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可视化是传统CAD与BIM的区别中最为显著的一点。
基于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改善沟通环境,提高项目的观赏度及阅读能力,增加建筑整体的真实性及体验感。
那么,BIM技术可视化功能的强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导读 可视化是传统CAD与BIM的区别中最为显著的一点。 基于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改善沟通环境,提高项目的观赏度及阅读能力,增加建筑整体的真实性及体验感。 那么,BIM技术可视化功能的强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全球工程行业人士普遍认识到BIM技术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力量。中国建筑行业也逐步开始试行BIM技术,并取得一定成果。比如,近期业内就流传着中铁的先锋广场项目三期,运用BIM直接节约成本389万,节约工期81天。
导读
可视化是传统CAD与BIM的区别中最为显著的一点。
基于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改善沟通环境,提高项目的观赏度及阅读能力,增加建筑整体的真实性及体验感。
那么,BIM技术可视化功能的强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全球工程行业人士普遍认识到BIM技术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力量。中国建筑行业也逐步开始试行BIM技术,并取得一定成果。比如,近期业内就流传着中铁的先锋广场项目三期,运用BIM直接节约成本389万,节约工期81天。
但是,低效的虚拟协同会议,笨重的BIM文件,以及急于到模型层面的心态都是现在AEC行业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跟一些实施较好的BIM/VDC人员交流了他们在过程中减少浪费的经验,现结合中铁的实际运用与大家分享。
七种在BIM实施过程中减少浪费的方法
很多大的AEC公司在运行他们 BIM 驱动的项目时,像一条加工生产线,他们会将员工赋予特殊的角色 – 设计专家,生产专家,和工程管理专家,所有这些人都将会在一个项目中完成他们的 BIM 任务后转入到另外一个项目。
虽然理论上是有效的,但是这个Henry Fordish流程模型最终带来的却是浪费资源和增加费用, AIA , LEED AP Chuparkoff 谈到,问题就是,在每一次流转中,都会有些人员的流失,虽然某些员工从项目中撤出,同时有新员工的进入,但设计团队丢失了他们的一些“部落知识库” (tribal knowledge) – 真正的理解项目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一个团队从设计到归档阶段的连贯性是非常关键的,他补充。
PhD, AIA, LEED AP John提到:通过在项目初期就雇用流程图人员,建筑团队可以减少大量的 BIM 建模工作,并且开发为团队和用户提供更多价值的模型。
Chuparkoff说到:“如果有五个人在加工生产团队,他们对设计阶段一无所知的话,这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他们会挠头想知道,为什么一些东西会做成这个样子。当工程计划变的更短时,设计团队将没有时间返回去弄明白当时的设计想法是怎么样的。
BIM/VDC工具是非常强大的,但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去有效利用,并且实施高效的协调会议的话,建筑团队将永远不会意识到BIM协调带来的真正效益。Gensler的建筑师,BIM/VDC专家Kriger提到,请记住以下技巧来召开更加有效的BIM协调会议:
会议准备。对于操作一个项目模型以及将正确的模型视图展现出来是存在技巧的。在会议开始前15分钟就将这些事情都做好,可以最大化的节省会议人员的时间。
指派一个“特定的操作员”。对于一个对模型以及软件平台非常熟悉的人来说,模型操作及展示将变得不那么复杂。而如果一个这方面经验不怎么丰富的人来试图操作模型的话,无疑会大大降低会议的效率。
考虑分解会议。让会议关注于项目的小单元上,并且仅仅是相关直接负责的团队人员参与。可以考虑按专业来分解会议。例如,先和结构工程师碰面来沟通结构方面的协调问题,然后同MEP以及结构工程师一起解决些共同的问题,最后是和MEP工程师进行协调沟通。
使用会议笔记来保持专注。上一次会议中形成的公开条款和工作安排将会是下一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使用这样的方式让你的团队保持同步,并且在进入下一议题之前解决公开的协调问题。
尽管现在设计师已经有了高科技的建模工具,但Chuparkoff还是提倡在初期概念设计阶段跟客户沟通时使用“笔-纸”方法。他谈到很多公司花了太多资源在前期的3D方案模型上,而后面在BIM环境中又需要费力地建一次3D模型。
“在一些公司,人们会在SketchUP中花费4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建立不同的项目模型”,他说到,“你不需要一个非常成熟的想法和模型去展示给客户,你需要五六个好的想法,但不一定需要去建立模型。”
AEC专家已经开始了解并建立模型。但是这种人为的“快速到模型”的做法经常会导致低效率、浪费以及不理想的模型的出现。Haymaker博士谈到。
Haymaker,这位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建议使用过程描述技术—包括价值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建模—在项目开始阶段就确定设计过程中需要做的决策,同时包括做这些决策需要的过程。如果做的好的话,这些流程图可以极好的帮助减少项目过程中要求的模型量,并且对于团队和客户来讲会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如果建筑师、机械工程师以及承包商可以坐在一起来将他们初期能耗和造价分析的过程描绘出来的话,建筑师可能会认识到他们只需要将空间和外部结构建立模型。Haymaker说到,这样将大大减少他们的建模量,从而减少了潜在的无用和不准确数据的产生。
在泰森斯大厦项目的四年中,Gensler的Krieger只有一个小的遗憾:没有更有效的管理BIM文件的大小。“我们的模型非常大,甚至对于性能很好的电脑来说,这些模型的运行都非常困难。”
基于一个中心BIM模型工作有其好处—尤其是针对所有的项目信息,只有唯一的信息资源库。但是对于复杂项目来看,这些BIM文件又会变得非常笨重,从而导致了虚拟协调会议上更长的加载时间。
“将模型进行分解是控制BIM文件大小的方法之一,我们尝试考虑从模型的逻辑组成上来将这些模型进行划分,”Krieger说到,“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时,可以将塔楼和裙房作为单独的模型进行分解,并根据需要在两者中进行说明和链接。或者,当一个建筑体有着复杂外表皮的时候,可以将外幕墙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型。越早的进行模型分解,将会得到越好的效果。”
Krieger同时也建议对项目中用到的模型族进行注释。复杂的项目可能会用到超过千种的族文件,并且其中一些会超过10兆,所以对于族文件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我们都是非常细心和关注的。
考虑到快速变化和创新的BIM/VDC软件行业,AEC公司非常迫切的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和升级公司的BIM/VDC标准。
“这些工具经常被使用到,所以他们应该包含在公司的标准之中,新的功能和特点会让标准变的跟不上节奏,这关系到生成效率的问题。”来自纽约的高级建筑师Adam说到。
从对项目的预期,到项目实施计划、模型分享机制、决策以及开发标准等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BIM实施计划去实现,从而也保证项目实时可控。
“这个当然值得去做”,Gensler的Krieger说到,他提到泰森斯大厦的BIM执行计划,“前期我们针对模型视图,模板以及细部组织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在后期工程管理过程中得到回报。”
对于一个大的、长期的项目来讲,非常容易就偏离了最初的BIM实施计划,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个计划或许可以节省超过百万美金。
“最早的回报来自于我们设计阶段每周的虚拟协调会议”,Krieger谈到,“通过这个我们减少了大量的RFI以及现场的重大协调问题。”
中铁实例运用
中铁建设集团已有BIM应用指南和企业建模标准,在本项目实施前期,根据集团的相关规定,制定项目BIM应用计划书、项目部各专业BIM建模标准、BIM信息交互标准等相关标准。
在BIM应用前期,进行BIM建模标准交底后,BIM中心创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土建模型、机电模型、钢筋模型、钢结构模型以及场地等措施类模型。
(1)辅助图纸审查
在建模过程中,通过BIM技术进行图纸审查,BIM中心发现土建图纸、机电图纸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随后按照问题性质和冲突级别分类,描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书面的形式汇总形成问题报告,用于阶段性项目图纸会审,提前发现设计问题,在施工前期大大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施工问题。
(2)可视化交底
本项目钢结构构件总类多,通过三维模型辅助技术交底,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查看,可使交底内容精确至单个构件部位,直观地体现施工细节,实现交底内容的无损传递,减少了人为误差风险,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3)辅助现场平面策划
由于本项目施工可用场地小,材料堆放、临时设施、车辆进出管理等布置方面较为困难。BIM中心应用BIM模型进行场地平面策划,并利用三维漫游动画进行样板工地策划。本项目为省级观摩项目,预先在BIM软件中将观摩各类素材、路线规划等进行虚拟布置,有助于管理层对观摩方案的科学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施工方案模拟
核心筒外钢结构工程是本项目的一大难点,钢结构工程能否顺序施工,可能会对工程整体进度造成影响。BIM中心对钢结构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并利用模型进行了吊装方案的多次模拟,直观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处,选择最优吊装方案,实现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 施工方案模拟
(5)机电的深化设计
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机电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包括深化机电施工图纸、对建筑的重要部位和公共区域进行净高空间分析等,通过三维剖面、模型演示的手段与业主和设计进行沟通,有效提高了施工图纸深化设计效率和沟通效率,实现了最大限度优化管线排布、层高的优化及施工预留孔洞的留置。
该项目直接节约造价成本约389万,节约工期约81天,并受到众多媒体的重点关注及企业观摩。
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机电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包括深化机电施工图纸、对建筑的重要部位和公共区域进行净高空间分析等,通过三维剖面、模型演示的手段与业主和设计进行沟通,有效提高了施工图纸深化设计效率和沟通效率,实现了最大限度优化管线排布、层高的优化及施工预留孔洞的留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