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一代的退去,工地的管理层已基本完成了更迭,新一代高学历的大学生开始唱主角。各大企业的造价员招聘要求也已经拔高到需要985、211的学历,其中更不乏要求有一造、二造证书后才得以录用。但事实上,使用结果似乎未达预期,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甚至不如普通学历但常常跑工地的“学渣”们。如今, 年轻预 算 员们更是普遍存在着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 离施工的现象。 和大家一起就“
随着老一代的退去,工地的管理层已基本完成了更迭,新一代高学历的大学生开始唱主角。各大企业的造价员招聘要求也已经拔高到需要985、211的学历,其中更不乏要求有一造、二造证书后才得以录用。但事实上,使用结果似乎未达预期,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甚至不如普通学历但常常跑工地的“学渣”们。如今,
年轻预
算
员们更是普遍存在着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
离施工的现象。
和大家一起就“
对定额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对工艺的理解深度
”的话题进行讨论。
模板的对拉螺栓,国内的定额不外乎有两种计算法:一种考虑在模板的含量中,除了固定螺栓,不再单独计算(如辽宁…);另一种以重量(或‘套’)为单位单独计算,不在模板的含量中考虑(如河北…)。两种计算规则,各有所长,前者方便计算,减轻了工作强度。后者反之,但准确度比前者高。
1、该省定额的对拉螺栓考虑在模板含量中。其基础梁对拉螺栓的定额含量为6.477kg/100㎡模板接触面(定额截图1)。
据基础梁普遍特征,定额对螺栓的含量为综合考虑,没有区分梁断面的宽度,方便了计算。
2、意外的是,定额在考虑基础梁对拉螺栓的同时,梁式满堂基础对拉螺栓的含量却未予考虑。(见定额截图2)
梁式满堂基础一般有两种形式:下翻梁满堂基础和上翻梁满堂基础。(图3)
下翻梁满堂基础,其下翻的地梁一般采用砖模,无需对拉螺栓。而上翻梁的满堂基础,当上翻的梁达到一定高度时(一般超 600mm),一般都需使用对拉螺栓。一是防止涨模,二是便于地梁平直度的控制。
两种类型的满堂基础,执行的是同一定额子目。但对于使用对拉螺栓的上翻梁满堂基础,对拉螺栓则无法计算到。从 这单一的角度 去看,该定额考虑得尚不够全面。
查阅该省定额,板的模板只有:有梁板、无梁板、拱形板、亭面板四个子目,
没有常见的平板子目
,全国各省市的定额,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定额分析可见,有梁板的材料中未见对拉螺栓含量(见定额截图4)。由此可说明,有梁板模板的定额是按无对拉螺栓考虑的。
看实际施工,使用普通复合模板,当有梁板梁的净高超过600mm时,一般均考虑设置对拉螺栓,净高小于500mm的,就很少使用。以常见的8.0m×8.0m的框架为例:(见图5)
1)、十字梁有梁板,梁跨净长≈3.80m,水平距离一般设2~3根;
2)、井字梁有梁板,梁跨净长≈2.50m,水平距离一般设1~2根;
3)、垂直距离,一般为一道。梁净高超0.9m~1.0m才考虑设置两道。
与基础梁原理相同,对拉螺栓一是防止涨模,二是便于梁平直度的控制。由于梁的高度普遍不会很高,混凝土的侧压力较小,对拉螺栓的抗拉作用有时相对次要,控制平直度的作用反而变得主要。
当前已很少见到混合结构的建筑,除了无梁板和预制板楼面,真正意义上的平板确实不多,现浇板多多少少与梁有点关联。由于定额没有平板模板子目,套定额时就会下意识地往有梁板定额上考虑。如此,框架结构的工程几乎都是有梁板。而有梁板的梁,很多的需使用对拉螺栓,尤其是框架主梁,断面高度较高,使用对拉螺栓加固极为常见。
结合实际施工,加上“由于定额没有平板模板子目,套定额时就会下意识地往有梁板定额上考虑”的事实,
有梁板模板定额不考虑对拉螺栓,就显得很不合理。
与其他省市的定额略有不同的是,该省的墙模板定额,不同的墙体厚度,有不同的定额子目。尽管40cm、70cm、100cm厚的墙定额子目不同,但对拉螺栓的含量却相同,都为50.184kg。(见图6)
据力学理论,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与高度有关,与厚度无关。也就是说,高度相同,1.0m与0.1m厚的墙,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基本相同。所以,0.4m厚与1.0m厚的墙,所用的螺栓根数相同。以此视角,
不同的墙厚,相同的摊销量,是合理的。
众所周知,对拉螺栓的重量与螺栓的长度有关,螺栓的长度又与构件的断面宽度有关。不同的墙厚,螺栓的单根重量不同。以Ф14的螺栓为例,定额40cm与100cm厚的墙,每根螺栓的重量相差了0.73kg(0.6m×1.21kg/m)。以此视角,
不同的墙厚,相同的摊销量,就显得不甚合理。
但不合理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周转螺栓的回收率是衡量摊销量大小的重要指标。实际施工证明,螺栓的回收率与断面的宽度成正比,墙的厚度越厚、柱的断面越大,螺栓的回收率越低。究其技术原因:构件的断面宽度越大,周转螺栓用的塑料管就越长,长度越长,挠度越大,强度越低,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的增多,受浇筑时混凝土的冲击、流淌、震动棒震动的力变大,对塑料管破坏就多,导致螺栓无法回收。
这也是不同的墙厚,相同的摊销量不合理的又一重要原因。
有人说过:定额反映的是一种水平,而非数字本身。所以,用某项与某定额的比较来判断定额是否合理,不但片面,而且幼稚。
其实,讨论定额是否合理,并非本文的本意。本文意在通过对工艺的分析,弄懂事物的本质,更好地理解定额,从而形成专业直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无论是对图纸的认识、清单的理解、签证索赔、成本预控、数据指标,多多少少与施工有关与工艺有关。它是预算员基础的基础,也是永恒的话题。
很多时候,对定额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施工实践的多少、预算与施工结合的多少,取决于你基础的厚度。
很多年轻的预算员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成长瓶颈,做的时间越长,感觉自己懂得的越少,原因就是缺乏扎实的基础,弄不懂事物的本质。而突破瓶颈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实践,正孟子曰:“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