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年,珠江流域局地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旱涝急转,突发灾害明显增多。 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东江、韩江来水持续偏枯,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 面对“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严峻形势,水利部高度重视,锚定供水保障目标,强化“四预”措施,筑牢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打赢了抗旱保供水这场硬仗,确保了香港、澳门供水安全,确保了珠江流域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近 年,珠江流域局地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旱涝急转,突发灾害明显增多。 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东江、韩江来水持续偏枯,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 面对“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严峻形势,水利部高度重视,锚定供水保障目标,强化“四预”措施,筑牢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打赢了抗旱保供水这场硬仗,确保了香港、澳门供水安全,确保了珠江流域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是水利系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救灾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水利部党组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干旱往往由汛期降雨少引发。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旱灾较严重的年份有1959年、1963年、1977年、1980年、1986年、1988—1993年连续5年干旱、2002—2007年连续6年干旱、2009—2010年西南大旱。其中,1959年、1963年广东大旱,人畜饮水困难,澳门淡水奇缺,香港水荒严重;2009—2010年西南五省发生近百年来最大旱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产生了极大影响。
2020年秋冬季和2021年秋冬季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珠江流域降雨连年偏少,长时间高温少雨导致江河来水持续偏枯,部分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流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旱情,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
2020年东江、韩江降雨偏少2成。2021年东江、韩江降雨偏少3~4成,分别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少和最少,丰水地区的东江、韩江遭遇罕见连年干旱。
受降雨持续偏少影响,江河底水明显偏低,流域主要江河来水偏少3~7成,东江、韩江来水均偏少7成,为1956年以来历史最枯。
2021年汛末,东江枫树坝、新丰江、白盆珠3座骨干水库总有效蓄水率仅16%,为近30年同期最少;韩江棉花滩水库有效蓄水率仅20%,较多年同期偏少7成。进入枯水期后,蓄水量持续减少,新丰江水库2022年1月28日起水位低于死水位25天。
2021—2022年枯水期,西北江及东江三角洲咸潮活动明显加剧,2021年磨刀门水道广昌泵站、联石湾泵站在主汛期6—8月出现咸潮,为有咸情监测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后,天文大潮叠加不利气象因素,咸潮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东江三角洲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李国英部长多次主持珠江流域抗旱专题会商,部署抗旱保供水工作。珠江委会同广东、广西、福建省(自治区)严格落实流域、区域抗旱责任,抓紧抓细抓实各项抗旱保供水工作,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旱情主要发生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影响到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供水安全,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涉及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关系“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区域,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场硬仗,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在分析流域旱情涉及区域范围和影响程度基础上,水利部提出要以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及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为目标,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抗旱各项工作。
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雨情、水情、旱情、咸情“四情”监测,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开展抗旱调度预演,滚动优化调度预案方案,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确保抗旱措施跑赢旱情和咸情发展速度。
2021年6月,珠江委准确研判“珠江流域汛期当汛不汛,枯水期持续偏枯”的不利形势,及时向电网和发电企业发出预警,实施流域蓄水调度,西江骨干水库增蓄
水量约129亿 m 3 ,为后续抗旱保供水储备了宝贵淡水资源。根据旱情发展情况,及时发布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精准确定应急补水压咸“窗口期”及最佳流量。建成珠江流域抗旱“四预”平台,针对不同调度方案实施动态预演,实现流域水库群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调度,为科学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提供决策依据。提早制定珠江、韩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实施方案,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及预演结果,动态调整优化调度方案。
按照水利部部署,珠江委会同广东省水利厅逐江河逐区域梳理,按当地、近地、远地构筑了西江、东江、韩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西江以珠海等本地水库为第一道防线,中下游大藤峡水利枢纽为第二道防线,中上游龙滩、百色等骨干水库为第三道防线。东江以深圳等本地水库为第一道防线,中下游东江(剑潭)水利枢纽为第二道防线,中上游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水库群为第三道防线;韩江以潮州水利枢纽为第一道防线,中游高陂水利枢纽为第二道防线,福建棉花滩和广东长潭、益塘、合水等水库群为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本地水库群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第二道防线近地水库通过提高蓄水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第三道防线流域远端水库群持续向下游补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三道防线”的建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地区抗旱保供水的坚实屏障。
珠江委科学实施珠江、韩江水量统一调度,先后下达16道调度指令,科学精细调度龙滩、百色、大藤峡、新丰江、棉花滩等流域性骨干工程为下游补水,有效压制珠江口咸潮,确保供水安全,并统筹兼顾了航运安全和电网安全,实现了多方共赢。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积极配合做好水量调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协调联动,接力推进,加快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建设,推行节约用水,优化供水调度,形成抗旱合力。
通过实施流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累计向西北江三角洲澳门和珠海主城区等地供水1.4亿 m 3 ,其中向澳门供水3891万 m 3 ;累计向东江三角洲东莞、广州东部等地供水9.2亿 m 3 ;累计向韩江三角洲汕头、潮州、揭阳等地供水5.8亿 m 3 ,确保了供水安全。
此次珠江流域成功应对严重旱情,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作出了水利贡献,更是对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一次重大检视。主要有四方面的宝贵经验:
一是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
二是 必须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水利部党组锚定供水保障目标,科学决策、靠前指挥,部署“三道防线”,强化“四预”措施,是打赢此次硬仗的根本保证;
三是 必须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流域统一调度,统筹供水、灌溉、生态、发电、航运等需求,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战胜严峻旱情的关键所在;
四是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流域一盘棋,统筹流域抗旱全局,各方协调联动,形成抗旱保供水最大合力。
在总结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珠江流域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尚不完善,大部分城市供水尚未实现江库完全联通,部分地区无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部分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有效防控供水风险、确保供水安全能力不足;流域统一调度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缺乏法治保障,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流域智慧水利尚在起步阶段,与全要素全过程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抗旱保供水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以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完善体制机制法治、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为着力点,补好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针对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薄弱环节,完善西北江中下游等五大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加快大藤峡等控制性枢纽以及西江干流堤防、潖江蓄滞洪区建设,实施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提高江河堤防达标率;加强流域“四预”能力建设,修订完善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方案体系,补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短板,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从流域层面科学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统筹工程布局,统筹项目实施。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区域战略,推进以龙滩二期为重点的西江水资源提升工程、东江和北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粤东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福建闽西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流域水网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问题。
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联合调配西江、北江和东江水资源,构建东西联通、江库联调、区域联网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充分发挥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流域统筹、分级负责、协调各方的调度体制机制,加强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统筹流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充分协调各方需求和利益,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调度、水生态统一调度,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多年水量调度工作有力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但调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协调难、效能低等问题。珠江中上游各类水库电站分属不同地区和行业管理,牵涉部门多,调度实施过程中违反调度纪律、不执行调令的情况时有发生,单靠行政措施难以达到应有效果,不利于形成长效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为加强和规范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需加快推进《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立法工作,从法律法规层面解决水量调度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保障调度顺利实施。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建设完善珠江流域数字孪生平台,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力,实现数字孪生流域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全面提升珠江流域水利决策与管理水平。
珠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安全风险隐患仍客观存在。我们将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意识,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王宝恩(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