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15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们将陆续推出他们的典型经验,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15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们将陆续推出他们的典型经验,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推深做实落细河湖长制为工作主线,以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全力建设造福东莞人民的幸福河湖,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力支撑东莞迈入万亿 GDP 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行列。
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夯实河湖治理责任体系
东江
贯彻河长、湖长是治水第一责任人,河长、湖长就是党委的责任分工要求,构建以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的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34个、河长1045名、湖长33名,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制定出台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巡河、述职评议、考核评定、责任追究等制度文件26份,确定六大任务28项具体工作,规范和推进河长履职。
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强化流域河长统筹,系统治水。市级层面由市总河长(市长)任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副总河长(分管副市长)直接主持现场指挥部工作,统筹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流域层面成立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四个现场指挥部,配备超500名专班专职人员进驻一线办公,就近指挥协调;各镇街(园区)均成立治水指挥部,强化工作对接。三级指挥架构体系建立起河长治水执行机构,实现全方位综合施策、全流域统筹治理,有效促进重点问题攻坚,确保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实行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制度,全面压实河长、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责任。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督导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程推进、重大问题解决及重要环节打通,共追责问责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单位19个,问责相关责任人员近700人次,推动全市河湖长制干部队伍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石马河碧道
坚持创新驱动
有力推进河湖长制有能更有效
东引运河碧道
创新建立基层河长考核奖惩、河湖治理曝光台、水环境生态补偿等制度,激励河长担当作为。 实行“每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评优挂钩,对优秀镇村级河长给予奖励,对后进河长进行通报并责令书面检讨、落实整改;将水质考核评价纳入市河长制考核体系以及镇级河长个人考核体系,增设基层河长负责河涌水质监测断面,压实基层河(湖)长改善河湖水质的责任和目标;每年随机抽取基层河长“面对面”述职,考核组现场查看河涌视频和河长履职档案,当面提问和打分,让述职的基层河长真正经历一次紧张的考试。在市广播电视台开设“河湖治理曝光台”专栏,每周对问题严重的河涌进行曝光,目前已播出122期。统筹实施水生态资源调控,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135条重点河涌实行双向生态补偿。对纳入考核的河涌,每月水质考核结果出现劣Ⅴ类现象的,属地镇街(园区)政府按每月每条河涌10万元的标准向市政府缴纳水环境生态补偿金,出现黑臭现象的,按30万元的标准缴纳。对达标的河涌则给予相应奖励。
创办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河莞家”志愿者等品牌活动,凝聚全民治水合力。 将每月10日定为全市“河湖保洁日”,广大河长、护河志愿者积极对河湖进行“大扫除”;每月开展“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邀请专家、河长与广大群众面对面讨论河湖治理对策;打造“河莞家”志愿者公益品牌,开展“河长制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有效激发广大市民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热情。
东莞市谢岗镇乐园排渠碧道
实行“挂图作战”、大兵团作战等治水理念和方法,做好水污染防治。 东莞在茅洲河治理中率先提出“系统治水、挂图作战”的治水理念和方法,坚持“任务上图、图表上墙、责任到人、监督到位”,一张图干到底,推动茅洲河成功创建全国美丽河湖。以大兵团作战推进流域整治项目落地,石马河流域内多项目同步推进,最高峰有1万1千多人在300多个施工作业面同时开展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实现综合整治工程当年中标、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达标,昔日黑臭的“乌龙江”蝶变成“鱼翔浅底,鹭鸟徜徉”的幸福河。
聚力治理保护
全力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
掌洲河碧道
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641条污染河涌治理,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9个国考省考断面基本达标,2020年国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超5.9万家,累计建成截污管网约1.4万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1.8万个,建成并投运污水处理项目61项、分散式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44座,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
强化河湖管护。 实现“清四乱”常态化,结合遥感观测技术以及“河湖管理督查”APP对已销号的河段进行“回头看”,杜绝已清理的违章建筑行为死灰复燃。围绕水旱灾害防御“四大体系”全面展开标准化建设,制定水库、水闸、泵站、堤防4类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指南,全面启动16宗中型泵站省级标准化建设。砂场清理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8年就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清理整治,保留29个经营性堆砂场和37个企业自用堆砂场,统一实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黄牛埔水库碧道
建设幸福河湖。 建成350公里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碧道,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碧道项目,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而且有效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如麻涌镇华阳湖碧道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水乡风光,好水带来好“钱”景,一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站在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创新推进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生态绿币”激励机制等建设,强化河湖治理保护,加快水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河湖安澜、水清岸绿、水城共融、人水和谐”的大湾区善水之城,建设更多幸福河湖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