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慢行街区都长什么样?
海贼王路飞1
2021年11月09日 13:40:43
只看楼主

慢行街道,眼下很红。 无论是社会快速发展唤起了人们内心对生活本质的向往,或是因疫情席卷全球导致更多人开始关注家庭与生活本身,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节奏慢下来。 慢行街道,渐渐成为一种城市的刚需。 2014年住建部出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微笑街道”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和街道空间的品质提升;



慢行街道,眼下很红。

无论是社会快速发展唤起了人们内心对生活本质的向往,或是因疫情席卷全球导致更多人开始关注家庭与生活本身,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节奏慢下来。

慢行街道,渐渐成为一种城市的刚需。

2014年住建部出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微笑街道”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和街道空间的品质提升;

2016年上海总体规划中首先提出要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步行可达范围内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随后,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成都等城市也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纳入其总体规划。

慢行街道,开始在各地蓬勃出现。


 

所谓慢行,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可供人群行走、体验、彼此交互的安全的空间。优质的慢行街道,必须将行人的舒适放在首位。

这对于街道尺度、交通接驳、景观功能设置等方方面面的来说,每个环节都带着新的挑战,也考验着规划设计师的大脑。

 


 

华盛顿特区的慢行街道方案覆盖了约42公里的城市道路,通过控制街道开放程度和限速来提升步行和骑行的友好性。

比如,在这个慢行范围里,车辆速度被限制在24公里/小时。此外,也拓宽了部分人行道,让行人获得更舒适的空间。

 
 
 

韩国光州是著名的汽车城,也慢慢暴露出过于以车为本、忽略行人和骑行、户外缺少舒适空间的问题。

从2011年起,光州引入“荒唐事”系列项目,对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改造。命名为“荒唐事”,缘于这些改造常常显得琐碎、幼稚,以此自嘲。其中的“我爱街道”项目还是由设计师联系小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对960平方米的街道做出改变。

恰恰因为有公众参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范围改造,吸引了足够多的居民的重视与思考,也获得了更多切合实际需求的建议。比如通过不同的路面形式,给人们提供可以坐,可以绘画甚至玩跳蹦床、沙子、跳房子的玩耍空间。

看似无意义的小小改造却赋予闲置街道崭新的生机,也让居民重新爱上了社区生活。


 
 

300 Ivy是一个商住混合社区,社区通过街道景观的改造,创造出宜人、安全的慢行系统,同时在景观中融入多样化功能。

比如,沿场地边缘道路分布的树池,结合了雨水管理系统设计,从而增强道路渗水能力;交叉路口处的行人等候区高于人行道,从而有效提醒过往车量减速;街道上的减速种植岛保证了居住区道路上行人的安全;人行道上的树池和花池进一步细分空间,让路人和停留的人互不干扰……种种细节的设计,为人争取到更多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当慢行空间建立起来后,明显为商业拉回了更多人流量。舒缓、放松的环境,显然让人们更愿意驻留。


 
 


从新华桥到东风桥,约1.4公里的地段,被彻底无车化。原本的双车道一半变成了自行车道,另一半改为慢行道。街道至河边的区域用来打造亲水空间,形成了视野开阔的活动区域。

行人在这里放心行走,不用担心有汽车驶过,更不会发生从前人车互抢的状况。

2018年望平滨水公共空间动工,机动车的后退不是简单地一拦了之,而是需要做许多“兜底”的工作。比如在附近小区增加停车场,外围街道统一进行立面改造、灯光提升和安保升级。

车没了,路宽了,再加上猛追湾故事馆、望平牌坊、一言筑城、“笨”主题广场、美食聚落群等特色场景,让这一地段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没拆一幢楼,商铺租金翻了两倍多,许多店家主动升级业态,还衍生出主打美食的香香2巷、香香3巷。

充分释放慢行的优势,并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让这一地段的活力大爆发。


 
 

这个1.3万平方米的街区,不仅要提升它的美感和舒适度,更需要借此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属性。设计师们提出了“景观系统”概念,创造3种不同序列来打破僵化的空间,提高它们的吸引力。

首先创建一个步行景观系统,使用了能够提升质感的花岗岩、石灰石、混凝土等,从而提升街区的吸引力,同时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指数,进一步突出现有的公共场所,并促进彼此连接。



 

原来的铁路高架桥被改造成步行和骑行的通道,借助这些通道,再将Limmat河沿岸的开放空间和城市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高架铁路桥此前是人们上下班、货运的繁忙通道,改造后,它成为承接历史与变化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标。

改造后的道路由纵向的混凝土板构成,混凝土板嵌在砾石层里,带着明显的铁路枕木的意味,标志着旧铁轨仍在随着时代延伸。


——END——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