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竣工验收。这座历时3年多精心打造,造型酷似雪山,又像蜀山巨岩的巨型大跨度异形建筑,是“亚洲最大恐龙”新家、中国西部最大地学博物馆,以及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的公共建筑。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大道,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内部共设6大主题展厅,包括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
6月14日,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竣工验收。这座历时3年多精心打造,造型酷似雪山,又像蜀山巨岩的巨型大跨度异形建筑,是“亚洲最大恐龙”新家、中国西部最大地学博物馆,以及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的公共建筑。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大道,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内部共设6大主题展厅,包括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
博物馆由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师事务所(PCPA)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SWADI)合作设计,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设计方案体现了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诗意而务实的回应。其最大特点是在保持了博物馆垂直的视觉印象的同时,打造了空间横向的人行尺度体验,并将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
建筑造型特征灵感来自于四川地区独特的地貌元素——蜀山、蜀道、蜀水:用山峰与岩石的形态致敬巍峨的蜀山;六个单体之间通过人行栈道和天桥长廊连接,蜿蜒盘旋极具蜀道意境;其中穿插的弯曲水流与倒影水池,更是尽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建筑的石材立面上呈现有机分布的穿孔。在白天,这些穿孔寓意着川西山尖的皑皑白雪雪。到了晚上,它们被从内部点亮,宛如璀璨星空。岩石体量之间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关系的对比。
作为PCPA首个在中国完成的文化建筑, 是 PCPA 继日本大阪国立现代美术馆、美国太平洋设计中心等文化地标后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其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将设计根植于文化与环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