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讲解污泥的产量与计量部分内容。对于污泥的产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其一是估算法,其二是精确计算法。 对于估算法,《排水工程》上有相应的介绍,首先是P3每万m3污水精处理后的污泥产生量一般为5~8t(按含水率80%计算);其次是P426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算)。 对于精确计算法,分为以下6中情况: 01 预处理工艺的污泥产量
本节主要讲解污泥的产量与计量部分内容。对于污泥的产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其一是估算法,其二是精确计算法。
对于估算法,《排水工程》上有相应的介绍,首先是P3每万m3污水精处理后的污泥产生量一般为5~8t(按含水率80%计算);其次是P426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算)。
对于精确计算法,分为以下6中情况:
01 预处理工艺的污泥产量
预处理工艺的污泥产量,包括初沉池、水解池、AB法A段和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等。
①不接收剩余活性污泥时:
?△X1——预处理污泥产生量,kg/d;
?SSi、SSo——分别为进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
?Q——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m3/d;
?a——系数,无量纲。初沉池a=0.8~1.0,排泥间隔较长时,取下限;AB法A段a=1.0~1.2,水解工艺a=0.5~0.8,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根据投药量,a=1.5~2.0。
②初沉池不接收剩余活性污泥,间歇排放:
▲公式17-16
?Q1——初沉池每日排泥量,m3/d;
?n——每日排泥次数,n=24/T,T为排泥周期;
?S——初沉池截面积,m2;
?hf,i——集泥池中初沉污泥排泥前泥位,m;
?ha,i——集泥池中初沉污泥排泥后泥位,m;
?Qi——初沉池排泥期间,集泥池(浓缩池)提升泵流量,m3/h;
?ti——初沉池排泥时间,h。
02 带预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剩余污泥产生量
带预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剩余污泥产生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公式17-11
?△X2——剩余活性污泥量,kg/d;
?f——MLVSS/MLSS之比值。对于生活污水,一般在0.5~0.75;
?Q——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m3/d;
?Sr——有机物浓度讲解量,Sr=Sa-Se,kg/m3。Sa、Se为曝气池进水、出水有机物BOD浓度,kg/m3;
?V——曝气池容积,m3;
?Xv——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kg/m3;
?a——污泥产生率系数(kg挥发性悬浮固体/kgBOD),一般可取0.5~0.65;
?b——污泥自身氧化率,kg/d。一般可取0.05~0.1。
当剩余活性污泥连续排放时,宜通过设置流量计方式进行计量,流量计设在剩余污泥压出管道上;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间歇排出时,宜采用容积法计量。
03 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间歇排出
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间歇排出时,宜采用容积法计量:
▲公式17-12
?△X3——剩余活性污泥量,kg/d;
?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20℃时为0.3~0.6;
?Q——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m3/d;
?So——生物反应池内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Se——生物反应池内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Kd——衰减系数,d-1,一般可取0.05~0.1;
?V——生物反应池容积,m3;
?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kgMLVSS/m3;
?SSo——生物反应池内进水悬浮物浓度,kg/m3;
?SSe——生物反应池内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
剩余活性污泥连续排放时,宜通过设置流量计方式进行计算,流量计设在剩余污泥压出管上。
▲公式17-17
?Vs——剩余污泥排放量,m3;
?Qp——污泥提升泵流量,m3/h;
?t——排泥时间,h。
04 带有预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带有预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公式17-13
?△X1——预处理污泥产生量,kg/d;
?△X2——剩余活性污泥量,kg/d;
05 消化工艺处理后污泥量
消化工艺处理后污泥量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公式17-14
?W2——消化后污泥质量,kg/d;
?W1——原污泥质量,kg/d;
?f1——原污泥中挥发性有机固体含量百分比;
?f2——消化污泥中挥发性有机固体含量百分比。
厌氧消化池进出泥量和沼气产量需设置计量装置或仪表:
1.消化池处理污泥量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之和;
2.出泥量需计量;
3.污泥消化池产生的沼气计量装置或仪表宜安装在消化池出气管道上,沼气计量装置应具有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读取的功能;
06 其他计量
其他计量规定有如下三条: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机械脱水输送管线应设置计量泵;
2.污泥好氧堆肥厂应为进出厂污泥设置运行良好的计量设施,计量设施宜采用汽车衡;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总的排放出口,应记录污泥输出车次、重量、取样测定含水率,并采用转移联单制度。
07 本节总结
本节公式虽然比较多,但是实际上属于再版教材新编内容,还从未考过,因此即便会考,也不会出题太深,建议大家把涉及到的这几种污泥产生的条件重点勾画,遇到此类型题目时,会照号入座即可。
相关资料推荐:
污泥产量计算
https://ziliao.co188.com/s183474.html
知识点:污泥产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