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插座常见不合格项目都有哪些?
zsd_2056207872
2022年09月16日 17:00:41
来自于继电保护
只看楼主

知识点:不可拆线插头或连接线 常见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 一、标志不全

知识点:不可拆线插头或连接线

常见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


一、标志不全


       在送检的不合格产品中较常出现产品标志不全的现象,常见的有缺少产品型号、电源性质符号、额定电流、生产厂或销售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志。若标注额定电流没有正确标识,会使得消费者使用不当从而引起插座过载发热。正确的标志可以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防止危险的发生。


下图是标志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不合格原因:

◆对标准理解不够透彻;

跟风,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其它厂家没标识也就都不标识;

出于节省成本考虑,不愿意出更多钱做模具。


二、防触电保护


根据标准要求,带保护门的插座在结构上还应做到在不插入插头时,用图9和图10所示的探针不得触及带电部件。然而,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很多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合格原因:企业对标准理解不透彻,认为只要有保护门即可,由于没有相关的测试仪器,出厂前也没有进行相关测试。


三、 插头和移动式插座的结构


1)挂到墙上的移动式插座的装置与带电部件之间有敞开的口。标准要求用于移动式插座挂到墙上的悬挂装置与带电部件之间不得有敞开的“口” ,这需要用1mm探针判断。


2) 不可拆线插座使用了普通的螺钉进行装配。标准规定不可拆线插头和不可拆线移动式插座,用手和一般用途的工具(如螺钉旋具)应无法将电器附件打开。


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3)带接地触头的可拆线插座接地导线在载流导线断裂前就断裂了。

不合格原因:由于生产商对标准的不理解以及设计的不到位,以为只要有地线就能满足要求,经常出现接地导线比载流导线先受力而失去了保护作用。


设计时应留有充分的空间,使接地导线有一定的裕度,万一应力缓冲机构失效时,接地导线接头只有在载流导线接头受力之后才受力,而且应在其断裂后才断裂。


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四、耐热


1) 根据标准,将样品存放在温度为(100±1)℃的加热箱里1h,试验期间试验样不得出现影响今后使用的变化,密封胶不得流动到带电部件,试验后,施加5N的力,不得触及带电部件。而我们在检验中发现,样品有严重变形现象,并影响正常使用。


试验后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不合格原因:选用不耐高温的材料或废料、出厂前未进行此项测试。

2)根据标准,对载流部件和接地电路的部件保持在正常位置所必需的绝缘材料部件,进行(125±2)℃ 的球压试验。检测过程中发现样品经球压试验后不满足标准要求,压痕直径大于2.0mm。


不合格样品图片:


图片

不合格原因:企业为节省成本,载流部件的材料与外壳部件材料选择一致,不耐高温。


影响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与风险因素


 标志

a.正确的标志可以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防止使用时发生危险。

b.没有标注正确的额定电流而使得消费者使用不当而引起插座过载发热。


防触电保护 

a. 防触电保护是确保插头插座、转换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甚至一些意外的情况下,不会造成用户及他人发生触电事故的一项关键安全指标。当插头与插座全部或部分地插合时,插头的带电部位应不可触及;插头的任一插销在其他插销处于可触及状态时,应不能与插座的带电插套插合。带保护门的插头插座、转换器应能防止单极或探针插入。如此项目不合格,则会发生触电危险,尤其是对于小朋友,危险系数增加。


b.    例如万能孔插座:插座因插孔较大,插座接片与电器插头接触面积过小,容易使插拔力过松、接触片过热,从而造成火灾事故的隐患。


插头插座结构

a. 插头插座结构如接地线没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普通螺钉徒手或者一般工具便能打开,消费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触电危险。


◆ 耐热

a. 对于测试产品不满足标准限值时,会影响其它电器产品的正常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b. 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致使载流部件温度过高,材料不耐高温极其引起火灾,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影响。


质量提升建议

1、针对“ 标志”项目,生产企业仔细研读标准,根据标准要求标出正确引导消费者使用的内容;


2、针对“防触电保护”项目,增加保护门起到保护作用,生产企业在产品出产前也前进行相关测试;


3、针对“插头插座结构”项目,企业应重新对产品的电路结构进行评估,对接地线的布线重新设计以及使用不可徒手或一般工具便能打开的特殊螺钉;


4、针对“耐热”项目,企业不应使用劣质或废旧的材料,在生产的源头对材料进行质量把关。



相关推荐链接:

1、浙江某国道连接线公路隧道施工图

2、某高速公路连接线立交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免费打赏
daghy
2022年09月17日 08:31:27
2楼

看一下。。学习下这方面的内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