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为什么会 “反专业化”?
踏实的卤蛋
2022年04月22日 16:09:49
来自于水利时事
只看楼主

说起“专业”,这个词在设计院里很常见,无论规模大小,每个设计院都或多或少有几个专业,多的设计院有几十个专业,少的有几个专业。并且,设计院的领导大部分是“专业”出身,所以,一般而言,设计行业对“专业化”应该是有一定接受度的。   但是说到企业战略方向却有大量的设计院“反专业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基本都在往“多元化”这个方向走,做交通的往市政转型,做建筑的也在往市政转型,做市政的却又舍不得交通与建筑,甚至只有几十个人的小院,也怀揣大梦想,市政要做、建筑要做、水利也要做。所以产生了这么一个悖论——专业化分工最直接体现的设计院反而成为“反专业化”的急先锋。 

说起“专业”,这个词在设计院里很常见,无论规模大小,每个设计院都或多或少有几个专业,多的设计院有几十个专业,少的有几个专业。并且,设计院的领导大部分是“专业”出身,所以,一般而言,设计行业对“专业化”应该是有一定接受度的。  

但是说到企业战略方向却有大量的设计院“反专业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基本都在往“多元化”这个方向走,做交通的往市政转型,做建筑的也在往市政转型,做市政的却又舍不得交通与建筑,甚至只有几十个人的小院,也怀揣大梦想,市政要做、建筑要做、水利也要做。所以产生了这么一个悖论——专业化分工最直接体现的设计院反而成为“反专业化”的急先锋。  
为什么设计院会“反专业化”?  
1、   考核压力导致 “反专业化”。  
大部分设计院都会面临着年度业绩考核,尤其是在国资系统内的设计院,考核指标年年加码。虽然近几年说是要“高质量”发展,但考核的三大件——新签、营收、利润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把利润指标的权重提了上去而已,但是利润与营收、与新签是联动的,没有好的新签就产生不了好的营收,更加没有好的利润。而考核结果一方面跟负责人薪酬挂钩,另一方面与工资总额挂钩,所以即使有些领导个人主观意愿上不想一味地追求规模,就想着发挥工匠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透,但在他的位置上,不得不考虑集体的利益,所以硬着头皮上。做大与做专往往是一个矛盾体,到了一定程度,只能往多元化方向去发展。  
2、 风险控制要求“反专业化”。  
与专业化 相 对应的是多元化,很多设计院追求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也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所以为了企业发展具备更多的可能性,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3、 环境压力导致“反专业化”。  
一方面是业主的要求导致的,现在很多业主要求的是“综合解决方案”“一揽子工程”,这就对设计院的业务范围、能力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原来搞建筑的,也要考虑道路设计的问题了,原来搞水利的,也要考虑建筑的问题了。另外一方面,服务半径也导致了企业的“反专业化”,这点在那些市场区域比较固定的设计院尤其常见。设计院要把规模做大,如果市场范围在特定区域,要么提升市场占有率,要么增加客户粘度,在当前的竞争态势下,完全垄断不太现实,所以这类设计院往往是目标客户有什么业务,我就拓展业务能力,美其名曰往“综合性”设计院转型。与此同时,我们这个行业还有一个“从众效应”,别人都这么干了,我不这么干不行,别人都多元化了,那么我肯定要多元化,不然我就落伍了。  
4、 员工成长倒逼“反专业化”。  
以前设计院有很多的“三门生”,即出了家门到校门,出了校门到公司门,进了设计院就干一辈子,很少有跳槽的现象。但现在的95后年轻人有自己的诉求,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追求新鲜感、成就感,很难让其作为一个“螺丝钉”,干一个专业干一辈子。所以,很多企业为了给年轻员工发挥的舞台、成长的平台搞“孵化器”,孵化着孵化着就孵化成了“多元化”。  
5、 管理惯性形成“反专业化”。  
很多设计院的领导谈起道理头头是道,说起专业化也能上到国家战略,下到企业发展说的一套一套的,但真要轮到自己走专业化的道路,将下面的二级机构进行剥离那就困难一大堆,另当别论了。  
设计院要不要专业化?  
大部分设计院肯定要走专业化道路!  
1、 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专业化是方向。  
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他们的企业基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高峰就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很多企业往往就会回归到打造核心竞争力阶段,进行归核化,这点可以从美国建筑业的企业分布就可以得到验证。美国建筑市场大概有73万家企业,从业人员约722万人,平均每家企业人数是9.9人,美国建筑业90%的企业是20人以下的小企业,这些企业都是聚焦于某一块业务、某一个区域开展服务的。美国建筑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我国大规模建设后,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型”企业,需要的是有一技专长的、众多的小微企业 。  
2、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专业化必然选择。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资本连接的纽带有了更好的平台,也标志 着 “专精特新”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几年的“反全球化”趋势、“卡脖子”难题等也暴露了我国虽然产业比较全面,但核心竞争力缺乏的短板。 设计院作为建筑产业链的“龙头”,我们的“专精特新”的必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很多省市建筑业主管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建筑业“专精特新”相关课题的原因,可以预见的是专业化肯定是中小设计院的发展方向。  
3、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要求设计院走专业化道路。  
专业化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提升效率、提升品质。这一点都不用借鉴国外,国内的制造业就是一个例证,比较常见的是很多大型城市有汽车产业园,整车厂肯定有很多配套的供应商围绕其提供细分产品。未来在建筑业内,应该也会形成这样的分工,大型的工程公司、咨询公司就是“整车厂”,专业化的设计院就是“供应商”,大家形成一个生态,各赚各的钱。  
设计院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的争论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大部分的设计院向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反专业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好像很多设计院“专业化”转型需求并不那么急迫,但转型是一个过程,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不是那么多了!  


免费打赏
晴空有万里
2022年04月22日 17:02:46
2楼

其实并不是说设计院“反专业化”,而是他们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要多元化发展,拓宽发展道路

回复
浮生若梦o
2022年04月25日 17:20:13
3楼

其实可以理解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