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全新载体,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个涵盖农、林、牧、渔和农畜产品加工制造、餐饮民宿、乡村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需要加强全局观念在协同推进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这里,我们尝试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应当考虑的几点规律性认识。 第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比较优势,推进“多规合一”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要求。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全新载体,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个涵盖农、林、牧、渔和农畜产品加工制造、餐饮民宿、乡村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需要加强全局观念在协同推进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这里,我们尝试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应当考虑的几点规律性认识。
第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比较优势,推进“多规合一”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要求。 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对于田园综合体形成良性循环和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各地农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逻辑起点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调查研究在权衡利弊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制定可行的产业、经营、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运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等,突出各类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最大程度体现当地国土的主体功能、资源组合优势、农业发展基础等综合条件,从而在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下形成农户、企业和市场实现良性互动的有序建设格局,不断增强田园综合体建设、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和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发展起点较高的田园综合体还应考虑更大的规划发展格局,提前谋划智慧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体系,面向跨区域和国内外市场,借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的重大机遇促进田园综合体外向型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微观主体在引导现代要素配置、产业培育发展、农户资源投入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导向。 市场机制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推进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需要最大化农业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和农村发展要素功能的积极发挥,更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多元推动力量的全面迸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同样如此,需要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等市场体系和市场作用机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将有助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各类市场力量凝聚起来,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从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及其创新力量驱动上来,这是市场经济和创新驱动时代实现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本支撑。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从根本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只有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田园综合体建设才具有持续的内在驱动力量。这就要求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大农业为核心产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特色优势延伸培育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相关联的其他新型业态。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以实现适度规模化和对接市场为目标,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业态提档升级,真正展现根本上有别于城市景观的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和农业生产。
第四,在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基础上撬动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汇集,不断引导和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实现聚集效应,是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和实现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对城市和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不足,金融主体和中小企业发育相对滞后,这就要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有关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通过获得专项财政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根据不同约束条件灵活选择PPP融资模式、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收益信托模式、发行债券模式、融资租赁模式、资产证券化和供应链融资等多元模式,这样既能较好地缓解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提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成活率与典型示范性,从而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面对金融要素约束日益凸显,县域范围内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形成以金融投入为引导、多种投入渠道相结合的融资模式,考虑通过对金融服务机构实行补贴政策(如涉农贷款增量补贴政策),引导更多的信贷资源向县域内的田园综合体倾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田园综合体与县域经济的合作共赢。
第五,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是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农业农村比较优势,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是我国在新时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性而言,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在不同环节推行绿色生态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生态附加值,通过建立从农事生产到农产品加工稳定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发展高产高效、高技术含量、低污染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带动田园综合体各个领域的建设,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于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始终。在这里,可考虑综合运用工程、行政、技术、经济、法律、宣传等多重手段,健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主体的环保信用评价、披露、惩罚制度,注重美丽乡村导向下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借产业发展之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跨区域技术援助、对口扶贫等方式,建立绿色产业发展车间、循环经济公益岗位,协同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最终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与乡村永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富民目标,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论是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进而达到缩小城乡差别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更大尺度上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必须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农民增收中的突出困难和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的重大工程,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仅使田园综合体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新目标,而且在长期内能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实践平台,使田园综合体在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贡献更多可能性。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一诺农旅规划、 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