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趣城工作室项目作为向沙井村民和深圳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创意、休闲、服务等功能;沙井村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在此汇聚,包括:村史展览、民俗仪式、祖先追忆、家族议事、文化交流等。 岗头柴油发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紧邻深圳沙井古墟,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项目的主要设计构思,是基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吸收在地空间文化特征,通过抽象化的转换,把旧工厂转变为新祠堂——即具有更广泛市民性的新公共空间,建筑面积2500㎡。
设计:趣城工作室
项目作为向沙井村民和深圳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创意、休闲、服务等功能;沙井村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在此汇聚,包括:村史展览、民俗仪式、祖先追忆、家族议事、文化交流等。
岗头柴油发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紧邻深圳沙井古墟,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项目的主要设计构思,是基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吸收在地空间文化特征,通过抽象化的转换,把旧工厂转变为新祠堂——即具有更广泛市民性的新公共空间,建筑面积2500㎡。
旧的废墟实体、结构和细微痕迹得到最大程度保留,废墟的混凝土结构经过加固后全部被循环利用;新的钢结构和玻璃等材料和体块,或插入、或包裹着旧废墟,它们相互编织、交融在一起,含混了新与旧的绝对界限,使得整个建筑成为连续生长的有机体,犹如老树发新芽,“新”从“旧”中自然萌发、自然生长出来。
典型的广东地区传统祠堂,一般包含了七种空间要素单元:影壁、门楼、前院、正厅、后院(花园)、房舍、廊庑,这些空间要素单元在平面上大致遵循从前向后的序列分布,廊庑环绕周边。
废墟体本身,就是最值得环绕、游览和观看的审美对象。建筑师在整个建筑的上上下下和四周,设置立体的漫游长廊,时而位于室内,时而位于室外,如同花园中不断分叉的小径,吸引人们探索建筑的每一个角落。
由步道、楼梯、露台、环廊等构成多条游览路径穿插于建筑之中,这些路径相互重叠、交叉,激发起人们探索废墟的欲望。变化多端的小尺度空间强化了废墟的身体性体验,也使得建筑具有了迷宫般的气质。
由于结构需要,为了平衡大厅屋顶钢桁架的侧推力,同时也增强结构稳定性,一组由工字钢构成的梁架系统被设置在废墟花园上空,非常类似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穿斗梁。
电厂大厅的高度最高达到了17米,为了创造适合于该尺度的空间氛围、增加采光量和加强室内外视线的通透感,大厅和后院之间设置了一个直径9米的玻璃月洞门。月洞门是广东本地最具认知感的建筑元素之一。
设计团队尝试运用抽象化的叠山理水方法,来表达与中国古典园林相类似的空间意境。诸多观看和被观看的视角被创造出来,构造出一组独特景观——对景:透过玻璃月洞门,在大厅和墟园中可以相互观看对方;框景:工字钢穿斗梁意外地把天空框入其中,形成奇妙的仰视景观;借景:远处蚝乡湖的波光树影被借到墟园之中;引景:曲折的楼梯与廊道,从视觉和身体上不断引导人们去探索未知风景……
建筑拆除过程中有许多遗弃的石块和砖块,这些废墟之物被装进用粗钢筋编织的石笼网中,形成一组一组的石笼墙。这些石笼墙的宽度为80CM,高度从1.2M到4.5M不等,它们三三两两地散布于废墟花园之中,并延伸到墟园之外的景观水池边。
为了保持与原有电厂废墟的自然过渡,在设计中,建筑师刻意保留了许多施工痕迹、毛坯痕迹、断面痕迹、修补痕迹等,避免不必要的做旧处理,因为刻意做旧反而会所造成某种“伪真实性”。
深圳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常年高温、潮湿多雨,为了改善沙井村民大厅的局部微气候,也为村民和市民提供室外的亲水、戏水之地,建筑师设计了一组景观水池环绕于建筑周边。水池中的倒影,柔化了废墟的沉重感,也让整个建筑变得轻松和令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