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设计院」的自救和转型
妮a妮
妮a妮 Lv.3
2021年11月15日 10:59:58
只看楼主

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当下房地产行业缩水、建设速度放缓,参考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商业形态变革,建筑行业或将受到隔行冲击,形成工作类别、形式或者内容的创新。设计院是否需要自救,如何转型? 建筑师的自我认知: 建筑师也是工人 “建筑游说组织”创始人、耶鲁教授Peggy Deamer 我们来说说这次的主题:

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当下房地产行业缩水、建设速度放缓,参考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商业形态变革,建筑行业或将受到隔行冲击,形成工作类别、形式或者内容的创新。设计院是否需要自救,如何转型?


建筑师的自我认知:

建筑师也是工人

“建筑游说组织”创始人、耶鲁教授Peggy Deamer

我们来说说这次的主题: “建筑师也是工人(The Architect as Worker)”

我们有四个主题:1.我们也在工作,而不只是搞艺术;2.我们是知识工人,不是物件生产者;3.我们和其他类型的工人在同一条战线上;4.我们必须要反映我们所为之工作的社会。

第一点:将我们的作品定义为一种“工作”,并不意味着它就不有趣、不具有创造性和不那么令人满足了。

我们对于“工作”这个词常会有一种负面的印象。通过思考劳动的本质是什么——不仅仅是建筑的工作——我发现理想的乌托邦中对于工作有这么两种态度:一种是减少工作时间,所以你可以有时间去休闲或者接受教育;另外一种是让工作本身变得吸引人和有价值。我赞同第二种态度。我们去工作,工作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是很棒的,并且如果工作被正确地组织起来,你不会觉得你必须要停止工作才能获得乐趣;如果你拥有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做决定(agency),即便你做的不是设计工作,工作也会是创造性的。


第二点:创造性活动也是工作,而且艺术家们比建筑师更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这和上一点是一体两面。我清楚地知道很多建筑师认为他们的作品具有创造性,是因为作品美学的本质。但我试图让大家明白这一点,并不是美学的那一面让作品具有创造性,而是工作的本质让它具有了创造性。但是每当我说“建筑师也是工人”的时候,别人总是会说“嘿,我并不是在做工作,我是在做艺术”,然后让我吃惊的是,艺术家们却认识到了自己所作的是工作(劳动)。为什么真正的艺术家比建筑师更加能意识到这一点呢?艺术家的劳动也有价值,他们也能像工作者一样组织起来,去贯彻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不管是组成一个工会,还是对博物馆的事务的介入。最近还有很多艺术家在做关于劳动本身的作品。

第三点:我们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除非我们理解和拥抱这一点,我们无法获得有权力的地位。

建筑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性的,而且这种工作是没办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是超脱于经济体系的。如果我们一直这么想,那么经济体系不让我们有好果子吃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里的道理一部分是如果你想要获得有权力的地位,你就必须用金钱的语言来说话;还有就是如果你在你的项目里不懂得劳动的价值——不管是你的还是别人的——没办法在你的商业计划里摆正劳动的位置,你就不能说有一个商业计划,你没有商业计划就意味着你没法坐上和钱相关的谈判桌,你上不了谈判桌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项目里没有权力。你不会有能力去说服原本想要造50层高层的甲方放弃计划,按照你的意思去建一栋更契合环境的12层高的楼,让它最终给不管是社区还是你自己都带来更多的价值。你必须要在谈判桌上有一席之地,而你必须找准自己在经济系统中的位置才能够有这样的能力。


设计院转型方向:

设计院的转型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

李福和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些行业的设计院还感受不到市场的剧烈变化,或者只感受到一点点;真正感受到外部市场剧烈变化的是钢铁、电力、化工、港航、煤炭的设计院,市场起起伏伏、波动很大;一些细分行业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迅速增长,比如说港口航道建设和冶金建设。我们在服务过一个港口航道企业,2010年收入是10个亿,2020年收入依然是10个亿,无论是设计行业还是施工行业,这种现象都很少见的,但是放在特定的细分市场里就是这个结果,企业规模没有什么增长。虽然总体的建设市场的规模是往上涨的,但是不同的细分市场情况不同,有些行业不仅没有增长,还有很大的波动性。

工程总承包该不该做,争议最大的是建筑类设计院, 我们国内的建筑设计院,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都做,我猜想华建和中南院50%方案设计、50%施工图设计;我们调研的很多省级建筑院在收入上40%方案设计、60%施工图设计;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变化导致建筑类设计院,如果不做工程总承包的话,会损失部分施工图设计业务, 他们60%的施工图业务里只有30%来自于既有的施工图的设计、还有30%是靠联合体总承包模式带来的设计业务,这是他们要做工程总承包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为他们做咨询服务时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所以想更全面地去做调研。

上市公司需要保持20%的增长才能稳住市盈率和市值; 国有企业有上级集团的考核压力,要保持20%的增长,有的甚至有25%、30%;民企虽然没有特别的增长压力,但也有竞争压力,大企业才会有人才吸引力。要增长,要么在既有市场抢别人的份额,要么寻找新市场,打出一片新天地,庞大的建设市场还是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增长压力也会逼着设计院转型。

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对传统大型设计院会带来冲击,对新型的、适应市场快的企业可能就是机会。关键是看谁适应市场快。这一点,对传统的、占据主航道的设计院,未来的挑战越来越大。

天华蒋总曾说:“虽然我们与华建在业务层面不竞争,但是在人力资源端已经开始竞争”,如果人力资源竞争不过别人的话,对设计院的发展可能是釜底抽薪。在调研过程中,中部某省级建筑设计院主管人力资源的副院长跟我说“我们这个设计院是,河里的水什么时候干,我们就死”,我说“你这话没错呀,其他设计院也是河里没水就会死,大家都是鱼”,他说“别人的鱼是会顺着水流下去的,我们这个鱼在水里是不动的,只要没水了就会死”;我们调研另一家大型建筑设计院时,他调侃“我们行业和我们院,都有点像没落的贵族”。很多设计企业内部管理的行政化程度确实很高,外部市场化与内部管理行政化之间的矛盾之大。

设计院里不乏聪明人、技术专家,存在优势心态和贵族气质,设计院内部的低水平管理和高难度改革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为什么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设计院高?是因为他们活得艰难, 比如说,各位你们手上的肌肉一定没有石匠、铁匠、木匠的肌肉发达?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天天在敲打,肌肉是练出来的,施工企业天天被虐,所以管理水平高,在去年的“预见2020”论坛上,苏中建设笪总讲他们公司是阿拉伯数字说话“你要拿多少,先看你给公司贡献了多少”,他们员工的收入也很高,工程公司经理的收入远远高于大型设计院二级单位经理的收入,无论是市场端还是资源端,施工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设计院要高得多,可能有些人认为施工企业是“不择手段”,但做得好的施工企业都是“择手段”的。


设计院转型的核心:

设计院转型工程总承包,转的其实是

法律责任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郑冠红

设计单位最大的风险就是对施工的监管职责能否有效履行。 如果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必然面临行政部门的严厉处罚和建设方的违约索赔。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24日7时33分,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发生一起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认定中南电力设计院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存在以下问题:

1)履行总承包施工管理职责缺位;

2)对分包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管控;

3)未按规定要求分包施工单位将筒壁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管理;

4)未发现和制止分包施工单位不按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

事故调查组的处理建议:责令工程总承包商中南电力设计院工程总承包停业整顿一年、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罚款2000万元;吊销施工单位河北亿能公司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罚款2000万元等。

同时该事故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各参建方及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计31人。2018年2月9日住建部以建督罚字[2018]3号文件给予该事故工程总承包单位停业整顿一年的处罚。

设计院作为总承包商将不仅仅需要为设计进度和时间节点负责。也需要为设计、施工、采购整体的工期安排承担责任。而设计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对可能导致施工和采购工期延误的潜在因素掌握不足,如果因为自身、联合体其他成员或施工分包商的原因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完工,都将面临业主工期索赔的风险。如果是因为业主、分包商或者第三方的原因导致工期延误,但没能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提出延期的权利主张,也可能会面临工期不予延长的后果。

另外,实践中业主在合同工期的基础上,要求工程赶工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国内业主普遍较为强势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往往面临着业主很大的压力,如按业主的要求进行赶工,则会带来以下两方面风险:

首先,现场劳动力、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等投入的增加,从而导致费用和成本的增加。

其次,当不合理地压缩工期时,设计的校审程序往往流于形式,图纸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工序、工艺也可能会被打乱,各分部分项工程无法按规定程序控制质量,从而导致质量问题。同时,工期过分压缩会导致现场人员的紧迫感,容易忽视现场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再加上施工人员加班和疲劳作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增加了承包商被质量索赔和遭受行政处罚的风险。

关于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控制,建议提升与建设单位、联合体成员方、分包商/供应商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合约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关于与建设方签订总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设计单位与建设方签订的总承包合同是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

其次,关于联合体模式下,联合体内部风险管理:签订内容具体、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的联合体协议,会有助于双方减少争端,促进工程效率的提升。对于涉及到双方合作落实的关键性问题,建议在合作协议中进行明确约定。

最后,与分包方签订合同的风险管理,应当主要关注总分包合同之间的衔接。

 

参考:
建筑师凭什么不算工人?by: 全球知识雷锋
调研了65家设计院,我们看到了什么?by: 勘察设计前沿
设计院转型工程总承包,转的其实是法律责任 by: 建纬律师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