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为啥左零右火,可不可以反接,会有什么后果?80%电工答不出
wx_87245549
2022年05月27日 21:39:51
只看楼主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火线、地线和零线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火线、地线和零线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1、从颜色进行区分

火线一般是红色的线,淡蓝色的线是零线,而黄绿相间的双色线则是地线。

2、用测电笔区分

用测电笔去测定,测电笔会发光的则是火线,而不会发光变亮的则是零线

3、用电压表区分

不同相线(即火线)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380V,相线(火线)与零线(或良好的接地体)之间的电压为相电压220V,零线与良好的接地体的电压为0V。

4、接线盒中火线、零线、电线的确定                                                                                                                                                                                                                        

     




插座设置成左零右火是为了用电安全考虑


     

     

1、由于触电事端的计算大数据标明:多数人是右撇子,并且在拔不出插头的时分,会下认识改动抓持深度。将右手拇指指尖伸长顶在插座上作为支点,这么一旦插头拔离构成空地,指尖也许曲折触碰到电极构成触电。概率上超越食指,据说有一位外国人对近3000次触电事故进行分析,用右手去插插头大拇指接触到带电金属导体发生的触电事故是最高的,对于三孔插头触点概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上电极,左电极,右电极。所以才会有"左零右火上地"的规定,据称这么排列比较安全。



     

     

2、为了布线一致,便于保护。国家规定的家用插座,左零右火,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规范,便与检修等。


     

     

3、心脏在胸腔左面,研讨标明,电流从人的左手到双脚时,电流量的67%通过心脏。由右手到双足,3.7%到心脏;右手到左手时有3.3%,左脚到右脚时只要0.4%的电流通过心脏。设置成左零右火,如果我们用右手连接插座时,发生了漏电现象,右手的本能反应比较及时敏捷,电流也能避免直击心脏。

     


那么问题来了,接错会有什么影响?


         

         

1、单相电器的插头如果插反了,火线和零线颠倒了。

使用两脚电源插头的电器,是不必区分火线、零线的,因为插头是任意插的。这类电器通常是塑料外壳,没有漏电问题。如电视机、塑壳电吹风、塑过小电扇…


         

         

2、如果颠倒,是否会造成危险?(比如开关本来在零线上,一颠倒在火线上了)  如何解决?

这种情况下,火线与零线接反了虽然不会影响到家里的电器的使用,但对于安全用电来讲,是存在隐患的。主要是一些家电的控制开关是用来控制火线的,如果插座处的火线与零线接反了的话,会造成家电的控制开关控制的是零线。也就是当家电的开关在断开的情况下,电器内部是带电的。所以火线和零线不可接反。

         



 
再举个例子,如果墙上的插坐的火线和零线接反的话,如果大家使用的插排上带一个小开关的话,当大家把开关断开时,这个插排还是带电的。所以这时小孩子如果用金属抠插排的插孔的话,就会引发触电,很危险。

灯泡的零线和火线接反了,灯关掉时会一闪一闪的亮。
解决方法:
(1)用普通的电笔在客厅、厨房、房间的插座右边孔内测量一下,看看是否会亮,如果右孔不亮而左孔亮,说明家里的线路全部零线和火线 被接反了。只要将总开关关闭,把总开关下面的两根出线调换一下位置就行了,你自己就能搞定。
(2)如果插座用电笔测量正常,说明单是照明线路的问题,一般来说你自己是解决不了的,那你得让专业的电工来返工了。



 
当然火线是绝对不能与地线装反的,地线的作用是防止当电器的电线绝缘出问题而使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这时如果火线和地线在插座外接反了,有人接触到金属外壳,就会引起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处理具体做法:一是切断电源,或者用一根绝缘棒将电线挑开,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二是尽力抢救。三是发生电火灾务必在切断电源后,才能泼水救火。在整个救护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自身保护,防止自己也触电。

 
总之,插座接线左零右火的设置,就是为了减少心脏触电的概率,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大家在家用电时,也记得要遵循这个规则。关于左零右火的标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朋友们对本文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评论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谈论学习!
免费打赏
樊花花
2022年05月29日 10:36:51
2楼

很好的帖子,参考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