 藻毒素去除率达87.3%~94.9%, 在水质改善方面可获得较高效益。由于这些工艺的应用而产生的成本, 由表4 可见, 每吨水运营成本增加0.03~0.14元。
3 讨论
微囊藻毒素化学性质稳定, 可耐受300℃的高温,一般的家庭煮沸无法使之消除。目前, 关于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方法的研究较多, 其中大多数具有较好去除效果的方法的工艺复杂、成本高, 或者操作困难, 如:反渗透膜法、纳米光催化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一般而言, 对于众多的地面水处理厂来讲, 简单、有效、经济合理的组合工艺才能长久、有效地运用,从而达到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目的, 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在单元处理工艺中, 混凝、沉淀工艺能少量去除微囊藻毒素, 吸附剂可增加其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 氧化剂能较好地去除微囊藻毒素, 其中臭氧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较好, 去除率达92.0%, 而且臭氧进行饮用水处理, 方法简单, 同时可免除预氯化副产物的影响,水厂改用臭氧消毒或者家庭使用臭氧发生器进行二次消毒都不失为好的安全饮水方法; 在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 增加臭氧或二氧化氯预处理, 均会产生较好的去除微囊藻毒素的作用, 值得在地面水厂推广、应用。组合处理工艺中,“二氧化氯+聚合氯化铝”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均较低, 而“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及“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聚合氯化铝+二氧化氯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均较高, 并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因此, 根据地面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 可选择增加“臭氧预处理工艺” 或者“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臭氧预处理工艺”, 以达到理想的去除微囊藻毒素的效果。验证试验说明, 在原水浑浊度相差10 余倍的条件下, 臭氧预处理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不受影响, 对其他的“氧化剂+聚合氯化铝”处理工艺有一定影响,但是藻毒素的处理效果仍然较好。这提示我们, 我省的淡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时期正值雨季, 原水浑浊度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地面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预处理工艺, 将克服浑浊度对水处理工艺的影响, 大大降低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所选工艺的成本分析可见, 在购置了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后, 所有工艺的运营成本增加很少, 单元处理工艺增加水处理成本0.03~0.05 元/m3, 组合工艺增加水处理成本0.09~0.14 元/m3。因此, 所选的氧化剂和“氧化剂+吸附剂”预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
参考文献:
穆丽娜, 陈传炜, 俞顺章, 等. 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及其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