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zsd_4409124209
2022年12月16日 16:25:51
只看楼主

知识点:控制器 提到座舱域控制器用的主控SoC芯片,大家第一个会想到应该就是高通的SA8155P 。目前,在主机厂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其座舱的主控SoC芯片多是采用高通的SA8155P, SA8155P为什么会得到众多主机厂的青睐呢?不妨先看一看高通座舱SoC芯片的迭代历程。   高通座舱芯片的迭代历程

知识点:控制器

提到座舱域控制器用的主控SoC芯片,大家第一个会想到应该就是高通的SA8155P 。目前,在主机厂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其座舱的主控SoC芯片多是采用高通的SA8155P, SA8155P为什么会得到众多主机厂的青睐呢?不妨先看一看高通座舱SoC芯片的迭代历程。


 
图片
高通座舱芯片的迭代历程

图片
高通四代座舱SoC芯片的算力

通过对比高通的四代座舱芯片,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座舱的算力需求在不断增长,不管是CPU算力(DMIPS)、GPU算力(FLOPS)或者是NPU算力(TOPS)。
 
图片


CPU算力和NPU算力需求预测(数据来源 - IHS Markit)



那么,智能座舱算力需求不断增长 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1)EE架构的不断升级推动座舱功能集成化
 
图片


智能座舱系统架构图(图片来源:大陆集团,中金公司研究部)



座舱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座舱对算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当前座舱域控制器功能集成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一芯多屏、舱内感知技术融合 、舱泊一体等。

2) 舱内应用场景的拓展

传统意义上的座舱一般只服务于驾驶员,现在 座舱的概念 “驾舱”扩展 到整个 座舱 ,服务的 对象 就不再 重点针对 驾驶员,还包括了副驾 后排 乘客

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金辉说 传统的车机 系统 基本上只和驾驶员发生交互,而现在的智能座舱系统还需要同时和多个乘客发生交互,即多人交互。

随着 自动驾驶能力 由人机共驾过渡到无人驾驶阶段, 座舱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除了用于导航、安全预警等传统驾驶/安全相关的需求外, 各种各样的人机交互 以及 娱乐体验变得越来越突出 座舱的应用场景开始逐渐延伸到办公、生活以及娱乐等。

应用场景不断地拓展,自然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功能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座舱算力需求的增长。

3)数据安全的重视

座舱内的应用生态越来越丰富, 对安全性的 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每个人都希望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国家也推出了数据保护 个人隐私保护 相关 的法律和法规 数据安全的处理, 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 座舱 算力的需求 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介绍说。

本文先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特点入手,再从功能集成表现、产品形态、数据安全三个维度讲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1. 座舱域控制器硬件架构特点?


1.1 座舱域控制器硬件架构方案:SoC + MCU

当前,座舱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非常相似,都是SoC+MCU的方案。

座舱域控控制器的主控SoC芯片用于跑复杂的操作系统,做大数据的处理,比如图像、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但是,现在的智能座舱主控SoC芯片架构多是从手机端迁移过来的,本身不带车载网络访问的接口,比如CAN、MOST、LIN等。因此,需要搭配MCU去访问车身网络。因此, 复杂的座舱域控制器一般都是采用两类芯片:SoC+MCU。

一般情况下:

1)SoC运行Hypervisor,在Hypervisor之上运行两类操作系统,其中对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安全域模块跑在QNX或者Linux系统上;对实时性要求不太高、但对生态要求比较高的娱乐域模块跑在Android系统上;


2)MCU运行AUTOSAR系统,用于CAN/LIN总线的唤醒、通讯以及电源管理等。



图片


座舱域控系统软件架构图片来源:公众号-阿宝1990



为什么MCU是座舱域控硬件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解释道:“MCU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启动唤醒都是毫秒级别,需要支持CAN、LIN各类车载通讯总线。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身、动力等控制器的信息交互需要通过MCU来完成。另外,MCU还需要对SoC进行电源管理和状态监控。
“也有厂商打算通过在SoC里面集成一个MCU模块,来替代外挂的MCU,但是目前内置MCU的方案的可靠性有待验证,并且集成后的MCU和SoC电源需要考虑独立供电以降低静态功耗,实现起来也相对复杂些。


“相比于MCU,SoC的功耗很大(静态电流很大),所以在整机睡眠状态下,SoC一般处于断电状态,MCU处于供电状态。当MCU监控到有唤醒源时,会把SoC唤醒,然后SoC开始启动工作;如果SoC需要进入睡眠模式,MCU会把SoC电源给断掉。


此外,整个产品级控制器的电源管理都是通过MCU去实现的,MCU是不可缺少的。”

1.2   座舱主控SoC芯片与智驾主控SoC芯片的区别

跟智驾主控soc芯片一样,座舱主控 SoC 芯片也 采用异构多核架构,并且,两者的内部架构也大体相似——都包括了 CPU、GPU、NPU等多种异构资源 , 座舱和智驾 毕竟 是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决定了座舱 SoC 芯片和 智驾 SoC 芯片在设计的时候会各有侧重点。

1)异构架构的侧重点不同

座舱域控器主控SoC芯片的侧重点是CPU和GPU,智驾域控器主控SoC芯片的侧重点是CPU和NPU。




总之, 座舱主控SoC芯片是通用核强于专用核,智驾主控SoC芯片则是专用核强于通用核

2)接口定义的区别

座舱域控器主控SoC芯片和智驾域控制器SoC芯片的接口定义也有很大的区别。 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认为, 座舱 面向 应用场景 更侧重于 舱内的 人机交互能力 人机交互 则需 要提供大量的 数据 输出,比如 视频 声音,还有 其它 投影图像 等数据输出 同时,还需要获取车里的数据输入,主要是车内人员的数据输入——  有视频 DMS/OMS )、 声音 麦克风 等。因此 ,座舱 SoC 芯片 面临一些多样化的传感器 数据的 输入和输出要求。


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座舱外设的侧重点在于音视频等大数据的入输出等。比如,支持多少DP或DSI 接口—— 决定了能接多少路显示屏;支持多少路TDM - 决定了是否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多场景音频通路;还要支持GNSS、WIFI、Bluetooth等模块接口。总之,座舱SoC芯片对外围接口的要求非常高。


“在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中,毫米波雷达信号一般通过CAN总线传输,激光雷达信号一般通过以太网传输,这些都是标准通讯接口,因此,智驾主控SoC芯片的外设接口就相对简单,外设方面需要重点考虑摄像头的接入。”

3) 功能安全设计的差别    

“功能安全不是针对芯片,而是针对产品本身。功能安全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可以在芯片层面设计一些冗余或者增加一些状态检测,也可以针对控制器产品本身进行系统级的监控以及功能分解。
“芯片厂商在做SoC芯片设计开发的时候,如果考虑功能安全,必然要考虑它具体的应用场景,是应用于座舱,还是应用于驾驶,甚至是具体的某些工况,然后再针对相应的场景、工况做针对性的基于芯片层面的功能安全设计。”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告诉九章智驾。

座舱SoC芯片和智驾SoC芯片在做功能安全认证方面没有 太大的差异 但是在功能安全设计上有一定的差别。

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 除芯片本身 功能安全设计 之外,还 需要 有其 它的 设计来联合保证 智能 驾驶 功能安全要求达标。 芯片 是一部分 系统方案是另外一部分 如果 要做系统方案备份,芯片设计本身就 有一些接口能够做 冗余 通讯方式

相对而言,座舱系统对功能安全设计 要求就要低很多,即便是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仪表或者HUD模块,主控SoC芯片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 B即可满足要求。


相关推荐链接:

1、异步电机软运行机理探究

2、同步发电机运行技术与实践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