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的人才储备,究竟应该怎么做?
温柔的数据线
2022年04月07日 09:31:00
来自于水利时事
只看楼主

本文系本公众号“工程行业洞察”原创,作者曹佳毅,来自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微公号工程行业洞察。 曾几何时,我们还说设计院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但是在最近几年与设计院领导的接触过程中,笔者已经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很多设计院领导已经逐渐意识到目前设计院的人才发展趋势已经不同以往,无论是人才数量,亦或人才质量,都远逊于以往,有些设计院的领导认为设计院已经从一个人才密集型企业转变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人才密集到劳动密集,凸显了目前设计院人才发展的窘境。


本文系本公众号“工程行业洞察”原创,作者曹佳毅,来自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微公号工程行业洞察。

曾几何时,我们还说设计院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但是在最近几年与设计院领导的接触过程中,笔者已经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很多设计院领导已经逐渐意识到目前设计院的人才发展趋势已经不同以往,无论是人才数量,亦或人才质量,都远逊于以往,有些设计院的领导认为设计院已经从一个人才密集型企业转变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人才密集到劳动密集,凸显了目前设计院人才发展的窘境。

谈到人的问题,无论是在为设计院服务“十四五”战略规划或是服务人力资源专项工作提升的过程中,笔者接触的很多设计院领导还是非常看重人的问题,毕竟目前设计院的产值是需要人干出来的,要发展,要提升规模,就势必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从笔者近几年接触来看,目前设计院的人才储备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储备什么样的人才。 究竟设计院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很多设计院所困惑的,有些是各家设计院都渴求的人才,有些则是根据各家设计院的发展战略方向需要明确的专项人才。在此基础上,究竟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算是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很多设计院人力资源工作者所困惑的,包括很多领导也困惑的,有哪些标准,如何衡量,都是摆在最初的问题,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基本的问题。以往设计院主要是针对专业的设计人才,现在来看,更加多元的人才需求是发展的趋势,在传统的设计人才之外,这些人才如何衡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储备的人才从哪里来。 明确了需要哪些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从哪里而来,也是摆在很多设计院领导和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有些人才往往受到各家设计院的追逐,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是“香饽饽”,也有些人才在一定领域内也是“香饽饽”,还有些人才可能市场上就没有,或者压根就没有这类现成的人才。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成为了困扰很多设计院人才储备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没有来源就没有发展,很多纸上的东西都不能够落实,即使知道业务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依然无能为力,一年都解决不了。

第三个问题是储备人才如何保留发展。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已经进入储备的人才应该如何保留发展的问题。很多设计院吸引来的人才往往没几年又都跳槽走了,留下来的还是那些从一毕业就在院里面工作的“根正苗红”,“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成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不适应企业文化、薪酬没达到预期、和预想发展不一致等等诸多问题,在储备人才身上的体现十分显著,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地储备人才发展计划,“做到哪算哪”成为了很多设计院犯下的错误,使得人才的保留成为了“有了人才”之后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目前设计院发展陷入“寒冬”的情况下,要想迎来发展的“春天”,笔者认为人才储备的问题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无论宏观环境怎么变,又或者行业发展态势怎么变,业务总是人做出来的是不会变的,只是做的方式方法可能发生变化,如借助的资源可能会越来越多样,模式也会愈加的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设计院应该对人才储备作出一些针对性且实际可落地性更强的一些措施,来帮助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一是储备“大致正确”的人才。 如果能够准确判断需要储备的人才和相应的标准,固然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除了对设计人才的储备有较为明确的标准以外,其他人才可能很难准确地判断。所以笔者认为很多时候应该判断“大致的正确”,比如随着工程建设行业全过程服务模式的发展,有些企业选择发展工程总承包,有些企业选择发展全过程咨询,有些可能还在模棱两可之间,但是储备人才应该要马上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说要明确究竟需要储备哪些人才和这些人才的判断标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考虑到两者都需要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因此可以以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作为储备的标准进行储备,则无论向哪个方面发展业务,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二是引进与转型两手抓。 人才储备的方式来源有很多,有些依托于外部引进,也有一些可以依托于内部人员的转型。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都需要采用,但是在采用的过程中应该有所偏向,有些人才是可以通过内部转型而来的,有些人才经过实践证明外部引进的更为有效和合适。比如针对全过程咨询业务,笔者认为很多设计院可以利用现有设计人员转型的方式,更好地利用现有人才的优势;针对现在很多设计院尝试发展的数字化业务,笔者认为需要以引进外部人才为主,因为数字化业务需要的发展思维、发展模式等很多方面与传统工程建设有很多差别,其需要的人才思维模式与现有的设计人才有一定差异,需要用过外部的人才带动内部的人才转型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三是针对的人有针对的政策。 留不住人无非就是薪酬与平台的关系,有没有足够的薪酬激励,有没有充足的发展平台,都对这些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人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人才,因此针对这些人才应该有着专项的发展计划,同时也需要设计院营造包容开放的氛围。外来的人才有可能会对原本在院里面的人才产生冲击,有些可能通过体系解决问题,有些需要针对性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明确,对应的激励应该兑现,对应需提供的平台应该尽力支持。这里,笔者认为在引进外来人才的时候需要充分关注两点内容,一是引进前要充分沟通,充分了解这些人才的需求,设计院也要相对坦诚地沟通自己的需要;二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人才引进的初期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融入问题,很难做到“即插即用”,要给予这些人才充分的过渡期和信任。

如今应该是设计院储备人才最关键的时期,究竟能不能迈过“冬天”,迎来“春天”,“冬天”的储备至关重要。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