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狸-景观摄影 于居住者,生活的一公里,不应该是“最后”的坚守,更应该是“最亲近”的舒心;于黑白之间,将商业与公园合二为一,打造“最亲近的一公里”是我们的开始,从港汇天地开始。
? 河狸-景观摄影
于居住者,生活的一公里,不应该是“最后”的坚守,更应该是“最亲近”的舒心;于黑白之间,将商业与公园合二为一,打造“最亲近的一公里”是我们的开始,从港汇天地开始。
黑白之间景观:最令我心生欢喜的是森屿溪流,是晚风鸟啼,是你眼眸里、那亲近的烟火气。
从“最后的一公里”到“最亲近的一公里”
最近几年,社区商业的发展正抢占我们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生活,无法抽身于柴米油盐,也不会只有诗和远方。在这最后一公里内,商业配套与公园栖居的两全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于居住者,生活的一公里,不应该是“最后”的坚守,更应该是“最亲近”的舒心;于黑白之间,将商业与公园合二为一,打造“最亲近的一公里”是我们的开始,从港汇天地开始。
该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总建筑面积约16.6万m2 ,景观面积约3.4万m2。包括负一层、一层、二层,三个景观空间。以零售商业、超市、影院、公寓和酒店等聚合成内向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
在传统思维下,商业与公园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的。商业具备可视性、昭示性,设置更多开敞的硬质活动空间;公园具备生态感,自然感,设置更多绿色环绕的活动空间。如何打破与平衡两者的关系,让其相互交融而又相辅相成?
一如既往,黑白之间关注人的需求、社区的需求、城市的需求,以港汇天地为开篇,探索建筑景观与商业运营的全新关系,开创“景观前置 吸引人流 赋能商业” 的理念。用景观设计的方式将生活与社区还给居民,将商业与公园合二为一。我们在传统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三个突破性的设计。
商业项目中,一层商业永远最具价值,负一层和二层商业由于人流量的影响,处境尴尬。于此,我们首次提出双首层商业模式的概念—规划了一条公园景观轴线,贯穿并连通负一层和二层街区。景观的连接增强了这两层商业界面的体验感和场地的舒适性。
同时,我们尽可能扩大和突出负一层的下沉入口空间,把负一层变成感官体验上的首层,从而导入更多人流聚集,提升空间的商业价值。一层的商业界面,则最大化预留更多的外摆空间,环绕负一层公园景观,形成上、中、下三层相互间 “看与被看”、“景与对景”的独创性商业体验空间。
在负一层,为了让秘境丛林的景观体验感更自然舒适,我们把更多的商业空间退让给景观。走廊两侧取消商业外摆区域,只保留了3-4米的人行步道。沿步道设计多样化的水景主题空间,增强景观的互动体验感,营造自然美好生活画面。
这种看似商业尺度的退让,实则将重心落在人的感受上。牺牲商业外摆空间所换来的优美户外景观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流,让负一层整体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
“巢栖”是港汇天地的一大记忆点。在负一层、一层和二层的商业界面,我们在林中沿走廊以及平台上错落布置大大小小的鸟巢构建,与树木枝叶交错,光影斑驳中自然形成了景观视线焦点,烘托了整体休闲浪漫的景观氛围。
鸟巢不仅作为景观的核心观赏元素,同时成为了后期商业运营点,可用于商业外摆空间、特色商业作坊、商业展示空间等商业用途。整体设计模糊了商业与公园的界面,拓展延伸了室内商业经营空间,让商业界面更融入于自然,让自然为商业赋能。
在项目过程中,关于树、石、水,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设计故事。
景观上,为了将3层商业结构联系起来,且保证下层商户的通透性,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20米以上的大树。由于桥、柱、鸟笼都被树缠绕包裹,因此,每一棵树从形状、角度、以及位置都需要精心筛选及考量。
不同于一般商业采用的黑白石材,我们选用了大量的绿色的石材,复刻大自然的原景。每一块绿石都是营造“呼吸感”的关键。
由于石材多与水景结合,为了控制水的动态与流速,石头的硬度与密度需要足够高,且绿色石头本身较稀少,因此在挑选时,团队对于石材的纹理、花色、后期加工的可能性和整体材料的生命感进行了精心考量。最终,在雅安的矿山里,找到了这种新石材。
港汇的水景带给人一种自然灵动的感受。为了打造酒店门口的”珍珠滩”,设计团队从石材的纹理、硬度、拼装大小、安置角度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确保水珠的跳跃感及散落的层次感。最终,我们呈现出水珠如白银珍珠般落向大堂的视觉感受。
同样,每一处多形态、多层次的水景都源自我们团队的精心设计,期望给予人们全方位的亲近感与互动感,以自然的湿度调动人的温度,再反滋养于自然。
黑白之间一直坚持站在“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打造景观。任何设计,只要其最终目的是让人用的、看的、听的、感受的,就都得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考虑。就像我们现在倡导的环境保护,其核心也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自然,而是让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的、美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人的私心,也是人最大的公心。
项目图纸