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600米的“小蛮腰” 是如何建成的?
也翻阅了
2022年12月23日 11:29:11
只看楼主

提起广州 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早茶、肠粉、珠江…… 当然还有地标性建筑 海拔600米的广州塔 它是中国第一高塔 也是世界第二高塔 这又细又高的广州塔 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 让科博士来告诉大家吧!

提起广州

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早茶、肠粉、珠江……

当然还有地标性建筑

海拔600米的广州塔

它是中国第一高塔

也是世界第二高塔


图片

这又细又高的广州塔
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
让科博士来告诉大家吧!

图片
地基

广州塔坐落在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景观交汇处, 然而,就是这绝妙的位置 带来了第一重难题: 离珠江太近不仅意味着地基松软,更要求塔基要承受很大的水压。

图片

于是工程师们决定, 分几个阶段打造塔基:

首先, 将混凝土核心筒的巨大底座,直接建在基岩上 。基岩是陆地表层中的坚硬岩层,一般被土层覆盖,埋藏深度几米到几十米不一,比较适合用来作大型建筑工程的地基。



图片

其次, 为外部的立柱打下基础。 工人们在核心筒周围挖了一圈竖井,每根竖井有20米至40米深,4米至5米粗。挖井的过程中,用环形混凝土梁固定,以防止潮湿的土壤进入竖井。挖至基岩之后,再用混凝土浇筑竖井。

图片

最后,在竖井的顶部架起一圈环形的混凝土梁,以此链接竖井与巨大的立柱。这就相当于塔的每一根立柱都拥有了自己的柱桩,可以向下深入基岩。


图片

经历了整整一年,平均约30米深的塔基打造完毕,广州塔有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身姿


广州塔被称为“小蛮腰”,是因为设计师在广州塔的造型上做出了创新:两个圆形被一排钢柱连起来,将两端反向旋转,形成纤纤细腰。


图片

如何在塑造出完美腰线的同时,兼顾塔的质量与功能性,成为了工程师们面前最大的挑战。


于是工程师们想出一个办法:


塔的中心是核心筒,即为一根混凝土空心圆柱,用来容纳电梯和楼梯。核心筒上添加5个空间,作为景观走廊和设备楼层。如下图所示:


图片


但纤细的腰身有一个缺点:高塔可能会发生变形。为了避免变形工程师在立柱内侧增加了钢环梁,形成坚固的格栅结构


图片

图片

小蛮腰结构特写


图片
抗风

海拔越高,风速越快,所以高层建筑特别怕风。而且广州更是台风的高发地, 又高又细的广州塔该如何抵抗台风呢?

图片


这时候,广州塔的纤纤细腰以及复杂外网结构,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强风吹过普通摩天大楼时,会形成螺旋状的风,引起摩天大楼大幅度的左右晃动,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


但当强风刮过广州塔时,塔身整体网状的漏风空洞“扰乱”了漩涡风,扭曲的身姿减少了塔身的笨重感,大大削弱狂风带来的摆动。


图片

强风被阻断


不仅如此,塔内还设有阻尼装置。在电视塔靠近顶层的中央核心筒内,有两个容量500吨的铁质水箱。水箱的下面安装有轨道,以便水箱滑动。当塔身晃动时,水箱可以通过传感器向反方向滑动,以此来消减塔身的晃动幅度,这能使晃动位移降低40%。


除此之外,塔身采用特一级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可达7度,同时可抗12级台风(149+km/h),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


图片


图片
灯光


除了高度和身姿外,广州塔吸引游客的还有那美轮美奂、变换多彩的灯光效果。那么,广州塔为什么能发光?多种多样的灯光效果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


奥秘在于广州塔上的6700余盏LED灯。


广州塔上的6700余盏LED灯,是通过月牙板固定在钢管立柱的内侧的。所有灯都是向上或者向下照射主立柱,并且一节一节接力照射。


图片


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对配光加以严格控制,不仅减少了漫射光和光污染,避免对周边居民区的影响,更是利用了LED指向性强的特点,将光聚集在柱子和环梁等结构上,营造出更加明晰的灯光效果。


图片


而且,LED灯内有非常多灯珠,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一个蓝色的灯珠共同作为一组。广州塔的塔身能不停变换颜色、有不同的光效,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每个灯珠的开关和亮度来实现的。


图片


免费打赏
修马赫
2022年12月23日 15:50:40
2楼

.......

回复
加倍努力
2022年12月24日 08:52:47
3楼
回复
nageshijie
2022年12月25日 12:21:40
4楼

感谢分享,学习了,不错啊

回复
水星忘记
2022年12月27日 10:59:50
5楼

规则说明

1、普通用户每日签到可得2经验值,4土木币,VIP用户经验值/土木币双倍;

2、连续签到3天,普通用户可得4经验值,2土木币,VIP用户双倍;

规则说明

1、普通用户每日签到可得2经验值,4土木币,VIP用户经验值/土木币双倍;

2、连续签到3天,普通用户可得4经验值,2土木币,VIP用户双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