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概念设计中标方案展示(另附:何镜堂、MAD、BIAD概念方案)
博思塔尼亚
2022年05月18日 09:09:11
只看楼主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在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中胜出,联合体提交的2号方案成为最终中标实施方案。该方案由中建西南院团队原创设计,联合体方矶崎新+胡倩工作室担任项目顾问。项目目前正在深化设计阶段,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01 项目背景 & 项目介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化距今4800年,遗址出土众多国宝和数以万计精美文物。这些文物展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繁复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宏大的形体,反映了当时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青铜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在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中胜出,联合体提交的2号方案成为最终中标实施方案。该方案由中建西南院团队原创设计,联合体方矶崎新+胡倩工作室担任项目顾问。项目目前正在深化设计阶段,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01 项目背景 & 项目介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化距今4800年,遗址出土众多国宝和数以万计精美文物。这些文物展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繁复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宏大的形体,反映了当时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青铜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重器 ? 中建西南院



自2019年11月三星堆遗址的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重新启动,不断有新的考古成果并有文物重器出土,三星堆遗址考古进入新时代。现有的两个展馆,共计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已无法容纳新文物展示,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计划提上日程。此次概念设计规划用地范围位于遗址核心保护区东北角,总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新建博物馆及游客中心总面积约54400平方米,建成后的新博物馆将与现有的一、二号馆共同组成三星堆博物馆群,打造展陈形式多样化、现代化的世界级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群鸟瞰图示意?中建西南院




02 设计理念


2.1 “望”——总图布局,时空对望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园区距成都40公里,位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园区内部植被茂密,水系环绕,游客中心,一号馆,二号馆,研学馆,文创馆,文保中心等建筑散布其间。


园区现状航拍



在总图布局上,设计选择化零为整的策略,将博物馆新馆与游客中心一体化设计,自西向东分别布置库区、展区、游客中心,新馆三个体量单元向西南方向旋转,朝向三星堆遗址区方向,将遗址公园尽收眼底,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时空对话。


博物馆体量与遗址区的时空对望?中建西南院



体量生成分析图示意?中建西南院


2.2 “堆”——体量生成,堆列三星


古蜀王国城墙遗留下来的三个起伏相连的堆状遗址和北面新月状的月亮湾台地,形成“三星伴月”景观,“三星堆”由此得名。


设计将老馆经典的螺旋曲线外墙延续发展,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空间的控制曲线。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的融入场地,与对面一号馆斜坡形体左右呼应,建筑形成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三个堆体的平面控制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平面夹角呈现严谨的几何逻辑,生成独特的形体韵律。


二号老馆的表皮延伸到新馆的堆体立面?中建西南院



“三星伴月”的建筑地景化诠释?中建西南院



设计在“显”与“隐”、“新”与“旧”、“分“与“合”之间,寻找巧妙的平衡点,以恰当的姿态回应园区复杂的建筑现状和场地文脉。


倾斜的覆土屋面与现状1号馆斜坡相呼应?中建西南院



建筑效果示意?中建西南院



2.3 “堆”——体量生成,堆列三星


古蜀青铜面具通过极富表现力的眼睛,仿佛在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方案构思上,眼睛也作为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与外部遗址园区对话的窗口,巧妙地容纳了“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节点空间。


古蜀之眼形态氛围示意?中建西南院



在“时空螺旋序厅”,环形的青铜楼梯环绕青铜大立人螺旋向下,与二号馆环绕青铜神树螺旋向上的中庭遥相呼应,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开未来之旅,“应天接地”,形成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传承。


“时空螺旋序厅”?中建西南院



仰望时空螺旋?中建西南院



俯视时空螺旋?中建西南院



在“圜流古今剧场”,游客可观赏一场来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剧,也可透过“眼睛”,驻足欣赏老馆与遗址的景色。


现状二号馆(老馆)的螺旋中庭?中建西南院



寰流古今剧场?中建西南院



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干挂米黄石板,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建筑立面构造层次?中建西南院




2.4 “展”——展陈空间,灵活布局


新馆共三个堆体,东侧两个堆体为展陈空间,西侧一个堆体为后勤库区。


穿过游客中心向西,进入时空螺旋序厅,螺旋楼梯环绕尺度放大6倍的青铜大立人雕塑,让游客切实感受古蜀文明“沉睡千年,惊醒万众”的震撼。自序厅开始,通过设置灵活的观展流线,游客既可以通过“一笔动线”连续参观全部展厅,也可选择参观特定主题展厅。


观众依次进入“古城古国”展厅,“古蜀文明交流”展厅,“考古发掘历程”展厅,参观完一层后,通过螺旋楼梯,进入二层 ”圆形剧场“观赏情景短剧,再参观“艺术、神话与祭祀”展厅,”文物重器专题“展厅,”新考古成果“展厅。


文物重器,青铜神树?中建西南院



参观完二层,观众通过螺旋楼梯可直达地下一层,游玩儿童乐园、或聆听学术报告。新馆临展厅位于展区最西侧靠近库区,相对独立,便于管理和快速换展。


新馆共6个常展厅和1个临展厅,展览面积1.8万㎡。结构设计采用钢桁架楼盖,保证展厅为均为灵活无柱,可分可合的开敞空间,设备管线布置于空腹桁架层,实现设备、结构、布展空间的高度集成。展厅跨度约15到30M,一层展厅层高8M,二层展厅层高6-12M,通过楼板局部挑空,提供了6到15米不同高度的展厅,为灵活布展预留充分的条件。展厅北侧布置专用货运通道,便捷联系库区和展区


场景复原,古蜀生活?中建西南院


2.5 “畅”——交通组织,便捷顺畅

向新路右侧的生态停车场,可容纳800辆小汽车和40辆大巴车。大巴车和小汽车的车行入口分设南北两侧,相对独立。停车采用单元式布局,便于分区管控。游客停车后,穿过向新路,到达游客中心前区。

在向新路靠博物馆一侧,为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到达的观众设置了港湾式落客区。博物馆贵宾通过北侧或东侧车行入口进入园区,可到达园区贵宾楼和新馆东北角贵宾休息室。游客电瓶车始发站设置在游客中心入口处,方便游客更舒适地参观整个园区。后勤与货车运输通过北侧道路开口进入园区内部道路,方便到达博物馆西北侧的后勤库房区。


夜景与周边道路?中建西南院


2.6 “融”——园区规划,融旧纳新


园区现存两条不同年代形成的轴线,布局零散,设计重新梳理了整个园区的参观动线,利用景观设计融合建筑,消解轴线,形成从游客中心开始,串联新馆,二号馆,祭坛,文保中心,一号馆的参观环线。让园区重新融合成为完整的生态公园。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将重塑园区空间格局与游览体验,在时光长河中留下刻度与烙印,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标。


博物馆园区整体鸟瞰效果图?中建西南院



工作模型照片示意?中建西南院



03 其他优秀竞赛方案


3.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竞赛方案


博物馆选址于遗址公园内,我们遵循历史遗址类博物馆设计的原则,针对三星堆遗址公园的现有环境和古蜀文化的特色,在设计中着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尊重和突出遗址环境,与园区现有建筑布局和尺度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共同营造自然旷野的场所氛围,表达远古文明的时间跨度和历史感。

2、延伸古蜀文化内涵,建筑采用现代手法和材料技术,抽象再现古蜀文化精髓。

3、通过空间和时间的重组,创造一个古今交汇的场所,为参观者搭建理解遗址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桥梁。


设计概念+项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整体鸟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平面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形体生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体鸟瞰示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概念+项目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自然起伏的地景式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效果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夜景效果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室内空间效果示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2 MAD建筑事务所:三星堆之睛


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设计方案“三星堆之睛”。MAD在园区密林绿水之上放置了一组错落分布的梭形木结构建筑群。新建筑群与原有景观构成了新的大地景观,一方面透露了与三星堆文明相仿的远古未来神秘感,另一方面以节制的体量和姿态与自然相连,让园区成为了一处人文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相遇的城市及文化公共空间。


项目鸟瞰示意?MAD



博物馆浮在水面上?MAD



夕阳下的博物馆?MAD



夕阳下的博物馆?MAD



建筑单体鸟瞰?MAD



建筑室内空间示意?MAD



剖透视图,屋顶绿地和周边地景?MAD



分解轴测图示意?MAD



建筑与周边景观效果示意?MAD



建筑与玻璃连廊夜景与水景示意?MAD



3.3 BIAD(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院: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方案


新馆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2号馆的影响并融入周边环境。用地东侧邻城市道路,是人流的主要来向,北侧紧邻鸭子河,为古蜀文明的母亲河,南临中轴大道,作为整个园区的主轴线,西临2号馆,四个面的场地条件差异很大且复杂,伴随严苛的高度控制和指标要求,如何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延续三星堆的精神文脉,和周边环境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对设计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馆区场地现状?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场地示意与体量生成?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功能与面积分析?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流线分析?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不同角度的鸟瞰示意?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夜景鸟瞰?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临河立面展现出灵动的曲线和朦胧的灯光?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透过水面建筑面形成三星堆眼睛的形态?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主入口局部透视图?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独特设计的穿孔板纹理?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入口大厅透视图及室内中的斑驳光影?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室内展示与展厅空间示意?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院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