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建筑工地有一种现状,一线员工对智慧工地系统的上线大都怀着一种“抵触”的情绪。 究其原因,他们的心理活动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尽量“不要找我麻烦”,二是尽可能“给我提供好的赋能”。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者,他们只考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们来看,智慧工地既没有让人数与设施减少,自己投入的精力又一样多,甚至还有所增加,所以表现更多的是无感。
01
智慧工地看问题是多的,看成果也是多的
数字时氪:如今智慧工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看待当下的现实情况与背后的原因?
李军: 当下智慧工地的现实情况分两种。 一种是由于行管要求或甲方新技术探索应用的诉求 ,偏观摩属性多一点 ,导致其落地性与价值不够显性,一线用户也不满意; 另一种偏应用侧 ,具体表现在物料管理、塔机监控、高支模监测,以及重大危险源的可视化监测等场景,这类围绕AIoT技术的施工现场智能化应用有比较显性的价值。
不过,从需求产生到实现价值,客户本身也存在一个推进阶段的问题。近几年,依靠政策行管强制要求的项目偏少一些,主流是基于项目需要以及甲方主动发起的。无论是从人员、机械、物料、工艺工法、环境五个要素来讲,还是从工地项目管理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这些关注点出发,可产生价值的场景依然很多。
总之,目前智慧工地看问题是多的,看成果也是多的。
数字时氪:如今施工一线人员对智慧工地依然有不小的抵触心理,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李军: 站在一线员工角度,对于智慧工地系统的上线,他们的心理活动一般有两方面。 一个是尽量“不要找我麻烦”,二是尽可能“给我提供好的赋能”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者,他们更多是无感,只考虑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一线人员,甚至部分项目经理来看,智慧工地既没有让人数与设施减少,自己投入的精力又一样多,甚至有所增加,所以怀着一种抵触的情绪。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举个例子,从广度和深度上来看,目前改善现场人工填报的需求是迫切的。无论是数据采集还是数据分析,假如一线员工发现通过系统可以将工作日志、班组评价分析、以及台账资料、汇报材料自动生成好,他们肯定会认可与推动。
总之,围绕着解决一线的问题,让他们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给他们提供“作业系统”和智能化应用闭环,帮忙不添乱,智慧工地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数字时氪:所以不仅要满足一线的诉求,也要和企业转型的方向统一起来,不过目前还是先要解决数据层面的问题?
李军: 是的。发展遇到瓶颈,质疑的声音自然增多。
首先还是要解决数据真实性的问题 。过去大家对很多系统的数据有一定的不信任感,一般不会直接拿来使用。原因在于这类数据,一是不及时,二是存在填错或者故意填错的现象,且没有办法分辨。如今,大家敢相信一些数据的原因在于,很多数据都是自动采集与自动分析的,本质上还是越来越相信工具。
比如有些企业建立了监管层与项目现场数据传递的通道。在这种通道上,使用者的数据来源是一样的,这样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不歪曲等情况。这是传统汇报模式、填报模式无法企及的。另外,还要解决数据遗漏的问题。无论文本、图片、视频还是音频,都属于数据的范畴,假如记录角度不全面,由此产生的数据完整度是有缺陷的。
数字时氪:影响智慧工地发展的原因很多,在你看来,出路在哪里?
李军: 我也不回避问题。抛开所谓的项目负责人的动力不足,闭环程度不够等外部原因。对于智慧工地应用价值,在我看来,这不是技术出了问题,也不是资金来源不明,主要是 场景与专业的结合度不够。所以出路在于,智慧工地建设的专业性要再加强 。
智慧工地最显著的价值是以AIoT为主要技术特点的施工现场智能化应用闭环,它的需求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随着技术与专业的更深度融合,不同品牌产品质量一致性的提升,工地现场通信服务保障日臻成熟,每个场景化应用将逐步能够实现自动闭环,价值会进一步显现。
当然,也应该看到近几年随着工程项目数量的增长,整个行业事故的数量与伤亡人数是呈下降趋势的。比如,AI视频、劳务人员管理的智能化措施,大大释放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些是智慧工地带来的作用。如今,繁重的管理程度让年轻人对工地望而止步,之后工地一定是要被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辐射进去的,不然这个行业没有未来。
数字时氪:建筑智能工厂的比例提升,会对智慧工地产生哪些影响?
李军: 在我看来,即使工厂化的比例提升,现场信息化包括对智慧工地的需求依然存在。本质是生产模式发生系列变化之后,催生出对工地其他产品的演进。比如塔吊的需求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会转移到对复杂吊力的分析,进一步激发对吊物空间关系的复杂要求。
02
越是走向一体化,越强调专业分工
数字时氪:甲方数科公司的出现对ISV服务商会是一个冲击的过程吗?
数字时氪:品茗科技与甲方的数科公司在哪些方面互补?
数字时氪:你如何理解数据中台建设这件事,以及品茗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李军: 数据中台建设是基础,长期在于维护与管理。我们看到很多建企成立了科技公司开始做这件事。
对于数据中台而言,一般会划分成集团级、局级、公司级、子公司级、项目级,本质无非是数据权限、数据范围与应用权限不太一样。过去大家对品茗的产品理解主要聚焦在项目层的应用,如今我们也通过数智企业平台提供企业级整体化服务,开始从上往下衔接到项目端。
我们发现,现在企业对项目管控的权限在收敛,从管控大项目为主,延伸到中小型项目层面。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逐渐走高,甲方内部的数据系统,包括数据中台用得比较多,需要结合业务做一定程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
数字时氪:作为ISV服务商,你如何认识通用性与定制化的问题?
03
数字时氪:整体来说,品茗近几年的投入重点在哪些方面?
数字时氪:如何看待产品单机模式与SaaS模式的选择问题?
数字时氪: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你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这个观点?
李军 : 一把手工程更应该表现在思想理念与手段方法上的改变。就组织形态与管理而言,在特殊节点上,肯定需要“一把手”推动,但如果天天喊“一把手工程”,只能说明没有一个部门对企业数字化的成败负责。 人才与组织的双向奔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