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洪旱交叠、情势偏重,珠江、辽河等流域发生大洪水,珠江流域东江、韩江和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气象水文干旱,防汛抗旱双线作战,水旱灾害防御任务艰巨。水利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绷紧“四个链条”,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以赴打赢了防汛抗旱两场硬仗。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
2022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洪旱交叠、情势偏重,珠江、辽河等流域发生大洪水,珠江流域东江、韩江和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气象水文干旱,防汛抗旱双线作战,水旱灾害防御任务艰巨。水利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绷紧“四个链条”,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以赴打赢了防汛抗旱两场硬仗。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
中国水利: 2022年我国部分流域、区域发生严重汛情旱情,请您介绍一下2022年汛情旱情的主要特点。
姚文广:
2022年,我国主要江河发生10次编号洪水;62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90条发生超保证洪水、27条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一些地方发生严重山洪灾害。珠江、长江流域相继发生历史罕见气象水文干旱,高峰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7515万亩(1亩=1/15h m 2 ,下同),82万人、151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汛情旱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降雨南北多、中间少。
2022年以来,全国共出现46次强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591mm,较常年同期偏少4%。松花江流域南部、辽河流域大部、黄河流域中游北部、沂沭泗水系及山东半岛、珠江流域中部东部降雨量偏多1~3成;长江流域大部、太湖流域、浙闽流域偏少1~2成。
二是珠江流域旱涝急转。
2021年秋至2022年春,珠江流域中东部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叠加河口咸潮异常活跃,粤港澳大湾区、粤东、闽南等地供水安全一度面临严重威胁。2022年入汛后旱涝急转,5月下旬至7月上旬,珠江连续发生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西江、北江、韩江发生8次编号洪水,其中北江发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
三是长江流域发生大旱。
7月至10月,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全流域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流域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多,其中8月上中下游同枯,中下游水位跌破有实测记录以来极低值,洞庭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长江口遭遇历史罕见咸潮侵袭;三角洲城市群供水、山丘区农村饮水、时令灌溉及发电、航运一度面临较大威胁。
四是北方局地汛情罕见。
辽河发生1995年以来最大洪水,支流绕阳河发生1951年以来最大洪水。新疆塔里木河干流持续超警达80天。青海那棱格勒河发生大洪水,致使水利枢纽上游围堰溃决。台风“梅花”在浙江、上海登陆后,一路北上登陆山东、辽宁,为1949年以来首个四次登陆不同地区的台风,带来大范围长历时的强降雨洪水。
五是山洪灾害致灾性强。
局地极端强降雨频繁,山洪灾害呈突发、多发、重发态势,全年共造成死亡失踪119人。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中旬,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平武、北川、彭州,山西中阳,青海大通相继发生6起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87人死亡失踪。
中国水利: 当前,极端天气事件呈现愈加突发多发重发的新形势,复盘这一年的工作,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对于掌握主动权、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至关重要。请问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姚文广:
针对严峻的汛情旱情,水利部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防汛抗旱这一水利部门天职始终牢牢扛在肩上,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粮食作物时令用水需求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会商指挥,有力指导支持。
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逐日跟踪分析,滚动会商研判186次,会商意见直达相关地区防御一线。主汛期建立部长周专题会商机制,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以上率下,主持会商20次,紧要关头率队赴珠江、辽河、长江流域一线,现场会商研判、指挥调度防汛抗洪、抗旱保供水工作。水利部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19次,每天以“一省一单”形式将预报降雨量超25mm或50mm的县(市、区)和水库名单发至相关地方,提醒做好强降雨防范;先后派出79个工作组、专家组深入基层,商财政部安排水利救灾资金83.96亿元,指导支持地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及时主动发布汛情旱情及防御工作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做好防御准备,消除风险隐患。
修订印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变“过去完成时”为“将来进行时”,做到防御关口前移。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逐流域召开防总会议提前安排部署,开展洪水调度和防御演练,选取历史典型洪涝灾害案例进行模拟实战、检验队伍。举办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网上专题班,针对性调训全国3398名市县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针对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以及堤防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和水库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开展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三是绷紧“四个链条”,落实“四预”措施。
各级水文部门遵循暴雨洪水形成演进规律,绷紧“降雨—产流—汇流—演进”链条,强化监测、收集数据、完善模型,滚动更新洪水预报42.4万站次;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绷紧“流域—干流—支流—断面”链条,加强关键控制性水文断面全要素监控,及时发布江河洪水干旱水情预警2848次;精准分析研判洪水演进各要素,绷紧“总量—洪峰—过程—调度”链条,对工程调度和洪水演进进行动态模拟预演,提前采取调度措施;督促指导地方绷紧“技术—物料—队伍—组织”链条,迭代更新防御预案,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和物料,做到险情抢早、抢小、抢住。“四个链条”环环相扣,“四预”措施协同发力,牢牢掌握了防御工作主动权。
四是精细调度水工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联合调度运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综合考虑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有效防御江河洪水。全国4151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拦蓄洪水925亿m3,减淹城镇1649个次、耕地1530万亩,避免人员转移690万人次。珠江洪水期间科学调度西江龙滩、大藤峡等水库群和北江飞来峡、乐昌峡等水库群拦洪削峰错峰,果断启用北江潖江蓄滞洪区,及时利用北江芦苞闸、西南闸分泄洪水,极大减轻了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压力,确保了西江、北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防洪安全。指导调度辽河流域绕阳河上游红旗水库尽量压减下泄流量,为决口封堵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聚焦“三个精准”,全力抗旱保供水。
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障供水工作。珠江流域构筑当地水库抢抓时机蓄水补库、近地水库适时调水压咸、远地水库储备水源持续补水的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多次实施应急压咸补水,确保了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供水安全。在长江流域水稻等秋粮作物灌溉需水关键期,实施两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精准调度长江上游干流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75座大中型水库,为下游补水62亿 m 3 ;指导下游地区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每一个取水口,尽力多引、多提、多调,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保障了356处大中型灌区2856万亩水稻等秋粮作物及众多小型灌区灌溉用水需求。实施“上海市抗咸潮保供水”专项行动,精准调度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41亿 m 3 ,中下游沿程采取引水管控措施,有效压制咸潮,以长江为水源的水库精准对接三峡水库补水径流过程和引水窗口,全力引水;加大引江济太力度,打通太湖供水河网、河网供水陈行水库通道,满足以太湖为水源的供水需求,打赢了上海供水保障硬仗。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65亿元,指导支持旱区因地制宜采取延伸管网、开辟新水源、临时架设泵站、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六是及时发布预警,全力防范山洪风险。
印发《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充分考虑前期降雨造成产汇流条件变化,指导地方动态调整预警阈值,延长预见期。会同中国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40期,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43期;各地启动预警广播38.6万次,向786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送预警短信19.8亿条,为危险区人员转移赢得了时间。
七是开展复盘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
针对2022年洪涝干旱交替发生,山洪泥石流、持续高温少雨、冰川融雪洪水、地震引发堰塞湖等多灾种并发的极端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系统调查分析,客观还原灾害防御过程,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确保打一仗进一步,时刻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准备。
通过精准调度、科学防控,2022年全国因山洪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大幅度减少,为2000年以来最低值;全国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干流堤防无一决口,有力保障了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旱情影响最大程度得以减轻,大旱之年实现供水无虞、粮食丰收,确保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供水安全。
中国水利: 请介绍2023年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姚文广: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加快完善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河道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为重点,加快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保持河道畅通,提高泄洪能力。加快对提高流域和重点区域洪水调控能力有重要作用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提高江河洪水调蓄能力。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坚定推进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分类治理和管理洲滩民垸。
二是健全水旱灾害防御机制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规章制度体系,健全会商研判、应急值守、指导支持等工作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水利工程汛前检查、汛期巡查抢护责任制,动态排查消除防汛风险隐患。
三是推进“四预”能力
建设 。
提升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实时监测能力,缩短预报时间,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及时发布预警。提高对水工程调度和洪水演进过程的模拟预演水平,根据预演结果迭代更新预案。加快推进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和全国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建设。
四是强化流域统一调度。
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职能,统筹防洪、供水、航运、生态、发电等需求,强化统一调度,实现多目标共赢。明晰防洪工程分级调度权限及引调水工程、蓄滞洪区、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调度决策程序及职责分工。科学精准调度运用流域骨干水工程,充分发挥防洪抗旱减灾效益。
五是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落实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病险水库主汛期一律空库运行。抓好水库泄洪设施阻塞、侵占等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畅通泄洪通道,复核泄洪能力与防洪标准,制定落实防范措施。提升水库雨情、水情、工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水库汛期应急值守与巡坝查险,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突发险情。
六是抓好山洪灾害防御。
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调查排查,重点将跨沟道路桥涵阻塞壅水、河道泥石淤积等潜在风险列入危险区清单,强降雨期间派专人盯防。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纳入小流域上游及周边站点监测信息。结合雨水情适当降低预警阈值,及时发布预警,落实预警信息发布反馈机制。落实基层政府山洪灾害防御转移避险组织者责任,做到早撤、快撤、尽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七是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管理。
落实流域管理机构在统筹推进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的监督指导职责。加快推进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重点推进启用概率大、分洪滞洪作用明显的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确保防汛关键时刻蓄滞洪区能够及时安全有效运用。进一步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机制。
八是增强抗旱保障供水能力。
加强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强化河口咸情监测和咸潮上溯、枯水期径流演进等研究。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建立统一、完整的抗旱预案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强极端干旱风险应对策略研究。从旱情统计分析、应急水量调度等方面加大基层抗旱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
九是提升宣传引导水平。
坚持正面宣传、积极主动发声,及时发布汛情旱情实况和预测预报成果、预警信息及防范提醒、防御工作动态等,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大力宣传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水旱灾害防御先进事迹,弘扬伟大抗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