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生活需要而建设的 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 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 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广州无限极广场 / 普邦设计
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融合扎哈·哈迪德及其团队充满流动性、延续性的建筑曲线,普邦设计试图链接人与时间、自然,沟通白云中轴线与地下铁路通行,予以文化、艺术与互动的碰撞,塑造与城市不可分割的时代镜像。
场地如何规划才能回应政府诉求的通达开放城市中轴线以及35%高绿地率与地铁荷载受限所带来的的挑战?
景观如何呼应建筑极致的灵感曲线从而达到传递无限极全球总部的影响力与企业文化的效用?
我们结合场地功能,从概念初期到方案呈现延续了扎哈式独特曲线的诠释。通过将平面的曲线语言经过等高线脊与坡的概念置换,重新排布线与线之间的间距,最终输出三维曲线语言。进一步结合水景、座凳和草阶等景观功能空间,重塑线条形成不同的基质模块。
△ 设计形态推敲优化(左)&扎哈·哈迪德团队的交流碰撞(右)
通过动线分析,将每个基质序列性地排列在广场中轴上,经过对中轴顶板荷载的严密计算,将每一个基质的最高点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细化,最终形成了北侧艺术性绿岛,南侧仪式性入口跌水景观的中轴广场空间。
Overlapping Hills·Gravity
捕捉无限流动的场地精神,综合设计诉求与限制条件,我们以灵活微妙、富有层次细节与立体视觉的表现手法,让场地无尽流动,如自带引力般让人停留、遐想、投入。
依据商公及公共使用人群活动路径研究交通流线,设计团队在方案期间进行了多稿不同形式的推敲演变。根据两座建筑入口距离,优化17度开口的路径,自然嵌入流动感的山丘,以线条与色块的交织划分空间并组织人行动线。
动静结合的水景映照建筑的光影、投射波动的水纹增添空间的节奏感,从而感染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另一层维度的体验。南入口广场作为企业形象展示面,同时担当集散来自公园人群的功能。以活力衔接内外,引导人群汇聚。
律动涌泉削弱来自城市的嘈杂声,广场铺装以深色线条发散曲线轮廓,选取增添动感与引导性的3:1铺装尺寸,联动建筑超长跨度长廊下的采光中庭,营造人在循环式空间中的互动与共享场景。
沐浴穿透建筑的日光,聆听穿过城市中轴线的风声,享受惬意的跌水声与人情的喧闹气息,在聚集、漫步、戏水、闲坐之中,建立起与场地的互动与连接关系。
曲线由二维至三维在草阶上演绎灵感,以地形围合内嵌观赏及活动空间,对话建筑的流畅曲线,传递简约大气、宁静致远的氛围感,使场地成为自然的视觉焦点,塑造整体项目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每一座不尽相同的绿丘,以草坪、花境搭配高大乔木,以宜人的弧度拥抱建筑,形成不同视角转换下立体绿意的风景。在严格的绿地率要求下,演绎微妙而优雅的交流休闲空间。
令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山丘,连接地面,蜿蜒而上,成为供人休憩的座椅,弧度由舒缓至狭窄循序渐进,描摹出如山与海般的静默力量,在提供亲人尺度的同时赋予更多探索性和互动性。
镜像艺术·境界
Mirror Art·Realm
建筑在多个层面上以流动的“无限之环”传递能量、运动和无限可能,景观延伸建筑曲线,按图纸放线对铺装进行异形切割,结合通透一体化的玻璃幕墙,尽显无限循环的视觉张力,并将企业文化、山水情怀和场所精神有机融合。
△ 与扎哈·哈迪德团队的交流碰撞 ??????????????????????????????????????????????????????????????????????????????????????????????????????????????????????????
办公建筑中庭以岭南园林作为故事主线,借鉴“故乡水”的造景手法,营造三江汇流的壮观景象,铺装向内折叠延续,突出中庭设计的视线焦点,并与无限极企业文化景观石形成对望的关系,演绎俯瞰视角的" ∞”循环符号,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岭南园林中山石之趣味。
一条平静舒缓的线条,连接商业建筑中庭的四处出入口,流水至上跌落至脚畔,无水时便作旱溪,引人流连其中体验闲适生活片段。
三棵小叶榄仁在呼应自然光辉的同时,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社区感。建筑幕墙的纯粹线条与流线台阶的静谧婉约相得益彰,无知觉间便陷入专注冥想的状态,激发来自内在潜意识中的能量。
绿意延绵·界面
Green Continuation·Interface
为了呼应城市的开放热情,设计以岭南本土植物为主进行植物配置,结合低矮地被植物与台阶,塑造层次错落与视野通透的景观效果,展现企业形象同时,营造友好的城市界面。
绿色种植池一面拥护企业logo,一面将人向内引导,成为市政主干道路、建筑内部环线与活力中轴间的缓冲地带。主要选取浅根系植物,并在种植土壤完成面下100cm深位置做耐根穿刺卷材,创建尺度宜人切更具连接性的空间体验。
从地面的绿色种植区到中部连廊、屋顶花园,动态流动的景观与建筑相融合,由下至上地渗透融入自然。绚烂夺目的夜景灯光,镌刻建筑与景观的光辉轮廓,如婉转的旋律,谱颂动静相宜的广州无限极广场。
曲线艺术·解析
Curve Art·Analysis
弯曲、绵延,延续曲线的魅力,让整个项目的氛围融为一体。从场地流线、观景与休闲景观节点、铺装等多个细节到施工工艺做法进行统筹管控,创造属于广州无限极广场的独特魅力。
由于城市地铁2号线沿中轴地下穿过,在地铁保护范围的原有回填土上新增的构筑物荷载不能超过20kn/m2,设计需要解决与原土标高不同位置说明,厘清设计标高与地铁上盖的关系,并对标高变化位置的园建,包括平衡荷载、水景防水、疏解排水及解决植物根系生长进行一系列地保措施及施工工艺做法指导。
场地上每一座立体的景观绿岛与草阶,皆存在多弧度多层次的细微变化,综合风井位置关系,结合铺装石材及对水磨石进行整石切割,实现由缓到急,由地面标高逐渐上升演绎休憩坐凳或环形石阶,藏匿精致优雅的细节体验。
为了实现方案中扎哈式三维曲线的有理化转化,设计采用了新的绘图方式。先通过样条曲线对方案进行模型到平面的转化,用pl线对样条曲线进行逐段描绘,而后进行复核并将节点合并简化,最后在cad中重新建模推敲,确保减少折点的存在以及曲线的顺滑度,同时在模型中对每块石材拼接尺寸进行精准定位,以此获取准确的量单信息,最终有效输出整套施工图。
△ 平均高差450mm,宽度从中间600mm宽向两端收窄
响应业主诉求,一座盆景般的传统岭南园林假山景观如期而至。考虑地下室顶板荷载为150kn/m2,设计经过一系列数据核算反复推敲,采用下方2米以岭南英石堆砌,上方6米以塑石做法,同时在图纸设计后进行泥稿二次加工,推敲细节,加入广州三江汇流的概念,最终形成了环抱式的立面效果,并安排设计师在现场指导施工,确保项目高品质呈现。
由于扎哈式流线型建筑极具现代主义特色,设计师为了寻找经典岭南园林与现代主义风格之间的平衡,为假山设计了具有扎哈语言特色的三维曲线池壁,假山景观既完美中和了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差异化效果。
结语
Concluding remarks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这个庞杂的生产形态中,个体与公共的空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延伸开敞的城市中轴线,渗透员工与市民的日常活动,让广州无限极广场全球总部商业办公及市民休闲生活无缝衔接。
李思远先生手稿 Sketch by Lizen
丰台总部基地项目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西路,毗邻科丰桥,处于中关村丰台科技园门户位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95米,由A、B座两栋写字楼及商业裙楼组成,是北京总部经济区首个地标级商务办公综合体,将打造成为丰台科技园新地标。
在新的场地需求之下,需对场地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原有场地植被茂密,颇有城市森林的感觉,但整体空间被绿化堆砌,空间底层部分全部被绿篱占用,留给人使用的空间少之又少,记得刚开始踏勘现场的时候,很多在此办公的人中午的时候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坐在园区里面道路的马路牙子上休息……
改造前:原有植被茂密,颇有城市森林的感觉,但是满眼的绿篱将人们的活动割裂在了“森林”之外。
1、低成本性:场地原有交通流线、空间结构和上层植被比较好,我们不希望大拆大建,于是保留了场地原有的交通流线、空间结构和上层植被,以一种轻介入和顺势而为的方式构建新的场地空间秩序;
2、强化场地特性:场地原来拥有比较好的林荫氛围,我们希望强化这种林荫的特性,让未来在这里办公的人能够最大化程度享受到自然的林荫氛围,所以我们几乎保留了场地上层的所有乔木,并更换了一小部分长势不好的林荫效果差的乔木,整体的设计都围绕这片林子展开;
3、为场地“瘦身”:原来场地底层90%的空间都是被绿篱填满,空间的参与性不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底层的绿篱置换成人可以进入的空间,让空间更通透的同时,强化空间的参与性;
4、为场地“加码”:瘦身后的场地有了更多人们可以体验的空间,同时,我们考虑不同规模、不同时段的办公人群对于室外空间的需求,设置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室外客厅,同时增加了一条漫步道,休息时分三五好友可以在一片林荫之下闲谈交流,更大的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在室外路演和举办会议,漫步道可以提供人们午饭后的遛完交流需求。我们强化了场地的交通路网体系,让不同方向的人都能很方便的进入到这片林荫之中。
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城市更新项目,这是我们的一次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总结到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城市生活场景的回归与再生,注重的是生活场景的营造,应该是顺势而为的营造,让场地的历史特性在新的需求下延续到未来,融入到新的生活场景中,只有生活本身才是让空间变得有生命力和可持续的原动力。
南广场是深业上城南区的中心景观,地处于其标志性的两座塔楼及其前方的人行绿带之间。同时,作为城市雕塑“上马”的安置场所,她也被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加特别的意义。
无论从公园绿带步行抵达还是沿着城市道路开车落客;无论是办公、购物还是入住高端酒店,南广场总是那个首先经过的核心景观,这些环绕的流线,也赋予了场地循环往复的流动状态,来到这里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转动着这一个别致的“太极场”。
我们将广场空间揉为草坡、林荫和流水交融的地景空间,呼应着场地周边的山水脉络,以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回应这个生机盎然的城市。
南广场虽然场地面积不大,但是周边环境类型非常丰富,多种功能流线与界面在此交会。对于前方的绿带公园,她是城市形象的延申,对于企业办公,她是精神风貌的展示。
因为项目的复杂性,导致它成为了深业上城中面积最小而方案最多,同时最后落地的一个节点。
我们在对流线和界面的充分研究中,克制地采取了一种“少”的处理方式,来应对场地特性中所有的“多”,最终呈现出即步移景异,又统一协调的连贯地景。
草坡与石材的肌理,金属与流水的交会,掩映着刚锐现代的塔楼,林荫闪动的远山。
元素之间的张力相互碰撞和包容,使南广场呈现出既朴实又现代,既柔软又犀利的场域气质。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落到缓坡,树荫一直延展到轻泛波光的水面;流动的地形,有条不紊地引导着四面八方汇聚到此的客人;上马雕塑在光影中显得棱角分明,犹如山水轮盘之中的日晷,隐射着时间的流转。
△《上马》由新中国第一代雕塑艺术家梁明诚创作完成,创作手法写实、洗练,具有厚重的城市历史美感。
傍晚天空垂下深沉的蓝幕,钢板锐利的轮廓变得模糊,而侧壁透出的灵动光点,则跳跃在划过草丛的微风中,池底的微光映照着漾起的涟漪,勾勒出一片宁静。
施工过程中同样充满了惊喜与挑战,虽然从中标方案到最终的落地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了设计的调整,但这场空间上的太极还是完整的呈现了出来,它的最终落地离不开所有团队的共同努力。
南宁融创凤屿湖位于南宁五象湖畔,东风路与凤凰路交叉口。项目首开区选址位于整个大区东北方向,未来商业建筑外的街角空间,其中有70%为红线外绿地,多个方向的城市人流在此集中。
在众多开放的城市空间中,我们更容易看到的使用者是老人,而作为当前最有社交活力的年轻一代,却常常被城市空间排除在外。其实并非是某个空间排除了年轻人,而是年轻人排除了他们不感兴趣的空间。
因此我们希望在此构建一个具有多重社交模式街角广场,同时将圈层社交的概念转译为〇,以此形成一个兼具开放与私密的互动平台。
我们使用圆形将纵横交错的城市街道肌理萌化,人们在这里行走时不断的相遇相交,并重新定义了一条行走的路径,而边界的坐凳及装置,也能够使更多的人乐意前往,公众和路人的介入也将为广场带来计划之外的“即兴”事件,从而激发城市的活力。
雅各布斯提出,在城市理想的街区应达到以下这些目标,首先,生动有趣的街道;其次,街道用途的多样化;最后,独有的区域特征。
在场地中,我们借助圆形的围合,相切,形成多个开放,围合,半围合的空间,人们或行或走,或树下围坐。
在传统的村落中,村口的大树是一种精神符号一样的象征,不仅是饭后纳凉的聚集场所,也是各类民俗活动举办地。
在现代的形式语言下,我们借助十颗小叶榄仁在这里形成一片林下广场,希望它成为一个能够承载多种社区活动的场地,让年轻人在此重新回归社区生活。
树荫和场地也为未来的商业建筑提供了充足的人气和阴凉,这对于南宁来说非常重要。乔木的分布从人行道到建筑逐渐稀疏,人们可以快速的走到商业建筑的前方。
我们运用色彩和互动两个特性,以一棵树为中心,形成一个多彩的剧场空间,运用颜色的渐变过渡,形成一道有特点的景观装置,人们在内部通过不同颜色的镜面观察世界。
从中嬉戏追逐的儿童,在此打卡自拍的少女,都构成了街道景观最亮眼的一部分,也形成了极具标志性的区域特征。
通过具有色彩与互动的艺术装置,以一种半围合的形式来进行包裹,始于颜值,终于体验,使人们能够完成从走近到走进的行动趋向。
从斑马线走过,进入到场地后的第一视线,我们仍以圈作为元素,翘起后形成一道水幕,水流从斜面潺潺流下。
我们希望场地能够跳脱出对形式的极致追求,以人的行为和功能模式为先导,将人们从虚拟的圈中拉回到自然的圈中,继而主动的拥抱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畅谈、倾听、观察和社交。
所以,我们希望它不仅是一个打卡点,而是成为一个约会能说到咱们这里碰面的标志地点——我们圈里见!
金湾航空城作为西部发展战略重要部分,肩负打造为西部核心城市及珠海城市副中心双重使命,未来将发展为珠海新区建设的生态典范、效率典范和品质典范。
产业服务中心是航空城核心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也是未来金湾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为助力航空城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重塑城市新形象,华发联合阿普贝思,对产业服务中心进行了景观海绵一体化建设。
项目西临金山湖,东临迎河东路,周边主要为商业办公及住宅用地,总体风貌与区域规划定位和周边环境协调又具有个性。景观设计根据建筑规划,整体采用天鹅座形态的「十字星」布局,交叉汇聚的流线体现了「融·汇」的景观主题。
设计强调景观与自然、建筑、使用者的对话和互动:软景种植串联水域,调和了城市与自然;契合建筑的布局和铺装,使整体环境和谐共生;安全舒适、积极活跃的户外空间,将来来往往的使用者汇聚在一起。
阿普贝思将场地功能、艺术美感与生态可持续融合,打造低碳可持续的园区景观,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亲自然而有归属感的办公环境,吸引高端企业入驻,为航空城的生态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左右逢源,八方汇聚。场地东侧毗邻的迎河东路是进入产服中心的主界面,中心位置以镜水面配合跌级水幕的形式凸显场地主入口的形象,两侧依靠跌级种植将场地内与市政道路之间的高差弱化。
广场地面铺装采用灰、白的基础色调,通过色块组合和线性肌理突出空间的清爽简约。从高乔木、矮地被到草坪的层次配置,满足绿量的同时保证视线的通透。
临水而坐,且听风吟。建筑林立的产业服务中心主要由创业型和政府服务办公类人群使用,景观设计的初衷是在场地内营造出多个适宜于停留、休憩和交流的户外友好空间,尤其是景观视线与向心力俱佳的中心庭院。
设计延续了建筑的布局形态和结构线条,简洁清晰方向明确,以水、石、木等自然元素的“融汇”呈现主题氛围,跌级台地的雨水花园在提供休息空间的同时,起到雨水滞渗作用,减轻了场地的排水压力。
或坐憩或经行,观郁郁树荫,听潺潺跌水,闻淡淡花香,很大程度舒缓了办公人群的压力情绪,也提升着场地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风雨互连,通内达外。户外连廊既丰富了建筑水平空间的流动性与垂直空间的立面层次,又使建筑与中心庭院、水景平台等景观形成一系列有趣、互动的公共空间,提供了驻足、休息、聊天、阅读、等候、集会等多种使用可能。亚热带气温较高,常年处在日晒雨淋的气候环境,靠中心庭院一侧设置了两排之字型户外连廊,让人们在园区内通行可以遮阴蔽雨,增加了步行通达的舒适性。
景观屋面
Landscape on the roof
空中花园,天光云影。三栋主体建筑屋顶面和露台区域相应设计了屋顶花园和绿色屋顶,构成形式遵循整体景观结构线的方向与疏密节奏。屋顶花园营造出多个立体休憩、观景区域,为使用者提供了较佳的空中观景视线;绿色屋顶的植被和覆盖物提供了良好的降温节能与雨水缓滞功能。
丰草长林,园有佳木。产业服务中心的绿地种植遵循通透、舒朗的配置原则设计,上层以小叶榄仁、秋枫等树形姿态佳的乔木为骨干树种,点缀紫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等开花点景乔木,灌木层以低维护的大片观赏草类做基底,不遮挡人行视线。
底层以地被类配合砾石的方式来延续线性铺装的肌理和色块对比,无挡边且绿面略低于铺装面的设计,使雨水能顺利从硬面回流至绿地内,发挥其渗、滤、蓄的功效。
一体规划,自然融汇。产业服务中心既是金湾航空城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也是珠海海绵城市的细胞单元,景观海绵紧密结合的整体规划对于应对珠海的多雨气候尤为重要。
在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场地有机选用合理的海绵手段,使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及生态树池等多元设施很好地融入环境协同运作,打造出绿色可持续、易管理运维的亲自然办公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